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三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任教."是谁如此"特别"?"一心想做数学教师,无意中成为语文教师."是谁如此"有趣"?"1998年决心好好做一名教师,2008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是谁如此"有才"?他就是"作文教学革命"的践行者,近年来在小语界声名鹊起的管建刚老师.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三年前由一个“孩子王”变成了培训教师,开始从事教师进修工作。如何做一名老师的“老师”?当时我感觉到无所适从。自己此前多年从事职业教育,对普通中小学知之甚少,如此境况下,又怎敢在教师面前卖弄“三板斧”?  相似文献   

3.
尹军 《辅导员》2009,(21):7-7
先说“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教师呈现的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说,我们教师是“大厨”,为“食客”(也就是同学们)端上来业已加工好的“美食”——知识。今天吃什么?菜肴是如何制作?“食客”不必知道。谁吃得多,谁吃得少?谁爱吃甜,谁爱吃辣?“丰盛的美食”是否合乎“食客”的胃口?“大厨”也不去过问。唯一目的就是,“饭来张口,我做你吃”!  相似文献   

4.
“听话、表现好就是好孩子。”这似乎成了教师评价幼儿的标准。但是,这些“鼓舞性”的评价是否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呢?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许多教师对幼儿说的最多也最具有“鼓舞性”的话是:谁听话,谁表现好,谁就是好孩子,老师就喜欢谁。某某小朋友按老师的话去做了,他表现真好,小朋友要向他学习。于是,幼儿就纷纷效仿,积极响应。这里,教师如此具有号召力的话语,究竟是鼓励幼儿表现什么呢?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教师实际上要幼儿表现的是受束缚的能力,而不是真正的表现力。如为了让幼儿安静,表现为不要讲话,为了使幼儿安全…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比较水的多少》(科教版三年级教材),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思考:桌上有三种不同形状、大小,装有不同量的水,编为1、2、3号的瓶子,请学生猜一猜哪瓶水最多?哪瓶水最少?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位学生说:“我把水分别倒进锥形瓶子里,看水位谁最高,谁就最多。”另一位学生说:“我再找三个大小一样的烧杯,把水一一倒进去,比较一下看谁多。”还有的说:“我用尺子量一量高度就知道了。”学生回答时,教师不做对错判断,只是问:你的理由是什么?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  相似文献   

6.
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此,教师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人,然而现实的状况如何呢?在一次基层调研座谈时,很多教师都面带疲态地谈道:“独生子女难管,做老师太累心”,“琐碎事情繁杂,班主任难当”,“考核评比太多,工作压力很大”……到底是什么让光环中的老师们如此忧心忡忡?职业幸福,距离教师有多远?  相似文献   

7.
做一名专业型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完这个标题,我心里就发虚了。眼前仿佛有读者正盯着问:“你是一名专业型的教师吗?”但是,如果有人直截了当地问我:“你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什么?”那我马上会自信而大方地回答:“做一名专业型的教师!”教师,是令人羡慕的,因为有“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四方”的收获;因为有“三尺讲台论天地,一支粉笔写春秋”的诗意。但教师其实是不受人尊重的,谁都可以在教师面前指手画脚,评说几句。教师是神圣的,但不是神秘的。而到了医生面前,神秘感油然而生,人们马上就变得毕恭毕敬,洗耳恭听了。因为医生的专业性很强,而教师的专业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往往把“怎样做人”的道理贯穿于教材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方法,可使开课就引人入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授教学环节,明确教材所蕴涵的道理,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一、猜谜导入法 猜谜导入法是教师运用与新课相关的猜谜语的导入方法导入新课。如教学《爱护公用设施》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谜面:“一个矮胖子,绿衣绿裤子,敞开大肚子,吃饱薄饼子。”学生揭出谜底是:“邮筒”。教师引导提问;“像邮筒这样的设施是谁设置的?是为谁服务的?大家应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9.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他会时不时地发出“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有什么用?”“我该怎么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的追问。这些是每个行业的人都会遭遇的问题。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母亲老了,我回去的时候她居然忘记了我是谁,一个劲儿地问我:“你是谁?你是谁?” 禁不住,一股酸楚刺痛了我,我为我一生艰难而坚强的母亲如此瞬间般地衰老下去而感到无比伤怀。  相似文献   

