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读报,多次看到“道德银行”这个词眼,甚感新鲜,好奇之下上网搜索,发现它早已并非新鲜事物,自世纪之初到现在,从社会到学校,从大学到小学,“道德银行”早就层出不穷了。“道德银行”的基本做法是:为相关人员开设一个“道德账户”,发给一本“道德存折”,户主凡有善举善行得到确认便可作为“道德货币”记入存折,日积月累,最后根据“道德货币”储量,或评选“道德富翁”,或兑取道德教育所需的“学分”,或在自己需要时换得相应的社会回报。  相似文献   

2.
自浙江的一所高校创办道德银行,将道德行为折合成"货币"的形式储存后,最近,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紧随其后,也推出了"道德银行".该校的"道德银行"是参照银行运作模式,将学生志愿者参加的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等以"道德币"这一虚拟货币的形式,记录在学院开办的"道德银行"的存折上.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道德币",成为自己的"道德资产".  相似文献   

3.
"道德银行"活动顺应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模拟银行储蓄流程,将小学生需要端正养成的优良品行和日常行为,以"储蓄道德提升价值利息"的活动过程,引导全体学生踊跃参与,积久成习。活动中,校方和老师以银行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对该项活动加以认真负责的维护。同时,调动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对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在"道德银行"激励下,孩子们的品行从被动要求逐渐转化为主动养成,老师因学生进步而主动以教书育人自省自律,校方也对该项活动更加珍重,教风、学风、校风明显好转,家校合作逐步深入。"道德银行"如同杠杆,撬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上档升位。  相似文献   

4.
"道德银行"是储蓄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银行。参照银行储蓄运作的形式,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所显现出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将被奖励兑换为一定的道德币,存入到各自的"道德银行"账户;如发现有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将从自己的账户中扣减一定的道德币。其目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性、真实性、人本性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话题一 开设 "道德银行" 阅读下面的材 料,按要求作文。 浙江宁波市钟公 庙中心小学在全校 每个班级开设"道德 银行",由班主任指 定学生担任"行长", "行长"每天对本班 学生所做的好事进 行统计,并按好事多 少奖励数目不等的 "红五星"。做了好事 的同学在自己困难 时,可以要求别人给  相似文献   

6.
"道德银行"通过"道德币"的形式鼓励学生在不断做好事的过程中积累"财富",为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很新颖的平台.其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它无疑是当前德育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在小学中设立"道德银行"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而言,他们对"道德银行"大多充满期待,也乐于接受,这就是最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品德教学中的"分离"现象普遍存在,从"分离"到"聚合",教师需踩准品德教学的"离合器",进行四个层次的应对策略探究:道德认知,融入自省;道德情感,融入自愿;道德行为,融入自理;道德习惯,融入自律。  相似文献   

8.
仔细思考"道德银行"这种做法,你就会觉得有些不寒而栗——道德竟然可以存储起来以后"吃老本",可以换取评优树先,换取各种荣誉称号……道德如果和名利扯上关系,用存储的"道德"来换取名利,让孩子们在虚伪的道德后面攫取自己的名利,我们的教育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语境下,教育伦理学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在研究问题上从"教以道德"走向"道德地教",在研究动力上从.专业主义"走向"实践主义",在研究重心上从.道德规约"走向"实践反思",在研究路径上从"伦理应用"走向"教育返现".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开先河,推出"道德银行"。提及创办"道德银行"的缘由,身为"开拓者"的浙工大似乎更关心它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道德银行"是否能引发学生对"道德"二字含意的深刻了解和  相似文献   

11.
背景透视作为福建省泉州市首家"道德银行"的实践者,惠安实验小学的"道德银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在实践中,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究与反思,发现原有的"道德银行"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德评估单一化。倘若仔细观察,真正处于"道德银行"评估下的道德行为,十有八九是组织程度较高,集体涵义较大的活动。而道德是时时  相似文献   

12.
彭霞 《教育教学论坛》2012,(38):268-269,183
"道德银行"是近几年产生的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针对高校道德银行是否具备可行性,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道德银行为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3.
提及"道德论",人们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看上去似乎道德与伦理异名同谓,可是提起伦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人类脑中浮现。从词源上看伦理英文单词为"Ethics",而道德一词的单词则为"Morals",单单从词面上看,两者不难看出一定有着差异,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一是取向不同,伦理是中性词,道德是正面取向;二是大小不同,伦理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权利(权利是道德的前提),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伦理学大家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的有关"道德论"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为大家阐释当今社会下的"道德论"含义。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道德银行"构建能否实现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构建原则,即能否做到道德提升与思想升华并举、价值导向与实践体验相融、引导激励与规范养成并重。基于构建原则,可以从目标、关键与保障三个视角探究青少年"道德银行"构建思路,即开发主体功能,注重价值扩展;搭建组织框架,揭示主要方法;完善运行机制,实施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年会,与会的校长们研讨了这么个题目:"现代职业学校的转型发展",包含了下面几层意思:一,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那么"现代职业学校"的产生和形成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当下的职校"要成为"现代的职校",怎么走?二,题眼是"转型"。这个词在职业教育的话语系统里并不新鲜,什么从"重规模"到"重质量",从"以就业为导向"到"以人为本",从"首岗胜任"到"多岗适应"……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做的谈的都很多。那么如今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背景下,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大环境中,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转型"的内涵和外延是否都会有一  相似文献   

16.
把品德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覆盖到儿童的整个生活,构建小学品德全过程教学:一是从教学时间上延伸,把品德教学时间从原来的课堂"40分钟",拉长到"一百天",以学期为单位整体安排实施;二是从空间上拓展,把学习环境由教室"小课堂"扩大到整个社会"大课堂",以最接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选择"课堂";三是从教学路径上拓宽,从较为单一的课堂活动,扩展到综合性学习,从而让学生从刻意的课堂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在道德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获得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欢天喜地,锣鼓声声,咱们"新鲜一族"迎来了首届"最鲜族人"擂台赛!从本期起,我们将不定期地推出具有代表性的"新鲜人",他们或许拥有非同一般的  相似文献   

18.
我知道,"好老师"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但在我心里,它永远新鲜,再读千遍也不厌倦。新鲜,源于不间断的"刺激",源于一提及"好老师",便一股脑儿涌到眼前的那一幅幅拨动人心的画面——2008年"十一",我参加了一个特殊的师生聚会:老师已年逾古稀,学生比他也小不了几岁,且是一水儿的女士(原是  相似文献   

19.
道德治理的对象并非仅是纯粹的"道德问题",同时也是源自经济生活、体现复杂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经济问题。从经济伦理的视域考察,将道德治理的对象理解为与经济相分离的纯粹的"道德问题",并进而试图以单一的道德手段加以治理,这种认识误区的理论根源在于对经济与伦理的分割式理解。秉持经济与伦理内在统一的基本立场,道德治理也应实现从"道德"治理走向"经济—伦理"治理的范式转换,从而在内容、主体和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是否还需要道德理想主义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困惑。从公民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看,既要求二者之间的"适应",也要求道德"超越",公民道德建设的终极目的在于倡导超越现实的道德理想——共产主义和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