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是阳光     
我原来总以为“教育理论”只是保存在专家的教育论著里,现在我发现还有另一种“教育理论”,它保存在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经历中。而且,那结教育专著里保存的只有“别人的教育理论”,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中却保存着“个人的教育信仰”或“个人的教育信念”。  相似文献   

2.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是动态的。因生活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展开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是相当的明确。第一次看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不禁自己嘀咕:“学校不成了多余的吗?”随着自己工作经历的增长,一点一点工作体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明白陶行知老先生这位伟大教育家箴言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饶斌 《学周刊C版》2011,(4):68-69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倡导“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数学教育中,即是“在生活里找数学,从生活中生成数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学生才能逐渐内化数学经验,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去年初,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写给我的信使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该生在信中诉说了小学毕业生所经历的不幸的学校生活和“应试教育”带来的烦恼,真切希望“下次考中学,不要像这届学生了”。这封学生来信表面看是写给我一个人的,实际上是写给每位教师的。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充分利用这一教育案例来激发教师的思考。学校开展了“由一封学生来信想到的”讨论活动。广大教师从“习惯”、“兴趣”、“非智力因素培养”多方面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张建刚老师动情地说:“为师者,尽自己职责,倾自己人格,维护教育这片土地的圣洁吧!”最后,…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什么,怎样给自己从事的工作定位?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年。经过“把分数抓出血来”的年月,又在新课程里摸爬滚打了五年,我对这个问题才有了初步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灯,教师的作用不仅帮助学生学到一定知识,还在于培养他们终生获取知识的愿望。相信这一真知灼见对每一个教育者都有指导作用,她能促使我们不断审视自己。就我个人而言,当我读到这句至理名言时,我的心受到了震撼,甚至有了颠覆自己的欲望,我不能不拷问自己:十几年了,我干了些什么?我是一名好教师吗?我起到“教师”应该起到的作用了吗?今天再坐…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感悟和领会从而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它实质地主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个人知识”具有假定性、实践性、智慧性、境域性、综合性、缄默性、不易传递性和保守性等特征;而“反思学习”是“教师个人知识”更新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教师自我观察有四个视角:自我经历、学生眼睛、同事感觉和理论文献。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学校里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是在教育界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对于我这样一个早已把学生生活装在记忆中的人来说,见到这句话更是倍感亲切,它使我想起了12年学生生涯中震撼心灵的三句话。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教师在师范类学校当学生几年里所受的专业教育及其相应的实践经历,往往会奠定其教育观念体系的基本框架,即教师经常用来指导其实践的个人实用理论(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简称PPK)框架。这个PPK框架一旦建成,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惯性和吸引力。它不但很难被改变,而且还会象宇宙黑洞一样将后来的新理论、新方法“吸入”自己的体系内,使这种新理论、新方法的特  相似文献   

10.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是怎么雕刻出精美的作品的,他说:雕塑本来已经“在”石头里,我只是把它释放出来罢了。我想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教育也就是要把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罢了。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一段生活经历.反映了自己认识上的转折:一个热爱学的青年.竟然锁起了自己的书柜,这的确是一次可悲的转折,而这一转折的根源却是对应试的无奈。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灵感与诗意”“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感受中了”。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思想上又出现了另一次转折一认识到,在学的世界里,“学”与“章”是不矛盾的。  相似文献   

12.
陆静 《教师》2012,(33):80-80
学校每年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喜欢能用生活中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这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我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同归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育理论研究大多只是一种“象牙塔”中的教育知识建构,是一种追求“普适性”的纯粹的科学主义的理性工具,忽视了教育活动中蕴涵着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个人生活体验;传统的教育实践研究中,教师往往简单移植和借用大量教育理论的概念术语,丢失了充满着个人体验的“真诚”的教育实践话语,阻碍了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习作背景这学期我新接了一个班,为尽快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教学工作,我要求学生每人给我写一封信,写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内容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对老师的要求、建议等。阅读来信时,一封题为《被幸福遗弃的人》触动了我,我很想了解这些孩子生活背后的故事,于是我就围绕“幸福与否”对学生生活展开不公开的调查,然后定下了这次“你幸福吗”为主题的作文课。习作目标1.引导学生由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悟生活,进而珍惜生活和好好地生活。2.互相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准备1.回忆过去的生活,观察现…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这个名词是被误解了。它所以被误解的缘故,是因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混在里面, 令人看不清楚。这理论告诉我们说:学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随着这个理论而来的几个口号是: “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  相似文献   

16.
小邹  高清玲 《大学时代》2005,(12):26-27
不知不觉,进入大学快半年了,从初来时的兴奋不已到现在的迷茫彷徨,我渐渐地明白——大学并不是象牙塔,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我们不曾经历,才将它想象得那么美好。但无论如何,四年的大学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一段刻苦拼搏的经历,一段自由自在、愉快甜蜜的回忆。记得有位老先生曾说过:“一流的大学培养出一流的学生,不在于它有一流的教师,而在于它创造出来的学习气氛。”这句话很在理,但从我个人来讲,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挖掘个人潜能。高清玲:大学时代有四个主要任务:学会做人,学…  相似文献   

17.
做教育工作20余年,为什么对学校德育总有激情与冲动?它可以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找到答案。一、做语文教学骨干———学科教学的艺术就是育人的艺术我曾经是最“语文”的语文教师。那时,我曾坚信“给学生一杯得储备一桶”的理论。一段时间里,我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所有该读的名著“一个都不能少”,然后是很责任感地为10多岁的学生开名著必读书目,还常在学生因读不进去《母亲》、《我的大学》时吓唬他们:“这样的名著不读,想学好语文?”不是不该向小学生导读名著,问题是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谁能替他去读?可是,当我暂时放下“必读”命令,精心选择好…  相似文献   

18.
我是先知道“白玫瑰”而买来这张碟,还是先看了这张碟才知道“白玫瑰”,已经有些模糊了。记忆深刻的只是,买碟、看碟都很恰好地发生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的那段日子里。因此,在我诸多的观影感受之中,它便带有了某种强烈的象征性,它能够随着我成长,融入我的空间,逐渐变为具备我个人情感烙印的过往的现实。“白玫瑰”——浪漫意象的字眼,常标志着关于爱情以及幸福的提示。但在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它却是一个学生地下组织的代号,在1943那个灰色的年份里,呈现出一种异常的悲壮、英勇或者伤痛,并在几十年后上映的这部德国影片中,成为德国…  相似文献   

19.
我不是摄影师,我只是用手中的普通数码照相机拍下了我眼中的真实的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镜头也许国人早有耳闻,可是当我亲临现场.还是被学校里创设的环境.营造的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深深打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这是教育工作者经常提醒自己的话,可是在美国.我感受到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就应该从每一个细节出发,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件摆设都体现出什么是关怀。  相似文献   

20.
张伟 《广西教育》2014,(9):38-39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生活教育。即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理论与如皋课改过程中地域推进的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指以设计好“活动”的学习单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来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