11.
周彬 《上海教育》2013,(13):52-53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总是依赖父母的,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的确,没有父母的日子里,孩子的日子会过得很艰辛,过得很无助;但是,在没有孩子的日子里,父母的日子就远不是艰辛,也不是无助,而是无望,至少对中国的父母是如此!其实在学校教育中,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也基本如此,看起来是教师依赖于学校管理者,学生依赖于教师,可是这是真的吗?将学生与教师相比,究竟谁更依赖谁呢?将学习与教学相比,谁更离不开谁呢?同样的道理,将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相比,谁必须以谁的工作为前提呢?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有谁会对枯燥的事物感兴趣呢?把“美”和“趣”融入课堂,我开始有意识地实施我的计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苏琴 《教育文汇》2013,(13):42-43
“啪!”我把教鞭重重地落在讲台上,心也如这腾起的粉笔灰一般。教书十几年了,从未遇过这样的事——交到办公室的一摞试卷不见了!翻找了近半个小时,又向同事一一询问,仍无结果。我得出了结论:试卷被学生“偷”走了。我气急败坏地冲进教室,将教鞭狠狠地敲着,歇斯底里地叫着:“谁?是谁拿走了今天上午最后一节课交上去的英语试卷?谁竟如此胆大妄为!今天无论如何我也要做个福尔摩斯,  相似文献   

14.
徐寅生同志的讲话,首先提出的是一个“为谁打球”的问题。他说:“只学技术,不学政治,政治不挂帅,球也打不好。”打球是如此,做任何工作也是如此。过去我校在为谁办教育的问题上,存在一些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第一、有些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内)认为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一个教师工作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5.
刘力 《山东教育》2005,(28):61-61
“到底是谁乱收费了?是教育官员?是教师?是学校?还是教育产业?‘教育乱收费’的提法使整个教育行业蒙冤,大家反而不知道谁在乱收费,‘灰钱’到底落在谁的口袋里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对目前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提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刘长发 《福建教育》2005,(11A):35-35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教给学习方法 1.从课题入手质疑。如《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将相和”的意思是什么?将相原来为什么不和?是什么促使他们和好的呢?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05,(7):97-98
“到底是谁乱收费了?是教育官员?是教师?是学校?还是教育产业?‘教育乱收费’的提法使整个教育行业蒙羞,大家反而不知道谁在乱收费,‘灰钱’到底落在谁的口袋里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对目前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提法,提出自已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张春华 《教师博览》2022,(35):45-47
<正>哲学中有这样经典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我是谁”是对自我身份的追问;“我从哪里来”追溯的是源头,是出发的动因;“我将到哪里去”叩寻的是结果,是终极目标。而只有先回答了“我是谁”,才能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由此看来,对于身份的认同是最为重要的。那么,对于教师而言,“我是谁”的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我是“教师”。但我仅仅是“教师”吗?从职业的层面来看,的确如此,我是教师,我以教师作为职业来谋生。可是,“我”本身的存在却不容忽略,我首先是“我”,然后才是外界赋予“我”的身份。那么,在这个“我”的基础上,“教师”不能仅仅是个职业,还应该有个体的自我意义建构。教师首先应该是专业的,  相似文献   

19.
向群 《中小学管理》2005,(12):56-56
作为学生,你最敬爱的老师是谁?身为家长,哪位老师对你的孩子教育有方?同为教师,谁是你钦佩的同行?时下,成都某媒体主办了一次名为“2005年度超级教师”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20.
名言     
教师在课堂里提问:“‘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这句话谁说的?知道的请举手。”隔了一会儿,才有人用不熟练的英语答道:“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对,同学们,刚才回答的是日本学生。你们生在美国回答不出,而来自遥远的日本的学生却能回答,多么可怜哟!”“把日本人干掉!”教室里传来一声怪叫,教师气得脸通红。“谁?这是谁说的?”沉默了一会,教室里的一角有人回答道:“1945年,杜鲁门总统说的。”名言@连诗诗$广东省大埔县古镇赤坑村赤坑小学!5142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