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是指人们身心或身体与灵魂的寓所,在这里,人与人的情感关系最为紧密,它带给我们“安全、自由和温暖”的感觉。为学生营造“家”的感觉,不仅能满足劫后余生的学生对“家”的渴望.也是使教育转向感情先行,知情意行多头并进、协同前进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家”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从“家”的隐喻中可以生成安全教育策略、融入教育策略、感情教育策略和励志教育策略等,这些策略有助于为灾后学生重建“家”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灾后教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家”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从“家”的隐喻中可以生成安全教育策略、融入教育策略、感情教育策略和励志教育策略等,这些策略有助于为灾后学生重建“家”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灾后教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既是师生之问的纽带.同时也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用和谐的理念开展工作,调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关系.进而构建和谐班级,是每一个班主任面对的问题及追求的目标。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无论如何努力,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总让人有种“花没全开月未圆”的感觉。现结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仅就“理顺三个关系.构建和谐班级”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以便更好地完善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5.
家庭、学校、社会是人成长的环境,也是人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学校是“立交桥”,一端连着家庭,另一端通向社会,家校合作为学生成长奠基,为学生成才铺路。“双减”背景下,新媒体为科技时代家校沟通合作提供了新平台、新工具,为家校沟通增添了新方式,赋予教育新内涵。新媒体在家校沟通合作方面具体有何影响,如何创新教育方式为培养人才服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儿童哲学与童年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家”哲学,它们在人之成-人与人生的层面回答了人何以为“家”、如何在“家”与如何成“家”的生存论问题。儿童与童年的“家”哲学意涵,不仅说明它们在本源与存在的深度上乃是人之成-人及其所构成人生的栖居地,还显现出“儿童是诗人”“儿童是哲学家”“儿童是艺术家”等观点背后所蕴含的成“家”之意。  相似文献   

7.
启事     
何云峰 《中国德育》2006,1(7):94-94
美国教育专家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影响课堂环境因素的测试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排在第一位,接下来才是趣味性(生动而贴近学生的课程内容)、自信心(感到有竞争力)、归属感(相互联系的感觉)、权力(自我调控、自我接纳)和自由(抉择权、自治权)。由此,笔者曾有过一个设想,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教师试着把课堂视为“学术家庭”,采用一种家庭式规范,把课堂当作家,把学生当作家中的成员,那么教师会以什么方式来同学生讲话,又会怎样对待学生呢?“家”给人一种温暖、亲切、可靠、安全、信任、依恋的感受。“家”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场所,更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份针对人的事业,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建立良性的互动、精神情感的沟通至关重要.怎样建立起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桥梁是对老师智慧和责任心的考验.“家校本”在其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个个普通的黑色小本子里面隐藏着一个个神秘的微观世界,那是学生的心灵世界,或贫瘠或富饶,都等待教师去探索与发现.  相似文献   

9.
最初见到“家长沙龙”提法是在成都市锦汀区娇子小学“家校互动和谐教育”课题组的子课题“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研究报告,据说这是“成都市第一个家长沙龙”。它源于学校为接放学回家学生的家长提供一个休息场所的做法。学校为提前到校接学生的家长专门开放了一个空教室,以便于他们休息,同时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家校育人是实现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聚焦于“家”和“校”,基于协同理论,探讨中职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引导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对策,以提升中职家校共育实效,为培养新时代中职生助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摆脱了长久以来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家”的种种遮蔽,还原出“家”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深刻真实的本相。在这些小说中,“家”带给女主人公的感觉常常是破损压抑的,小说文本深入到女性微观的生命世界中,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在这种“不完全”家庭的阴影之下女性个体性格特征和性别意识生成的过程中细微的生命感觉,并以戏剧化的情节展示出家庭对于女性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是世上一个让人想起就会有幸福感的名词;“家”是每个人心中最应该向往的地方;“家”是一个最平凡无奇又是最美丽宁静的避风港湾。  相似文献   

13.
袁扬 《江西教育》2022,(44):80-8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家国情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李艳辉 《云南教育》2007,(10S):31-3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什么是“家”?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又难以回答。教学本文时,我让学生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家”的实际概念,然后过渡到理解。“白云、小鸟、小鱼、种子”的“家”的抽象概念,从而发现事物间具有互通的规律。同时,通过阅读课文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家”内的“豕”乃“猳”(公猪)字之省略。“家”就读音来看是形声字,就内涵来看是会意字。“家”中“豕”,喻指家中的丈夫。古人用“豕”造“家”字用了取象比况法,与《易经》的表意方式相似,其目的是为了确立“家”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家”字乃中华先民养猪成就与一夫一妻制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是远古社会走向明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秦立军 《湖北教育》2011,(11):50-50
年级办公室是教师、学生、家长出人最多的地方。建好年级办公室,不仅能舒缓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家校沟通更加自然顺畅。从这一意义上说,小“家”建好了,大“家”才会变得更美丽。 品味独特,鼓励创新。在硬件建设上,内容丰富但不繁缛,形式多样但不重复。在办公设施的摆放上,有的活泼,花式摆放;有的严谨,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17.
曾晓兰 《天津教育》2021,(7):103-104
“家长微课程”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既是学校对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课程及家长对学生开发、实施的各领域教育专题或单元的统称,也是家校合作新模式下家校共育的一项大胆尝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家校共育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施“家长微课程”也就成了大势所趋。本文立足家校共育的实践,旨在探索“家长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家校协作”的方式,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行为与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文章以教育理念与健康理论为支撑,阐述“家校协作”培养健康体育行为的内涵,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家校联络制度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并指出实现家校协作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世界》2013,(18):84-85
在剧中,你是喜欢杨紫所饰演的白梦华,那第一次和她对残的感觉如何? 高梓淇,以前看过她演的《家有儿女》,觉得她所饰演的“夏雪”蛮可爱的。而因为这次的合作,给我感觉她平时在生活中是个很有趣的人,性格也特别好,平时也会调侃她一下。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家国情怀、家国同构和家国天下,其本质是家国一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已由古代的效忠君王、近现代的反帝反封建和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取向。为此,要明晰“个人—家庭—社区—国家—人类”新型家国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四个主体”的作用,彰显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底蕴与理论张力。由家国一体转向家国共同体,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改进路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