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略论项羽     
项羽是否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史学界的看法还不一致,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是杨翼骧先生在1954年“历史教学”第四期上“为甚么项羽是农民起义领袖?”一文中,把项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来考查,在灭秦时,是代表着农民阶级利益的,因此是农民起义领袖;灭秦后分封十八王,违反了历史统一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是代表旧贵族的反动利益,因此导致项羽的最后失败。一是同年张传玺先生在“文史哲”第十期上“项羽评论”一文中,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尽管有其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他自始至终是站在旧贵族利益的立场上,是为了挽救其本阶级没落的命运的,在整个反秦斗争中没有转变为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起义,从而否定了项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近来,仔细地看了有关秦末农民起义的材料后,觉得上述两种说法有可取之点,但也还有可以商讨的  相似文献   

2.
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究竟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还是没落贵族的代表?史学界早有争论。特别是“四人帮”横行时,他们大搞影射史学,把农民起义领袖的评价问题,纳入了所谓“儒法斗争”的轨道,使项羽的形象遭到很大的歪曲。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今天,学术界纷纷冲破“禁区”,就一系列学术问题展开百家争鸣。本文拟就项羽的历史地位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项羽出身于楚国的旧贵族,能否成为农民起义领袖,这个问题,历来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评价历史人物,阶级出身不是主要的标志。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要求,就是在分析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对于项羽的评价,首先应看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把他放在秦末整个局势所表现的主要矛盾中来进行分析,从中探讨他是怎样参加反秦斗争的,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他又起过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於项羽是否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有研究一下的必要。怀疑项羽是农民起义领袖的理由,大约有以下三点:(一)项羽出身於旧楚国的贵族,他参加起义的动机,只是站在旧贵族的立场,对於秦朝的报复,不能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二)项羽在章邯投降後,曾坑杀秦降卒二十万,进入关中後,又在咸阳烧杀虏掠,行为残暴,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三)秦朝灭亡後,项羽分封了十八王,自称西楚霸王,想恢復战国时代的割据局面,完全代表着反动的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及社会发展的趋势。这样,怎能称他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呢? 我认为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现在根据项羽的事迹,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敬请大家指教。一、项羽响应了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众所周知,这是“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动力”说的一条重要的理论依据。“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这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说起项羽,人们喜欢称他为“西楚霸王”。他家“世世为楚将”,因秦灭楚而破败。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身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但他不仅以一个传奇英雄形象闻名,而且还以一首充满柔情和悲壮意韵的诗歌为世人所知。这是他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时,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被汉军重重围困陷入人生绝境之际吟出的《垓下歌》。 项羽受楚文化的自然熏陶使他的《垓下歌》用骚体的形式写成。楚地方言“兮”字在诗歌中的运用,因其徐缓的节奏而使诗歌带有一种悲怆而感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王朝的军事实力,项羽的政治地位骤然上升,奠定了他在农民起义军中领袖的地位。应当说项羽领导起义军统一中国,似乎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但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在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7.
诗歌淘宝     
垓下歌[秦]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秦灭亡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历史上叫作"楚汉战争"。最后在垓下决战失败,在乌江自杀。这就是他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作的绝命诗。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次数多、规模大,这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重要特点。远在战国时期,就有小规模的民众暴动。自“陈王奋起挥黄钺”,农民革命更是绵延不断,此伏彼起。  相似文献   

9.
项羽与成语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取而代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209年9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  相似文献   

10.
项羽有多高     
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发生了秦末农民大起义。起义军里,楚军有个领袖叫项羽,被人们称为“西楚霸王”。 据说,项羽身材高大,力大超人,能举起很重的鼎。古书上记载他身高八尺二寸,按现在的计算相当于2.733米。但是,历史学家却认为,楚霸王身高只有1.9米左右,还比不过篮球运动员姚明呢。前几年,在天律发现了一把汉代的铜尺,用这把铜尺来量,八尺二的楚霸王身高有1.89米。当然,这也足以证明项羽要比一般人高大。 你知道这把铜尺有多长? 《项羽有多高》答案:这把尺有0.231米长,即0.231米相当于一尺。项羽有多高@张永…  相似文献   

11.
悲剧式的英雄人物形象———读《项羽本纪》后感丘春明当我们把历史的画册翻回到秦朝末年的时候,不能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所感染。特别是项羽的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功勋,他的英雄气概在我国历史上永...  相似文献   

