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安排了一组科学小品文,包括《我是什么》《回声》《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的变化真大》几篇文章。笔者听过许多老师讲类似的课文时,大多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讲解课,或者是科学知识探究课,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而有一位教师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
孙秀芹 《山东教育》2008,(12):33-34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安排了一组科学小品文,包括《我是什么》《回声》《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的变化真大》几篇文章。笔者听过许多老师讲类似的课文时,大多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讲解课,或者是科学知识探究课,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而有一位教师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一组科学小品文,包括《我是什么》《回声》《太空生活趣事多》等几篇文章。笔者曾听过许多老师讲类似的课文,他们都是以科学知识讲解或科学知识探究的方式来上这样的课。但有位教师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紧紧抓住朗读不放松,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小品文的教学中,如何实现科学知识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统一?结合文体特点以及中年级学段的语用目标,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提取信息,形成认识,实现"说明文"的知识价值,又要涵泳词句,深度品悟,达成"文艺性"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语文",比较融合,迁移会文,尝试"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知行转化,让学生"得意"又"得言",科学小品文的教学就能不失"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怎样实现科学知识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统一,使科学小品文教学充满语文味?一是要在解读文本时,抓住精准的词句、精妙方法、精心的布局和真实的情感等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语文味;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梳理概括、品词析句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文本的语言,体现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学本课堂模式下,教师要把科学小品文的自主阅读和知识探索的权利归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单的引导下,反复阅读课文,自主探究,获取科学知识。教师要在立足文本和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启发、引导、捕捉和设计语言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的问题点,"烹调"出学本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陈金龙 《教育文汇》2011,(10):34-34,53
“让语文课味正情浓”,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境界。近日,我在上《画家和牧童》研究课中,经过8次修改教学设计,8次试讲,终于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科普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将科普小品文选入教材,编辑的意图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奥秘的兴趣;二是如课标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即引导学生品悟说明文生动而又准确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听了一些研究型、竞赛型的语文课,让人感觉到:预习有了,解读没了;导语有了,题解没了;讨论有了,读书没了;媒体有了,范读没了;赞扬有了,导向没了;局部品评有了,整体感知没了;热闹的有了,积累感悟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没了。课堂上掺杂着"非语文"的因素,舍本逐末,邯郸学步。但语文课姓"语",教师应考虑语文的本体,努力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于静芝 《成才之路》2014,(14):62-63
正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双语小学马玲老师在县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的《放飞蜻蜓》一课,顿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马老师这节课平淡、简单、扎实、轻松,始终以发展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融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为一体,整堂课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醇厚的语文气息和浓浓的语文味,很值得我们咀嚼、回味。一、删繁就简,重点突出我曾苦苦思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看似枯燥,其实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科,我们上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一堂出色的语文课,不但能给学生知识的营养,更要给学生心灵以文化的洗涤,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所以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语文味像一杯刚刚冲上的浓浓的咖啡,吸引着孩子们的嗅觉,沁入心脾;语文味是一曲动听的音乐,轻轻地或者激情地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语  相似文献   

13.
14.
"语文味"是当今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时尚,而且广为流行、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名词"."语文味"的这种"味"究竟是一种什么味?查遍所有的文献资料均未得其真谛.然而有一个观点却是不谋而合的,那就是品尝"语文味"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语文细嚼、慢咽、评品真"味"的最佳途径.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要求的不断浓郁与纯正,引起了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的高度重视和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听了一些研究型、竞赛型的语文课,让人感觉到:预习有了,解读没了;导语有了,题解没了;讨论有了,读书没了;媒体有了,范读没了;赞扬有了,导向没了;局部品评有了,整体感知没了;热闹的有了,积累感悟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没了。课堂上掺杂着“非语文”的因素,舍本逐末,邯郸学步。但语文课姓“语”。教师应考虑语文的本体.努力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华章》2007,(10)
要上好一堂课,就要把它当成一个艺术品来对待,把每一个环节也当做艺术创作一样处理,努力使课堂教学也具有一种艺术味。对于初二艺术教材第七单元《乡谣土韵》之《一招一式演古今》这一课题,笔者从美术的角度考虑,选取了曲艺中相声这一艺术样式,以漫画教学为切入点,进行了这堂课的设计。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感受了漫画人物的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学校进行标兵评比.在十二节课中有一节科普说明文.给了我启发。纵观小学语文课本,科普文占了近八分之一的比例.但在很多的展示课、研讨课、评比课中却很少见到科普文.是它不受重视吗?不是。私下了解过一些老师.大多觉得科普文不如写景叙事写人的文章能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可通过文本插图、多媒体、示范朗读、创设情境和联系生活等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上语文课比作做菜,那字词句篇就是食材,听说读写就是烹调技法,要想把菜做得有滋有味,光有食材和烹调技法还不够,还需要油盐酱醋葱姜蒜等调味品.怎样才能将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喜欢呢?下面,我就结合最近听过的一节《海滨仲夏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就是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中感受文章的精神之美。一篇文章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如果面面俱到,难免费时低效。因此首先得剪裁,明确教什么。《幽径悲剧》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传递着作者爱的情怀。在这篇文章中,对什么是悲剧,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关于“人与自然”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本堂课着重解决“悲”从何而来、怎样使文章悲情四溢,让读者灵魂震撼,而难点在于对作者细腻情感的深刻领悟。这样的处理需要立足文本,在语言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