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研究不仅能创造、发现和丰富知识,而且还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信仰。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大学科学研究,必定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从教育目的之德智体美劳:即从"德"之善的理念、德性、职责,从"智"之智力因素、知识的学习、接受、创造、发现,从"体"之身康体健,从"美"之无限、自由等美的特质,从"劳"之内涵等诸方面分析大学科学研究在其中的特殊表征,有助于充分挖掘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2.
大学科学研究之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释读教育性涵义的基础上,从教育目的、人文价值、思想意涵和大学诉求四方面探讨了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即从教育目的所关注的点——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挖掘了科学研究中内含的相应教育因子以及在科研过程中的育人表征;从科学研究文化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其人性陶冶的意义和文化熏陶的价值;从科学研究思想启迪方面探讨了其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思想意涵;从科学研究在大学里所固有的特性阐释了教育性是其为一种本然诉求。  相似文献   

3.
大学作为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千多年中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社会机构,根本原因在于其活动的主旨与人的心灵、精神需要相一致。坚持培育高尚、健全人格的大学教育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大学的制度和文化,是大学实现本质性进步必需的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作为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千多年中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社会机构。根苯原因在于其活动的主旨与人的心灵、精神需要相一致。大学教育目的中强烈的政治性意蕴,可能遮闭大学教育培育人心灵、修养人健全人格的本质,使大学无法发挥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坚持培育高尚、健全人格的大学教育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大学的制度和文化,是大学实现本质性进步必需的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科学研究是一种教育,学习也是一种教育。既然是教育,当然科学研究和学习都具有教育性。科学人格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正表明了科学研究所具有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6.
秦永 《文教资料》2006,(12):98-99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教育现象的应然目标。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哲学和教育理念对教育目的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通过对各种教育目的的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育,重新认识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建设中国新时期和谐社会进程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曹红 《教师》2010,(3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非凡的功绩,其教育思想成为了人类宝贵的遗产.本文浅析了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其注重促进大学生"完全人格"教育和强调把学生培养成研究者的教育目的,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红 《教师》2010,(35):112-113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非凡的功绩,其教育思想成为了人类宝贵的遗产。本文浅析了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其注重促进大学生“完全人格”教育和强调把学生培养成研究者的教育目的,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纽曼的大学目的观与功能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纽曼以其《大学的理想》一书奠定了他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伟大地位,其中纽曼有关大学目的和大学功能的思考对于如今深陷功利狂潮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纽曼关于大学目的和大学功能的思想是基于他对大学本质的认识,他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由此,他提出了大学的目标分层理论,从世俗的智力和社会应用以及超社会性的宗教等三个维度来建构他的大学目的论。同样是从大学“传授普遍知识场所”:的本质性界定出发,纽曼提出大学的基本功能应定位于教学,而不应立足于科研,更不能以科研来代替教学,因此,他提出了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功能性定位。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大学教育的目的进行反思,大学教育目的的功利化、工具化倾向,是造成当今大学问题的重要原因。惟有纠正这两种倾向,将教育的目的转向人,关注人的成长,才能使大学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孔祥渊 《中国教师》2012,(13):76-77,80
<正>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它规定着教育的作用方向,是教育活动相关因素如课程、教学等开展的依据所在,这一重要性早已为研究者所重视,有关研究讨论并不少见。"尽管前人已对特定的教育目的进行了大量的翔实的研究,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大规模地探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作为分析派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约翰·怀特在继承分析派研究方法的同时也突破了其局限,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目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尤其是其对教育目的冲突与调和的论述,对于当前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既有的教育目的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各种各样的教育目的随之而来。当前,主要的教育目的都有哪些?这些教育目的之  相似文献   

12.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这一观点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它批判了儿童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教育目的观。杜威并不是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而是反对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很多积极的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霞 《职教通讯》2012,(7):65-68
培养具有何种特质的人才,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问题在于,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都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当二者发展到已偏离最初的样式,相互之间不甚匹配时,是否还能以人才类型作为教育目的的判定依据?基于此,高职教育目的应合理上移,界定为为某些职业岗位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并促进身心发展。在此基础上,不同层次、类型、规格、地域的高职院校可以自行确定更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实业论"和"生计论",是两种经典职业教育目的论,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实践,随着时代变化也日益暴露出其理论缺陷。重新审视它们,并揭示它们对现实职业教育的启示,甚为必要。培养实业发展人才是"实业论"职业教育目的的核心理念。考察"实业论"职业教育目的发现:它存在目的单一、对教育地位认识不恰当等问题,不利于教育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应该属于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是"生计论"职业教育目的的核心。考察"生计论"职业教育目的发现:它旨在为将来职业做预备,容易陷入单纯的技能训练,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应该采用教育的方法才能实现技能和人格的同时发展。对经典教育目的论的批判提供了三点启示:职业教育要具有时代的特点;职业教育要具有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要重视教育对象的现实生命的完整性。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具有教育的底蕴。  相似文献   

15.
论重点大学科学研究的使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世界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若要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必须建成若干所名副其实的重点大学,也就是现在国际上所公认的研究型大学。他们的任务应当定位在实施精英教育,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杰出人才,发现和发明能够深刻影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是重点大学责无旁贷的天职,是新时代赋予他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目的随着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发展而发展,并经历了鉴定目的观、诊断目的观、改进目的观、发展目的观.教育评价的目的就是“人”,评价目的一旦缺少“人”,教育就会有偏离航向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统一性的高等教育目的不但可以整合高等教育中的各种冲突,而且对于论述高等教育的合法性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中,长期存在两种相互冲突的目的观: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前者认为知识本身就是人们想获得的东西,与外在功用无关,强调为学术而学术。后者认为人们追求知识是为了获得其他进一步的目的,强调学生利益或社会利益。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专业化的社会行动者,给行动者以理性是高等教育的真谛。根据行动者的理性成熟度,我们可以把高等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经济理性、道德理性、思辨理性。把高等教育目的转化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可以形成了一个大学教育目标清单:表达能力、就业技能、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理性气质。  相似文献   

18.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之背后所希冀的目的:建设真正民主主义社会,完善人的自身,使人自由幸福地生长、生活,实现人与社会一切的和谐。毋宁说这是一部分人的一个愿望,现实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包括文化教育的多元与矛盾,决定了一个实然的状态:人类没有共同的教育目的。企图即刻给定一个大众的教育目的恐怕是徒劳的;但我们可以在尽可能高尚的理想的指引下,助益于教育、社会与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理念与大学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理念是随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更新的。科学研究是大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职能的履行和水平的提高与科学研究密切的关系。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要加快发展科学研究,建成研究型大学。  相似文献   

20.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分析了“教育目的”内涵的变化,并对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反思,进而思考了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教育目的观的选择应坚持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二者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有所取舍.就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形势而言,我们的教育目的取向应更多地偏向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