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出现了如下问题: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逐渐陌生和疏远,对课文中的崇高的人性越来越漠视,对语文缺乏兴趣,语文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性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人文性,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主  相似文献   

3.
因为我们太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怎么了?出问题了!到了必须反躬自省的时候。因为广大教师对一些东西太在意,以致我们的语文课少了“人性”,缺了个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5.
一 有同志提出“本色语文”、“自然语文”,我非常赞成这个提法,这个“自然”、“本色”就是语文之“本”,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务本、求实。这个提法是有针对性的,目前存课改实验区有一些现象.有的地方语文课上得不久像语文课.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就是打外围战,唱歌、跳舞、多媒体、音乐、图画、综合实践活动,走到社会上去.生活中去,还有的在教学中链接了很多跟语文关系不大的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语文课不像语文课”的教学现状不满,不少语文教师提出了类似“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呼吁语文课要上得像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看起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简单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7.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在教书、育人相结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试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师怎样做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一、凭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升华学生道德素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语文教师在学识修养、言行举止方面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受到道德熏陶,可以收到教书、育人相结合的良好效果。一个态度和蔼、尊重学生的语文教师,博览群书、集思广益,广泛吸收其他相关的理论成果,讲课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教书育人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结合□秦素洁对重要作品的作者及与作品相关的情况进行介绍,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可以加深学…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具有全息性,一篇课文几乎可以包含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因此可以教给学生的内容非常丰富,确定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要思考的。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而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教学核心,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诗歌作品的教学与其他文学作品教学一样,旨在通过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欣赏来认知作品中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的内省  相似文献   

10.
今年第3期《当代学生》(B版)“名家出题”栏目给出的作文题是《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出这个题目的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郭开平教授。而他之所以出这样一个题目,一是缘于他自小对文学的酷爱,二是他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的感慨。从该期杂志所选录的几篇习作来看,学生们透露的这种无奈,主要也不是不喜欢语文,而是对现在这样为考试而学语文,把本来充满人性、情趣的语文变得味同嚼蜡。所以,“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原因不在于语文本身,而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出了问题。归根结底,语文和语文课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一、文学修养是语文教师的基础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教起来方能游刃有余、成竹在胸,如果只是在教学技巧上耍花招,是无以为继的。文学修养差的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虽然稚嫩但富于智慧灵感的东西或视若无睹,或错误地加以否定,限制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长此以往,语文课只会成为一潭死水,学生讨厌语文课、讨厌写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只有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才能根本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文学修养是当好语文教师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语文课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堂的生动和活力也…  相似文献   

12.
谈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以选这个话题,因为可以结合我的专业,同时也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进行解读,帮助老师们理解和使用好新课标实验教材。一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要实现脚踏实地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改革,面临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师缺少的不是方法,不是教学技术,而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学素养。语文界曾经有两个口号,一个是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以前,什么东西都政治化,语文也吃够了这个苦头。因此,当时提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突出语文课的工具性。但接着又来了一句口号:…  相似文献   

13.
因工作的关系,我听了一部份中学语文教师所教的语文课,有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教材要熟,熟能生巧作为一个教师,在教课之前,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容,这是教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我在听语文课的过程中发现,凡是语文课教学效果显著的,都具备了这个共同的条件。我市三中有一位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体验到,要让学生了然于心的东西,教者必先了然于心。因此,他备课严肃认真,往往是教一堂课,就得花几倍的时间去备课。他在备《义理、考据和辞章》这篇课文时,不仅对课文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难点、重点以及如何联系学生作文实际等  相似文献   

14.
张怡春  阳小鹏 《教师》2008,(23):13-13
读了竺仁杰、徐照明二位老师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教师)2008年7、8期合刊)一文,我们深有同感。教学中我们除了像竺、徐二位一样.让学生“在语文课前预习中渗透德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领悟德育”“在语文课后感悟德育”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尝试。这里不揣鄙陋,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怎样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最紧要的问题。在语文课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思维素质、语言素质和心理素质。语文课教师应以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实际,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全面训练方面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以优秀文学作品内涵感染学生,使之树立正确人生观,达到思想素质的教育目的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均是引导学生在学习鉴赏的同时学会做人。说文学是人学,可以在课文讲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同时指导学生朗诵复述或排演课本剧,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角色,在体验作品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后,许多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语文课程元素流失,引发了语文教师集体的学科焦虑。针对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非语文化"问题,"语文味"这个说法又开始流行起来。"语文味"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一种经验性的判断和评价,虽然不免笼统和感性,但是它好懂管用,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挖掘其中的理性成分,使其更有价值。我们现在常说的"语文味"大约包含这样几层意思:1.像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2.教的是语文,教材处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这样教语文有效,采用的方法策略比较合理;4.教学富有魅力,教师的语文学科素养比较高。这几层意思对应着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课程定位、教材使用、教法选择和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篇章中不可逾越的一章。好的作文指导课就像语文教学明镜中的珍珠,能使语文教学发出斑斓的色彩.并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语文的种子。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如何提高呢?这便有待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培优补差",进一步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呢?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体验,本人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应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在课堂上精讲和课后巧练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程?这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实中却成了大问题。很多教师紧紧盯住考试,把语文缩窄得只剩下应试;部分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当作语文必需的内涵;有的教师放弃语文课的基本责任,凌空蹈虚地去追求人文价值;不少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可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借用黄厚江老师的说法是,语文在被萎缩、被夸大、被拔高、被虚化。1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语文课程的价值究竟何在?不可否认,语文课程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承传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等多重功能价值,但  相似文献   

20.
吴晓 《教师》2010,(6):8-8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知识的传授和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把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当作一种外在的、附加的东西,这是不正确的。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中注意潜移默化,以形感人,以美引真,学文悟道。下面我就中学教学中的德育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