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与运用是个传统的话题,时至今日,它们的关系如何,仍旧困惑着许多教师.新课标实施后,阅读教学开始出现了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这固然令人欣喜,但不争的事实是,不少教师对理解与运用的关系依然把握不准.在教学中舍弃语言的内容理解和情感领悟,脱离内容的语言品味和方式迁移,显得很是普遍.看来,要真正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就必须深度透视理解与运用的关系,让理论为实践导航.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实现阅读教学效益的有效提高,就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求教师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林英 《新教师》2019,(12):58-59
传统教育曾把教学局限在教师吃透大纲、吃透教材,学生学好课文、背熟课文就会取得好成绩这个点上。结果,出现了曾是中小学的语文学霸,成年后不会写文章,甚至还出现了语文教师写不出一篇下水习作的尴尬现象。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迫使教学应从点扩展到面地进行改革。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那么,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4.
郭珲峰 《新教师》2023,(9):30-32
语文课堂从研读教材开始,就必须把“语用”放在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瞄准“语用”这个靶心,抓好课文这个“例子”,通过细读教材文本、大胆整合取舍内容、积累运用语言等,实现语文课堂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来我参加过的多次语文观摩教学活动中,有有教课文内容的(阅读教学为主),有教写作的(习作),但其中按课文内容教学的教师尤为多。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画家与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原 《语文天地》2013,(3):48-49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清楚的事情。但是目前,无数的话题与讨论都集中在"教懂"二字上,而不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习惯于教课文、讲课文,却不习惯于在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要教阅读、教语文,而不能只是教课文。 何为教课文?顾名思义,就是只教课文内容,研究课文写了什么。何为教阅读、教语文?就是老师备课时就要思考这篇课文提供了哪些语文材料,写法有何特点,语言表达有何独特之处,我将采用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文本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已成为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把着:眼点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提问和讲解多是从内容到内容,从情节到情节,似乎学生只要理解了课文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故事课或常识课。有一位教师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症结也在于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材料的训练。朗读、默读、背诵都是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要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使用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新课准》和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做出适当的整合、裁剪或补充,从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转变,进一步拓宽了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力求英语教学的使用性,使教材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以教材文本作为教学的全部,教材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导致学生阅读面过窄、视野不开阔、对文本的理解不深.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即使编得非常详尽,也不过是某一学科的提要,加上一些必要的范例罢了.因此,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语言的理解、积累、感悟和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巧妙地将训练性阅读教学与运用性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训练阅读教学的课堂分析训练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围绕问题展开理解词  相似文献   

14.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教学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以教材文本作为教学的全部,教材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导致学生阅读面过窄、视野不开阔、对文本的理解不深。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即使编得非常详尽,也不过是某一学科的提要,加上一些必要的范例罢了。因此,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语言训练上有作为,要在话题设计上有作为,要在价值引领上有作为,要在学习方式上有作为。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凭借,是一种能够使课堂和谐而有序地流动起来的平衡。有了这种平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能有效互动起来,就能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有效转身,就能真正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提升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如何从“教课文”走向“教语言”,从“识字读文”走向“言语训练”呢?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资源,开展了提升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旗帜鲜明地号召: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从过度发掘课文的人文内涵转向重视学生的语言习得,要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方面上来.特级教师殷光黎老师曾提出:“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学习表达运用.”的确,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聚焦语言形式,学会表达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做到习得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