12.
项羽是我国秦汉之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在公元前209年跟随叔父项梁,在今江苏省南部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号召,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牺牲后,项梁成为当时农民起义军的实际领袖。这个期间,项羽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公元前208年,项梁战死。宋义继任起义军统帅。起义军前往河北援救赵国的途中,宋义心怀一己之私,观望不前。项羽当机立断,矫命诛掉宋义,率军渡过黄河。公元前207年,巨鹿一战,秦军被彻底打败,被迫投降。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进入关中。这时,刘邦已经在几个月前攻入关中,暴露出与项羽分庭抗礼、争夺天下的野心。进入关中的项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他被刘邦的表面恭顺所迷惑,放弃了消灭刘邦军事势力的打算。他自己也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在主持分封十八个诸侯王之后,撤兵东归。从此,项羽和刘邦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是节选者加上的题目.“本纪”本是按照年月先后记载帝王的一生事迹的.项羽并没有称帝,但司马迁认为,自秦亡以后,政令由羽出,权威同皇帝一样,所以为项羽作本纪.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发动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势如疾风暴雨,使秦王朝土崩瓦解.起义军发展过程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秦的小吏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也都混入义军,成为陈、吴的部属.陈胜、吴广失败后,刘邦和项羽尽量发展个人势力,借义军力量攻秦.公元前二○七年,项羽在鉅鹿(今河北平乡)大战中,消灭了秦主力章邯部,第二年即领兵西上,直趋秦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刘邦获秦都后退兵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当项羽得知刘邦这消息,便怒破函谷关,率四十万大军抵咸阳附近的鸿门.项羽又得知  相似文献   

14.
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中期,在龙川县俐头地区(今和平县俐源公社)爆发了池仲容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历经二十余年,猛烈地冲击了明朝的反动统治和孔孟之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然而,长期以来,英雄的农民起义军被反动派污蔑为“俐头贼”,池仲容被咒骂为“贼佬头”,起义军的根据地俐头地区被称为“盗贼之乡”;相反,血腥镇压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王守仁(别号王阳明),却被肉麻地吹捧为什么“救星”、“半仙机”,和平县的“开县功臣”。这是对历史的恶意歪曲,对  相似文献   

15.
勿走极端     
某教师在分析《项羽本纪》中项羽的思想性格时,说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表现了项羽的“善良仁慈”,而刘邦却是“阴险狡诈”(顶羽为何偏偏对刘邦“仁慈”,而对被他活埋的几十万士卒却不“仁慈”?)以致有的学生在答卷中感情深沉地直呼“我们的项羽”(照此刘邦当然也可称为“我们的高祖”“我们的皇上”了)。有的教师在评介孔子时,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206年十月,秦王子婴“素一车白马,系颈以组”向农民军交出象征皇权的玺符节,宣告了秦王朝的灭亡。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两位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建立了卓著功勋的杰出的领袖——刘邦和项羽,开始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逐鹿。楚汉战争中,刘邦屡战屡败,然而却由弱变强,终于一统天下,即位于氾水之阳。成为延续二百余年西汉王朝的开创者;项羽屡战屡胜,然而却由强变弱,终于目刎乌江。对于出现这种历史结局的原因,项羽在仅存二十八骑、走投无路面临灭顶之灾时,曾将之归结为:“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在登上皇帝宝座后不久。置酒洛阳南宫,也急不可待地与臣下探讨“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的  相似文献   

17.
巧计除范增     
中远 《良师》2011,(10):60-61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结束了暴秦的统治。之后,各路义军又互相征讨,其中最著名的两支部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楚军和汉王刘邦的汉军。这西楚霸王项羽生得体格伟岸,“力拔山兮气盖世”,威猛无比;更兼有谋士范增为他出谋划策,屡献妙计,楚军日益强大。  相似文献   

18.
在秦汉之际的历史舞台上,项羽活动了八个春秋,曾经建立了盖世功勋。但是最终,这位“暗(口恶)叱咤,千人皆废”①的荚雄还是败在了多次被自己打败的对手刘邦手中,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造成项羽悲剧性结局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性格因  相似文献   

19.
沈括     
沈括,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杭州)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博学家。沈括从小好学,除读入仕必读的儒家“经典”外,还通览诸子百家史记小说。他十岁就阅读《李顺案款》。李顺是农民起义首领,起义失败后被统治者杀害。沈括在他晚年所写《梦溪笔谈》中赞扬了李顺的起义,指出李顺虽失败了,但“人尚怀之”。1051年沈括当上了江苏海州沭阳县主簿(县令的助手),因治理水利有功,1055年调任代理东海县令。1061年任安徽宁国县令。1064年考中进士,1066年入京(开封)编校昭文馆书籍,直到1074年,他在京都历任司天监、军  相似文献   

20.
秦亡以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农民起义果实和最高封建统治权,酿成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他“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从来未直接打败过项羽。自鸿门宴潜逃,到彭城溃败,荥阳夜奔,成皋北窜,广武受伤,固陵惨败,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