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拳击运动员降体重期间体内铁储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24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在赛前降体重期间体内铁储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24名运动员在6星期间平均降体重5.8kg(3.4kg-7.6kg);全血铁由462±72.1(ug/ml)降为371±59.2(ug/ml),铁蛋白由85.1ng/ml降为42.1ng/ml,血球压积(Hct)由45.2%降为43.9%。结果表明:拳击运动员降体重后体内铁储备大幅度下降,但由于降体重后体内脱水,血球压积降低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饮食失调、闭经和骨质疏松是女运动员三联征的临床三因素。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就三联征的三因素的含义、相互联系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研究认为,三联征的病因学常和饮食失调、意识控制联系在一起。大强度运动能量消耗过多,若能量摄入不足则会导致机体能量负平衡,从而刺激机体的代偿机制如体重降低和能量再分配,进而引起生殖功能抑制和与之相伴的低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训练和比赛时经前综合症对女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男人和女人而言,基本的膳食原则是相似的。但是,如果女人从事激烈的体育运动或体育锻炼,她们对某些营养的需求就大大增加了。一些女运动员也许在意的是她的体重、体形和体脂对其比赛的影响,而不是膳食中营养是否充分,因此她们很有可能营养不良。摄取足量的铁元素和钙元素是女运动员膳食应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营养素缺乏对运动员的体能、疲劳恢复、内分泌功能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增加运动性损伤等疾病的发病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旨在探讨宏量和微量营养物质缺乏对运动员能量代谢与运动表现的影响,为其科学补充营养物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女运动员三联征包括闭经、骨质疏松和饮食紊乱,它最早是由美国运动医学联合会于1992年提出的。运动性闭经是月经失调最严重的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女运动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要高于普通女性,女运动员需要在20岁以前尽可能地累积以提高峰值骨量。饮食紊乱也包括两种形式: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饮食紊乱在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中发生的危险性较高,文章综述了女运动员三联征各组分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和诊断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田祖国 《青海体育科技》2000,27(2):34-35,22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套路女运动员和北京市常人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研究,探讨武术套路女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特点,为运动员选材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月经期能不能参加训练或比赛,是有过争论的,有些人担心在月经期参加训练或比赛会造成月经不调,甚至影响以后生育。为此,我国的一些运动医学专家曾专门对几十名女优秀运动员做过调查,她们在月经期内仍参加训练或比赛,并创遣了优异的成绩。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其中一些人在大运动量训练期月经有过一些改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肌肉力量等有些下降,但是当她们停止大运动量训练后,月经基本都恢复正常,更不会影响生育。本人通过自己多年组织和安排女运动员在月经期的训练与比赛也证明了这一点。现就自己多年组织女生体育训练的实践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来的研究表明,女运动员和男运动员在受伤几率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与男女生理和身体结构差异有关。随着女子运动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个现象越来越明显。下面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1)2004年约有3万名中学和大学女运动员饱受膝伤之苦;(2)女运动员受膝伤的几率是男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女运动员的出现及对其形象的他者建构与自我建构的分析,了解她们是如何被媒体宣传与报道成“女英雄”或成为八卦信息的来源,以及她们是如何应对这些言论并重构自身形象的。分析认为:女运动员这个社会群体的存在是对传统性别观的挑战。女运动员克服重重阻碍,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运动素养并实现了自身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缺铁与补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血液学参数、铁代谢发生改变,并可导致机体缺铁。铁缺乏可能导致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下降。然而补铁是否改善缺铁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尚无定论,不合理的补铁又可能诱发机体病变,掩盖机体潜在性疾病的诊断。因而在确认缺铁的程度已对机体的运动能力造成影响之前,应慎重考虑是否补铁。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生理特点的角度出发,探讨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为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邦华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42-44,50
在女子少儿体操比赛中,各动作相对女子成年体操动作对技术的要求较低,但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力量素质要求最高。且当今体操技术正朝着“高难度、高质量、多变化,重优美”的方向发展,如增加翻转的周数和度数,减少高难动作前的预备动作等,以上均与力量素质密切相关。所以在运动员选材中,“力量素质”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子100m栏优秀运动员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了第九届全运会女子100m栏两名优秀运动员的各项运动学参数,并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第九届全运会冠军苏懿萍的各项运动学指标优于国内及国外优秀组水平,但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恩奎斯特相比在加速跑能力、达到最高速度能力以及保持较高分栏速度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九届全运会季军曾小玲在跨栏步技术上存在跨栏腿蹬伸不足、下栏距离长、身体总重心起伏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铁人三项女性运动员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人三项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以有氧为基础。因此,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有氧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与运动能力特别是有氧能力关系密切。以运动性贫血女性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贫血组,对照组为正常运动员。训练期间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贫血组给予铁复合制剂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营养补剂对运动员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血清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机体铁代谢紊乱;营养干预后的贫血组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上升,并显著降低了运动员的血清转铁蛋白浓度,表明铁复合制剂可有效改善贫血运动员铁代谢紊乱状况,对运动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中国田径女子优势现象及原因入手,提出了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加强相关立法,保障女子田径运动员权益;革新训练体制,体现对女子田径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关注终身发展,提高女子田径运动员的受教育水平;突破传统性别观念,发展女子田径运动员的个性;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制造中国的田径女子体育明星。  相似文献   

17.
运用测验法对浙江省跆拳道队8名女队员进行体成分与体重测量,通过现场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冬训及体重控制情况,认为冬训体能训练使队员脂肪含量明显减少和肌肉含量明显增加,大部分队员体重略有下降,针对训练和饮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洁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60-60,65
通过对2003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1500m决赛情况的统计和中外优秀女子1500m自由泳运动员分段成绩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间的差距所在,以提高我国女子1500m自由泳竞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参加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摔跤比赛预赛(第二轮)的85名运动员进行了赛前情绪状态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赛前状态受到运动员曾经所取得成绩的影响,不同水平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不同;运动员在赛前焦虑水平越低,自信心越高越有利于其运动成绩的取得。  相似文献   

20.
李宁 《四川体育科学》2012,(1):30-31,60
目的:研究我国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身体成分与身体机能特点,为水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研究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BODPOD空气置换法,对自我国5支省代表队的55名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进行体成分与身体机能测试,并按照运动等级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名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为24.02±4.86;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的体重、握力与台阶指数都明显较大,差异具显著性(p〈0.05),其它机能指标不具显著差异;我国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高。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些反映女子水球运动体质要求特点的测试数据;发现女子水球运动员有较高的体脂含量,应控制身体脂肪含量;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体重更大,有更强的心肺功能与上肢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