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佩芳  黄平 《广西教育》2011,(10):11-11
走进南宁市江南区富宁小学,你会被校园里无处不在的“中国结”文化深深吸引:优雅的文化宣传栏上是精美的中国结背景,学校中庭广场有一幅巨大的同心结图案,文化长廊里有各种中国结造型,陈列室里摆放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国结手工制品,在每间教室和办公室门口都悬挂着一个个漂亮的中国结,每个教师所佩戴的也是中国结校徽……“中国结”意识已在我校师生心中深深扎根,“中国结”传统文化在我校得到了新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族小说,开篇的小单元就解构了人们惯常的认知思维模式,暗示性地提出了要构建理想中国文化问题。改造和建设中国文化的话题由来已久,但《白鹿原》已站在“超越”“中国结”的立场上思考这一问题,它既要中华传统文化,又要继承广义上的五·四新文化。同时通过一个个历史悲剧的叙述,解构了历史文化上的一元权威或者二元对立的认知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吸收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3.
文化元素总是组织在一个文化系统里,按照某种方式和法则组织起来。必须看到各文化元素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中性的文化因素,也有较直接地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文化因素。中国对外来文化的某些因素,其汲取过程极其顺利;而对外来文化的另一些因素,则表现出“消化不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崇尚教化,尚文不尚武,即使是典章制度、行为方式这一层次上的文化,其向外的传播方式,也大多是潜移默化的“融入”而非高压下的“同化”。  相似文献   

4.
李琳 《现代教学》2014,(Z3):140-141
【案例背景】“创意中国结”是我校学生所喜爱的一门校本课程。中国结以精美的造型与奇妙的技艺吸引着学生。该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更使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我校每年都举行一次家校开放活动。今年3月,我接到了教学任务,要在六年级上一节“创意中国结”校本课程的公开课。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还有同样数目的家长,我该教什么呢?灵感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5.
一、引论 清朝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最后时期。从历史角度看,它正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大转型期;从文化角度看,它又是集各种文化之大成的时期。这种“集大成”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有助于对中国历史上的文艺作一个总结,大大方便了后来的研究者的研究;另一个方面它却又导致清代小说普遍的“复古”之风。  相似文献   

6.
中国结     
①中国结是中国民族文化独有的文化精髓,年代久远,文化底蕴丰厚。中国结的功能远远超越于绳用来捆、扎、系、绑的功能,而演化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使具体的东西上升成为一种抽象的符号,又使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形象。细细品味,会发现中国结奥妙无穷。“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曾崇拜绳子,据文献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  相似文献   

7.
一个完整的春天,不会只是繁花与大树,不会只是珍禽与异兽;一枝新绿的柳条,一棵破土的绿草,亦是春天。在这个被称为“文化春天”的世纪中.“草根文化”正在悄悄映入人们眼帘。  相似文献   

8.
中国结的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它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编结艺术。细心的你会发现,中国结是一个结连着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由一根线编制而成的,盘盘纠结,精致而又漂亮,称得上是我国手工艺制作中绚烂的瑰  相似文献   

9.
李琳 《现代教学》2014,(7):138-139
【案例背景】 “创意中国结”是我校学生所喜爱的一门校本课程。中国结以精美的造型与奇妙的技艺吸引着学生。该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更使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外来和尚”美国的动画片《功夫熊猫》运用典型的“功夫”和“熊猫”诸多中国文化元素,在全球刮起了一场强劲的“中国风”。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是否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内涵,还是仅仅为吸引中国乃至全球观众眼球的一个卖点,抑或只是一部宣扬美国文化及思想价值观的广告大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半期,研究者并未真正有意识从地域文化角度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但是梁启超、王国维特别是陈寅恪的研究却已基本确定了本世纪唐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1949年后至1976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本质上的变更。在十年浩劫期间甚至数量上也呈倒退趋势;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特别是最后十年,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唐代文学可谓一个热点,论著层出不穷,并且波及下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2.
走近中国结     
课题提出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关的良好愿望。作为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理应对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有所认识和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重估传统     
传统作为文化的积淀和生成,构成人的文化坐标。理解“传统”有两种可能的视野:在本体论意义上,传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可称之为“文化传统”;在知识论意义上,传统则充当被变革、被超越的对象,可称之为“传统文化”。对文化传统的自觉捍卫,其意义已超出了保守与激进之争。轻蔑传统,终将被历史所轻蔑。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以来,作为一种文化幻象的“中国形象”在欧美人当中早已根深蒂固,中国只是作为一个“他者”被注视、被制作,由此导致了生活画面的失真。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度过了近40年的时间,其双语背景、双焦透视、跨文化的独特经历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那就是,她能以相对超然的心态,运用两套参照系去观察人类社会,将东西方文化互补融合的理想贯串到小说创作中。她是中国之美的发现者和捍卫者,同时对中国社会现实与民族性格又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既不重复那些歪曲中国本来面目的“套话”,也不刻意制造美化中国的神话。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赛珍珠其人其作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意境”说意蕴的历史发展,可见这一具有民族特点的美学范畴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密切关系,“意境”说产生的本源在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而促成它成为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美学范畴,又和佛学的东进并逐渐中国化有着直接的被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文化研究不单是一个纯粹学理层面的问题,它与言说者的文化身份密切相关。在文化研究的译介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中国与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对文化工业批判中建立了文化研究的“边缘文化身份”;文化研究中的现代性、历史主义立场初步建构了其“混合文化身份”;阶级分析、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回潮形成了“重构文化身份”。文化研究及其言说者的身份嬗变还远远没有结束,文化研究的文化身份是一个开放的结构。今天的文化研究者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深刻的反思,然后才有可能对文化研究及其文化身份有清醒的自觉。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文化与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 中国的“士”在春秋以后,便逐渐成为一个只有“恒心”而无“恒产”的以“智”为谋生手段的阶层。隋唐以后,科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部分士子实现阶层流动,成为显贵。但与西方知识阶层相较,中国的知识阶层总体上的生活境遇却实在不能说好。孔孟的儒家道统在君主专制下最终成为一个乌托邦的幻影,而老庄及玄禅所营造的个体绝对自由的桃花源式的审美境界也只是镜花水月。但是,儒释道的理性建构与诗乐的感性陶冶所营造的贵和而守中的文化价值取向,使得读书人的心理与人格在出世与入世、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博览》2010,(7):F0004-F0004
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2010年5月6日,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张林中心小学学举行了“红红中国结,浓浓中国韵”学编中国结活动,同学们在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是指自近代以降迄及五四前后,在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精神为使命的现代知识分子,力图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重建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象征,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方文化,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文化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实出路的一种思想文化倾向。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保守主义主要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的,文学上的保守主义只是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次要部分而存在,它与文化紧密相关。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一直是作为文化激进主义的反对力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引起了人们较多的讨论,有同志认为: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没有提出“民主”的内容,而“大众的”并不能代表“民主的”;在学习外国文化的问题上,从“时”、“空”来说都比较狭小;对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历史作用估价不足,等等。本文运用最近出版的史料,如《毛泽东年谱》等,不局限于《新民主主义论》一篇文章,而结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