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的美学史在哲学史与诸艺理论和批评史如音乐理论史、绘画理论史、学理论批评史之间,本质上要更接近哲学史。庄、玄、禅的美学都不起源于艺术经验而是起源于更为基础的感性经验。美学史的研究和构建,应以阐明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为基本目标。古代美学具有审美优先的特点,必须依托纯粹认识论,去把握古人审美经验中人与自然之关系;宜运用连续的个案研究和中西比较方法,理清美学史上两次突破和三次综合之路径,从断片式微观研究渐进于历史线索的宏观展开;宜选准各个关学发展史段的基础本,探明其中蕴含的核心问题,以使不同的史段得以区分开来并形成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认为:(1)中国美学史不仅是哲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而且也是审美艺术史、审美化史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2)范畴和命题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3)研究中国美学史,必须以研究主体自己的思路对历史事实进行重构,以达到与现代美学的思维性沟通,从更深层次发掘中国美学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史的真实性首先牵扯到历史的真实性问题。针对美学史中真实性的申述,就美学史中常见的“时间序列安排与历法意义上时间顺序完全一致、精英和经典的美学思想的影响重大而深远、清晰的逻辑性是追求的目的、中国美学史概念本身的单纯性以及美学思想的传播途径”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20世纪几部重要的中国美学史作为例,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分期、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现状,并就美学史研究中的深层次问题给予了相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学史的真实性首先牵扯到历史的真实性问题.针对美学史中真实性的申述,就美学史中常见的"时间序列安排与历法意义上时间顺序完全一致、精英和经典的关学思想的影响重大而深远、清晰的逻辑性是追求的目的、中国美学史概念本身的单纯性以及美学思想的传播途径"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租佃制是唐宋之际诸多变革中之最著者,是认识宋代社会的一把钥匙。该文对近20年来大陆宋代租佃制研究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希望能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三十年来(1980-2010)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评述.从80年代初的鲜有人问津,到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后的万众瞩目,再到新世纪的百花齐放,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就目前来看,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种族文化、女性主义和写作技巧三大方面,还有待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相似文献   

8.
扎西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期间于1935年2月在昭通市威信县境内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合称。会议作出的若干重要决策,对中国共产党实现重大转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有关扎西会议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绩,但由于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研究工作也显露出后劲不足的态势,陷入了研究瓶颈。回顾25年来学术界对扎西会议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有助于积累经验,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尤其在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社团与近代职业教育和近代职业教育专题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在研究时段、研究视角和史料运用上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五大美学史著作呈现出三种写作模式:完全客观型、完全主观型和主客观调和中以客观史实为主型。而中国的西方美学史写作却只承认一种模式,即所谓客观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两本“片面”的主观型西方美学史是当前中国的西方美学史写作的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审美学语境;党的领导集体在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在解读的客观性、价值性以及实现途径等问题上有着深厚的美学追求,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重要美学向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于华侨史的研究关注较晚,大约起步于民国时期。此后的研究成就体现之一是对华侨贡献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革命与抗战、经济建设、教育建设和侨乡建设四个方面;之二是对华侨国外生存状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华侨同化、华文教育、国外待遇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至于其中所存在的诸如研究理论、内容、史料、研究人员等方面的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中国史学史教本》中有误的人名、地名、书名、年代、概念进行了勘正。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文学史的研究一直是整个文学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富有学术意义的话题。本文是一篇史料述评性的文章,主要集中评述1985-1988年间关于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诸种观点。那既是一个对当代文学史讨论相对集中的年代,又是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参照价值的观点的时代。将这些观点在这里集中评述,可以使我们重回那个时代的语境,或许会激起我们关于文学史写作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属性和职能,要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来统领整个教学内容;从历史出发以现实作为落脚点是“纲要”课的基本教学规律;“纲要”课的教学对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地位都有其特殊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要贯彻引导性、渗透性、参与性、现代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新开设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有着很好的德育作用:它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对提高大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明辨是非的能力、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认同感有着积极意义;同时通过学习将促进大学生美德的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性理论的视野上来看,中国哲学史学科是在中国古代世界解体的背景下,出于对现代性问题的感应而产生的。但该学科产生之后,由于纠缠于思想的民族性辩护,将“中西问题”等同于“古今问题”,从而错失了对现代性问题的敏锐感知与积极回应。该错失既不利于中国哲学史学科与国际哲学界的对话交流,也不利于其“合法性危机”问题的解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须直面、担当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材是一部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教材,面向全国各高校历史学科的学生所编写。与其它中国史学史著作相比,这部教材有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院校新开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把握:一是把"三个选择"作为教学主线,突出其历史必然性。二是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其易接受性。提倡"双向"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以史为鉴相结合;史论结合,以论为主;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等。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讲历史逻辑"为大学历史教育的理念,既可以区别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为做好二者的衔接确定依据,也可以使之避免与"讲理论逻辑"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重复.以历史细节论证历史逻辑,是增进该课程教学实效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