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五年级数学作业评讲课“猜想”,听课之余,深为华老师简约、深刻、大气的教学触动,现采撷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 展示错例,聚焦思维(追击为什么会这样) 师:前几天,在我学生的作业本上发现了两道题很有意思的解答题.当我跟我们学校的老师交流之后,他们也感慨说这样的作业我也见过,真的很有创意.因此,今天我把它拿过来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相似文献   

2.
邓云茵 《江西教育》2014,(11):40-41
近日,笔者有幸观赏了被誉为“数学王子”的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他独特的设计,精湛的语言,深厚的功底,充满活力的课堂令人折服,他那“友善·碰撞·归真”的新颖幽默教法,让数学课堂生机盎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3.
洪清秀 《江西教育》2014,(12):42-43
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很多录像课,总是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她上课清新、流畅,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构思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节课从游戏开始,两组同学比赛拍球,看哪一组赢,怎么比呢?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在不知不学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原本是形容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像天上的浮云那样潇洒飘逸,像受惊的游龙那样矫健有力。可是,近日我反复观摩了浙江著名特级教师刘松执教的"认识方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一课的教学视频,不禁使我将它与"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紧紧联系在一起。刘松老师上课风趣、幽默、大度——飘若浮云;随意而更具深意、诙谐而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张齐华特级教师) 师:叮叮和当当在野餐中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让我们去看一看。(出示课本情境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蛋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杨宏 《江西教育》2009,(3):39-40
近日.我有幸在市里组织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中。领略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课堂教学风采。听吴老师的课,就像在细雨春风般的和谐氛围中享受了一顿对话与生成的丰盛大餐.  相似文献   

7.
8.
前不久,我聆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深深地为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大气”的教学设计所折服。尤其是华老师创设的“小明寻宝”的教学情境,它简洁、深刻、清晰、流畅,成就了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9.
吴正宪是我国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她的教育理念已被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界所公认:她的课堂教学艺术让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所折服。细品吴老师的课总让我感到真情在流淌、经验在对接、思维在碰撞,恰似一顿顿“好吃”又“营养”的大餐,让人回味无穷!现从中撷取三个教学片段与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0.
常常有感于世事相通,如做菜和教学好像是压根儿就不相干的两件事,但仔细想想却感觉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果说教师的使命不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而在于"唤醒、激励与协调",那么教学在学生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就犹如是水在做菜时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曾招清 《江西教育》2014,(10):44-45
笔者有幸聆听特级教师刘延革老师执教的“简单的数据分析”一课。刘老师的课堂教学简约而又大气。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2.
于荣华 《江西教育》2010,(12):37-38
近日参加特级教师庄惠芬教学风格研讨活动,让我感受了庄老师独特的课堂魅力。在课堂中,庄老师寓情于理、寓情于智,教学过程节奏明快而不失游刃有余,使一节枯燥的小数认识课上得精彩异常,学生们也兴趣盎然,对数学的神奇充满着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13.
杨宏 《江西教育》2010,(1):74-75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也是~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变成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在教学“植树问题”时,特级教师刘永宽通过整合教材,将原本比较复杂的问题类型浓缩到一个简单的情境中,有效地将数学思想巧妙地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陈瑞辉 《江西教育》2005,(10):40-41
[赏析]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丁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片段,黄老师跳出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学习的起点,即数学学习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电视、报纸、牛奶盒、衣服、互联网、书本……上面都有百分数,乃至让学生创造“自己的数学”——听课老师人数里面也有百分数。让学生用一双“生活数学”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加以解释。使数学学习富于亲近感、现实感。进而唤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片段】 师:你们听谁说过壁虎的“坏话”吗? 生:我听奶奶说,壁虎的尿有毒,撒到人身上,人就会死。  相似文献   

16.
特级教师潘小明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引领学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著称。在潘老师的课堂上,从把握教学起点到孕育思维,再到交流互动、点拨完善,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流程,以真实的探究活动一次又一次地演绎着智慧的课堂。仔细赏析潘老师的探究课堂,有助于我们真正地认识探究性学习的实质,并为课堂上所出现的一些形式化的“假探究”准确把脉。  相似文献   

17.
赵庆军 《江西教育》2010,(11):29-30
都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可是在小学英语课上,少量的词汇、简单的句型让教师难以开展思维性的活动。听了特级教师沈峰的课,发现原来小学英语课上,学生也能做"思维体操"。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耳目一新,感触颇深。课堂生动活泼,简约深刻,充满生命活力。片段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藏于魔术中师:(拿着一张纸)这是一张纸,吹一下,它不止一张了。你信吗?师:(玩魔术,从学生助手手上取一张纸)这是一张纸,说变就变,一、二、三,变。(此时助手憋不住笑着说:我也会,听都能听出来)师:听出什么了?生:撕纸声。师:几声?生:两声。师:刺啦、刺啦,猜猜撕成了几片?赏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李志胜 《江西教育》2010,(11):31-32
据观察,不少教师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忽视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整体建构。特级教师吴汝萍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通过操作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扩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有机会现场聆听了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执教的《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受到不少的启发。这个教学内容是国标教材刚刚从初中移到小学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例。丁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内涵极其丰富。几乎所有的素材都来自教材,但却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张力和深刻。丁老师在这节课上突出了她所追求的理念——为“思维而教”,用丁老师自己的话说“任何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