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传统“预成”的教学观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一定程度上使教学陷入了僵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在把握建构主义理论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变革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诸多环节中,突破传统,从“预成”逐步走向“生成”,实现教学和生命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2.
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生成性思维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转换,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它有利于教学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从预成到生成——教师角色的现代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概念中的预成论,视教师角色是圣人,是教育者,是专家。于是,教师成了道德的说教者,成了科学知识与真理的奉送者,成了学生认知与人格结构的塑造者。然而,生成论则从教师角色生成的角度,对预成论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概念进行现代性反思,秉承教师角色是一种文化存在,是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社会存在的观点,认为教师是认知、评价、决策与实践的生成者,与学生共享生命的资源;教师是道德、审美与信仰的生成者,与学生同构生命的意义与希望;教师是交往、政治与历史的生成者,与学生、社区共生成命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4.
受预成论哲学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作业评价长期陷于知识导向的评价困局,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过程性和生活性难以得到充分彰显。区别于传统的预成论哲学,生成论哲学以主张生成性、强调主体间性和注重现实生活性为显著特征,可为突破当下知识导向的作业评价困局提供有益的变革思路和可鉴的变革行动。在生成论视域下,素养立意是当下作业评价变革的主要方向。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中小学的作业评价需要调整作业评价目的,确立以素养立意的作业评价理念;革新作业评价过程,强调协同共生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改革作业评价方式,注重分层分类的现实情境评价。  相似文献   

5.
从"预成"走向"生成"--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预成"的教学观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一定程度上使教学陷入了僵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在把握建构主义理论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变革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诸多环节中,突破传统,从"预成"逐步走向"生成",实现教学和生命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是预成的还是生成的,是一个具有元性质的理论命题,对其理解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高等教育实践选择。高等教育是不断进化的,将进化思想运用于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特殊的方法论和思维更新意义,它有助于我们理解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选择性,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规律和推进高等教育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是预成的还是生成的,是一个具有元性质的理论命题,对其理解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高等教育实践选择。高等教育是不断进化的,将进化思想运用于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特殊的方法论和思维更新意义,它有助于我们理解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选择性,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规律和推进高等教育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8.
预成论者认为,只要把握终极实体,便有了世间万物的存在根据,世界的运行和发展便有了确定的答案.与预成思维不同,生成思维不是把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考察,而是从联系中去进行考察;不是从静止状态,而是从运动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而是看作生成和消逝的东西.正是立足于生成思维,马克思拒斥了传统本体论对终极实体的执著追求,哲学转向了活生生的关系实在.  相似文献   

9.
生成课程:对“预成课程”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深入,生成课程的一些内容已成为我国幼教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比如,生成课程的目标是随机生成的,那么还要不要预成目标?在追随儿童兴趣的同时如何体现教育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生成课程强调了幼儿的主体性,那么教师的主导性还要不要?等等。要回答这诸多问题,必须首先回答:为什么会出现“生成课程”?它与“预成课程”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只有解答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科学、理性地把握生成课程的实质及其与预成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预成论与生成论之争:历史溯源与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学领域发育思想的演进过程来看,预成与生成观念的演化表明二者处于复杂生命系统解释的不同层面上.发育的预成是指遗传决定的种系发育模式,是生命个体得以发生的前提,具有保守性;生成则指发育模式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发育现实化的过程,二者不是对立的范畴.以此观照儿童发展理论中的预成说与生成说、发展阶段说与网络生成说、天性与教化等观点,也就可以发现对立的双方实质是互补的,共同指向在对儿童内在可能与天性的尊重中实现为人的教化.  相似文献   

11.
预成性高等教育管理范式是按照事先设定的管理目标,开展管理活动的管理方式,往往能够得到与管理目标一致的管理结果。而生成式管理范式是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开展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更具发展性和动态性,也更加符合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预成性管理范式的弊端和生成性管理范式的特点,并探讨了高等教育管理范式从预成性向生成性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8,(13):26-26
罗祖兵在《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2期上撰文说,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同的教学思维方式将会导致人们对教学的“看作”结果不一样,进而又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行为方式,最后会造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08,(20):36-36
华中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罗祖兵在《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2期中撰文提出,教学思维方式要实现由“预成”到“生成”的转换,实际上就是不再假定教学有先在的、不变的、唯一的本质和规律,其本质和规律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是内在于教学过程之中的。生成性思维关注的是一次次具体的教学行为,是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它注重学生的当下感受与表现,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教学:教学哲学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研究对生成性教学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教学方法的层面,其结果仍有使生成性教学沦为预成论的现实危险.笔者以为,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其根本意义在于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哲学,从而彻底摆脱工具理性思维框架对教学的束缚,使教学真正成为达成师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课程既需要预成,又需要生成。在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将预成和生成有机统一起来,兼顾预成和生成各自的价值,寻找预成和生成的适宜关系,平衡预成与生成的适宜比例,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成效,实现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教育系统内,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无论是教育内容的创造者还是教育手段的制造者,无论是教育活动直接的参与者还是间接参与的社会人,无不与"人"密切相关.而关于人的最基本的问题则是"人究竟如何存在?"即人的存在方式问题.所谓人的存在方式,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即个体的人的存在方式和群体的人的存在方式,其中每一层次又包括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人的存在方式和具体的、可观测描述的人的存在方式.穷究教育研究的各方面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人的存在方式"这一根本问题,因此,把"人的存在方式"作为教育哲学方法论命题之一加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观的变革根植于思维方式的变迁。随着哲学对人的认识由"预成论"向"生成论"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学观相应也经历了从教学的"预成论"到教学的"生成论"的变革。教学"预成论"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秩序、规范与控制以及教学对象对知识的接受、掌握与认同,忽视教学对象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个性特征,从而丧失了教学对象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教学"生成论"注重教学过程的转化和动态"生成",认为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学系统诸因素的相互渗透与制约,决定了教学效果与"预设"的教学目标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蕴含着教学"生成"与创造的潜力。教学观的变革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预成性与生成性:课程的二重基本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成性和生成性是课程的二重基本属性,预成性与生成性并存于课程当中,二者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关系。课程在预成性与生成性的交融中发展。实现课程在预成性与生成性的交融中发展,需要首先摆脱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课程思维方式,坚持和合的课程思维方式;其次,要以学生的完满个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再次,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智慧。  相似文献   

19.
历来关于教学美的研究离不开教学艺术、教学审美等视角,却相对缺乏从教学理论出发的研究。教学美是教学的某种特殊状态,探寻教学美的本质应该从教学的本质出发。以生成论教学哲学为理论基础,可以析出教学美有别于其他美的独特意蕴。教学美是教学达到自由阶段的特殊状态,是教学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教学自由三者合一的独特状态。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教学哲学思想源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源于教学知识的继承与发展,源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智慧的呼唤。滋生于时代文化土壤和当代中国教学哲学丰厚思想的生成论教学哲学,在继承传统哲学智慧,借鉴国内外优秀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在教学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审美观、历史观等领域,形成外部联系愈益密切,内在关联走向统一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以教学存在的对成交往观、人文化成观、关系进化论、超越艺术观、文化历史观等为核心架构的中国本土教学哲学理论——生成论教学哲学。这样的教学哲学探索,应该承担起以澄清教学价值、涵养教学智慧、引领教学变革等为核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