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语行话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志伦 《文化学刊》2011,(2):150-153
隐语行话是民族共同语的社会变体,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民族文化是隐语行话赖以生成繁衍的厚实底座,隐语行话是了解民族文化的特殊窗口。在民族文化土壤中生成繁衍的隐语行话,无论其表层结构或深层内涵,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封闭性、半封闭性的符号系统,隐形行话在满足某些利益集团或者社会群体维护其集团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犯罪隐语作为其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更加具有其独特的封闭性、口约性、寄生性和传承性的属性。将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刑事技术侦查手段应用于破案侦查,对于公安干警迅速及时的知晓犯罪情报,了解预谋犯罪活动,并且主动出击、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与民俗丈化的关系入手,从具象思维方式、图腾与性生殖崇拜心理、正统文化意识三个层面对汉语隐语行话在命名理据中所蕴含的民族隐型丈化特征进行了发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丹 《文化学刊》2014,(2):34-37
近日,"中国现实语言生活中的隐语行话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沈阳成功举办。会议围绕隐语行话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隐语行话与当今语言生活,隐语行话造词手段与造词法研究三个议题展开探讨,与会专家进行了精彩发言,会议成果丰硕。此次会议的召开在隐语行话研究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予关注的“另类濒危语言”:民间隐语行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隐语行话,亦称“民间秘密语”,几乎是各种语言大都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对隐语行话的种种误解,是其濒危的首要因素。隐语行话属于社会文化深层结构之中的一种更为特别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是考察研究中国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别具一格的独特视角。随着这些“濒危语言”的消亡,依附于这些“濒危语言”的民间隐语行话等民俗语言文化信息,亦必将随其“母体”的消亡而相应地消亡。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同样存在对其隐语行话的抢救问题。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其使用人口相对较少,有的已经处于濒危态势,关注、抢救作为“另类濒危语言”隐语行话,尤其不要忽略了各民族语言中的这类特别濒危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发明陶瓷的文明古国,生产陶瓷的窑火延烧至今。各个朝代的陶瓷遗存数量巨大、品种众多、质地精良,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人们收藏的重点对象。在长期的收藏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行话隐语,目前对这个问题尚鲜研究,本人不揣冒昧,试着作一点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天津人的幽默情怀、天津方言与市井百态、天津方言与北方戏曲、天津方言与津味相声等四个方面,剖析天津城市性格,论述了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互为表里,相济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隐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隐语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道教经典中的隐语生成的原因、隐语的表达功能、存在状况以及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豫北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包括丧葬文化。文章以林州市为例,将方言丧葬词语分为葬前、出殡、祭祀和其他丧葬、禁忌习俗4个部分,对以上方言词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当地丧葬习俗背后的文化含义,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独特的民众心理。  相似文献   

10.
吴姗姗 《文化学刊》2023,(4):186-188
语言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所有语言也都是一种方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用各自的语言可以顺畅沟通,他们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可以理解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或者是同种语言下不同分支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沈阳地区的三十余个民间流行习语来研究方言这一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李永新 《文化学刊》2013,(4):139-148
方言文化是用特殊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宁远方言文化具有以下特点:浓厚的巫文化遗风,强烈的宗族意识,粗朴的乡土风格,官话和平话混合的方言名称。  相似文献   

12.
王丽坤 《文化学刊》2014,(5):104-109
方言民俗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是反映文化差别和变迁的重要标志。辽西方言属于东北方言的一种次方言,是辽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辽西地域文化包括人类发凡文化、中华文明发祥文化、区域民族文化、战争文化、移民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辽西方言民俗具有鲜明的文化融合性、典型的农耕性和厚重的文化性三方面特点,通过揭示方言民俗的地域特点,旨在进一步展现辽西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为加强保护辽西方言这种非物质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津商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商业文化。研究津商文化,不论对天津企业具体实践和天津商业文化传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试图从津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挖掘天津商业经营中所赋有的商业精神,对弘扬津商文化途径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津商文化的重塑和传播,对天津现代商业文化的建设、天津城市文化形成及天津精神贯彻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戏班子行话,又称梨园话。它原是梨园行术语,而后透过戏伶出科跨界从事其他艺能产业,将此社会方言带入演艺圈,藉由各类传播媒介的传散效果,使其成为少数特定职业术语,转化为日常生活用语罕见社会语言现象。本文以五位深谙戏谚行话的艺师辅以两位戏曲专家,透过深度访谈研究梨园戏话的传散历程途径,并对未来戏曲社群口述语艺的历史保存上,提出建议与改善之道。  相似文献   

15.
孟国 《文化学刊》2014,(1):88-94
汉语修辞语用研究专家谭汝为教授,在进入21世纪后,华丽转身,把研究的重点转向民俗语言学,特别是在天津方言研究、天津地名研究两个方面,成果丰硕。其研究成果得到前辈学者和同行专家交口赞誉,成为津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6.
熟语是语义、结构上定型的,使用上等同于词的短语或句子。张家界方言熟语非常丰富,有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等。其中歇后语有直陈型、谐音双关型、转义双关型;谚语有农用谚语、哲理谚语、常识谚语;惯用语有定中型、动宾型、其他型。艺术特点上,比喻辞格和形象化的事物、形象化的词语的运用使得张家界方言熟语具有形象性,方言词语和粗俗词语的运用使张家界方言熟语具有俚俗性,此外张家界方言熟语还广泛运用比喻、双关等辞格。张家界方言熟语反映了张家界的农耕文化,反映了张家界人民的智慧,反映了委婉含蓄、幽默诙谐的文化传统,反映了率直、粗犷的民风。  相似文献   

17.
江湖话究竟怎么个说法呢?我在中大中文系学过音韵学,明白旧时没有国际音标,未能用音标来注音,为汉字注音就用了反切法。如《康熙字典》:"东"的注音为"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与"红"的韵母ong拼合起来,就成为"东"这个字的读音dong了。客方言的江湖话实际上是一种倒反切,如"梅"字是"眉来"的反切,倒过来江湖话就说成"来眉";"小"是"死了"的反切,倒过来江湖话就说成"了死",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8.
崔启明 《职业圈》2007,(2S):20-21
文章主要对长治县方言中齐齿介音i、合口介音u消失、添加以及i、u、u互转的现象进行搜集整理。并对它们消长的进程从声母、韵母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现今产生速度快却又不太规范的一些汉英交汇语言,进而探寻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研究就此展开,并在过程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语言实验.该文主要讨论了在汉语方言的背景下汉英新语的产生和发展,既列举了中国方言地区特有的语言思维和习惯,也包含了近年来汉语方言的迁移趋势;既分析了汉英新语的常见产生情境,也有其传播途径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阮崇友 《文化学刊》2015,(3):206-209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方言研究对于探讨蕴含于该方言背后的特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透视其民族心理结构等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围绕语法对昆明方言词进行研究,以揭示昆明方言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