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磊  翟丽 《科学学研究》2002,20(3):303-309
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外部资源的利用这三个方面来揭示其独特的管理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的调整变化及其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迅速增加,如何促进其技术扩散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技术扩散是其与地方创新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包括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性质及其所有权,本土技术水平和研发资源丰富程度,市场竞争程度,东道国政策环境等。加强互动是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应以加强互动为着力点来建立系统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薛澜  王书贵  沈群红 《科研管理》2001,22(4):132-143
本在对《商业周刊》1000家企业在华跨国公司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需求、供给、效率以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立独立研发机构的影响因素,指出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某些专门领人才的供应以及效率因素方面的考虑是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应从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提高人才供应水平等方面来改进相关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4.
朱晨  杨晔 《科研管理》2018,39(10):61-69
本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以“成本”视角为出发点探究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的诱发机制,并以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运营环境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线性概率模型,探索成本因素在诱发合作研发中的具体作用。本文以1491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上述两种成本因素在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违约成本与交流成本都对合作研发有负向阻碍作用。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因对方违约而造成的己方损失越大,,其开展合作研发的概率越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交流成本越高,其开展合作研发的概率越低。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合作研发理论,更在实践中有助于指导本土企业更好的与跨国公司展开研发合作,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行为、效应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R&D)机构来到我国,是以什么样的机制产生和传导值得研究。可行的构想就是跨国公司的R&D机构通过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与东道国的产业进行互动时,产生种种效应。借鉴相关理论,尤其是货币目标理论的思想,对此给出严谨、规范的一般性思路。  相似文献   

6.
7.
选择2001年初之前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25家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绩效状况,发现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研发绩效比较高,基本实现了当初设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跨国公司还加大了在华的研发投资.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绩效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8.
模仿行为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一飞  温珂 《科学学研究》2006,24(4):545-551
本文主要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空间分布,指出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存在外国研发机构过度集聚的现象。我们发现,传统的理性选择模型无法解释这一过度集中的现象。因此,本文基于区位选择的模仿行为模型,讨论了目前国内外资研发机构过度集中的问题。并进一步从树立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对国内其他二级城市①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10):10-15
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本土创新机构合作的视角出发,分析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效应的机制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合作创新对本土创新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合作创新对本土创新机构的创新产出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本土创新机构的创新产出效率;本土创新机构的吸收能力越强,获取合作创新中的知识溢出越显著。并针对如何加强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创新及提高本土创新机构的吸收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动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从跨国公司自身发展需要和东道国人才优势及优惠政策这两个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分析了这一投资方式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R&D知识存量的经济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科学学研究》2007,25(3):461-466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区域R&D知识存量的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8个不同区域1984—2003年R&D知识存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R&D组织的有效知识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研究R&D组织知识管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及其标准问题。基于知识管理的认知模式和社会模式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观和过程管理观,指出过程管理观更适合于R&D组织的有效知识管理。最后,讨论了在R&D组织中进行有效知识管理应重点克服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R&D知识存量与GDP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构建区域知识存量测度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八个区域知识存量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区域GDP与知识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ger Causality检验。  相似文献   

14.
研发团队效能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戚振江  王端旭 《科研管理》2003,24(2):127-132
组织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持续开发是组织成功经营的关键要素,而该要素又取决于组织对研发团队的有效管理。研发团队管理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和实际管理领域中深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总结研发团队及效能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发团队效能提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虚拟研发组织的知识转移机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虚拟研发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出发,着力探讨其中的知识转移机制,力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理清虚拟研发组织知识转移理论的研究脉络,展示虚拟研发组织中知识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其研究重点与难点并给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国外R&D管理模式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外R&D发展历程及相应管理模式和方法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R&D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R&D特点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模型:虚拟五方R&D联盟模型、企业自主R&D模型和三层虚拟R&D模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管理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R&D产业内涵、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黄鲁成 《科研管理》2005,26(5):62-67
本文提出了R&D产业的概念,研究了R&D产业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认为R&D产业是R&D活动外部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发展R&D产业对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作R&D的组织形式与虚拟研发组织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合作R&D的组织形式选择是近年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而虚拟研发组织是合作R&D在全球网络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本文首先通过经济效益与组织柔性的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研究型合资企业 (RJV)与合作研发 (COD)这两种合作R&D的组织形式 ,为企业间选择合作研发的具体组织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并探讨了合作研发组织的网络化与虚拟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许治  师萍 《软科学》2005,19(2):1-3
提供一种基于知识积累的解释,将知识积累区分为两种方式:“干中学”和“R&D学习”,并将其引入总产出方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认为较低的知识弹性系数、较低的“R&D学习”效率、较大的物质和劳动物理形态产出弹性系数和“干中学”学习效率,是导致我国科技投入强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并对我国产出较低的知识弹性系数、较低的“R&D学习”效率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R&D绩效评价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一套R&D绩效评价指标模型与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第一阶段,用较少的、彼此间不相关的绩效综合指标整合众多的、彼此间存在较大相关性的实测绩效指标;在第二阶段,以各绩效综合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对之加权求和以求得R&D绩效的总评得分.结合对随机抽取的2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R&D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切实地说明了该模型与方法在对各指标客观地赋予权重和对企业R&D绩效分级评价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