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韩远 《记者摇篮》2007,(9):52-53
"民生新闻"在广播新闻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广播新闻"你播我听"的单向传播局面,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广大听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新闻在广播电台的价值也越来越高。民生新闻更贴近人民的生活,在提高广播收听率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周边新闻的认识,使人们第一时间了解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不仅体现了广播电台节目的意义,也树立了广播在群众中的好印象。但就目前来说,民生新闻如果不寻求自身的发展,还是以传统的形式很难再满足听众的需求,在广播节目上也难以长远发展,本篇文章将就如何做大做活广播民生新闻从六个方面作了较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芳 《声屏世界》2006,(9):57-57
强化时间意识有人生动地把广播比喻为“特快”,但是,在市级广播新闻中“近日”、“日前”等滞后的字眼还是经常出现,广播“快”得不尽人意,尤其是广播对新闻事件同步报道的优势根本就没有引起市一级广播电台的重视。地市级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长度一般是15-20分钟,在当日18:30左右首播,次日早晨和中午重播。在广播新闻的黄金时段——早晨的新闻节目中大多数是昨天的新闻,体现不出广播快的优势。再加上有的时候记者成稿后,已经过了傍晚新闻的播出时间,又不是重特大新闻,一般会到第二天的新闻节目再首播,这样一来,到广播新闻黄金时段播出时…  相似文献   

4.
改进会议报道,首先要摆脱“会议提出、会议强调”程式化写作,学会提炼“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让广播新闻“活”起来,应准确把握广播新闻的语言、结构和写法。一、语言上:多用动词、口语化一是多用动词,用准动词。动词在语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因素,主要用于陈述人物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等。不少教科书中对此还有明确的定量要求:一个句子中至少应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该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2004年亚广联最佳广播节目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唱到今天的千年史诗》中有这样一段:“炉子上烧的奶茶开了,飘起淡淡的薄雾。青春时尚的巴童和她的白胡子爷爷并肩坐在我对面,像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在渐渐散去的薄雾中愈发清晰起来。”原本静态的一个画面,经过动词“奶茶开了”、“飘起”、“散去”的点缀,动态画面的穿插,使得静态的画面立刻鲜活了起来,也表现出更丰富的内涵,比一句“巴童和爷爷并肩坐在一起”形象多了。  相似文献   

6.
广播记者如何践行"走转改",创新报道形式和方法,做活、做优"三农"报道?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内容上要符合中央不断出台的惠农政策,要有时代内涵;另一方面,记者在采访中要接地气、转作风,善于寻找"三农"之变;同时写作上要改文风,认真研究广播语言,用好农民语言,使听众愿意听、喜欢听。  相似文献   

7.
8.
"百姓热线"是宜春人民广播电台和宜春广播电视报社联合开办的一个栏目,该栏目以"倾听百姓呼声、反映百姓需要;谈论百姓话题、维护百姓权益"为宗旨.在实施舆论监督中,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的开展.如今"百姓热线"栏目已经成为电台和报纸最受欢迎的栏目,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和行使舆论监督的热线.  相似文献   

9.
无论新闻被冠以什么样的称谓,其是否有报道价值以及如何报道才能引发受众最大的收视兴趣,必须考虑如何显现新闻对受众的有用性,即这个消息是否能给人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静 《新闻传播》2009,(12):31-31
社会新闻围绕着市井百姓的平凡生活,虽然报道对象不同、内容多样、角度多变,但关注的目光始终离不开人。巧妙地运用“人性”作为切入点,会使社会新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加鲜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媒体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不断加强舆论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朔州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感到广播新闻监督报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系列报道是对某一新闻题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的一组新闻报道。近年来,系列报道受到了各类媒体的青睐。相比而言,由于广播自身特点的局限,更适合于组织开展系列报道。如伺搞好广播新闻系列报道,笔者以为离不开“三步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埃德里安·默本、史蒂夫·杨格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他们指出:“广播记者在准备稿子时就必须始终考虑到耳朵。”广播新闻要为“听”而写,必须注意做到“上口”和“入耳”,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钮世君 《视听纵横》2010,(2):101-102
“说新闻”,这种曾经陌生的方式,随着陈鲁豫清新的笑容,突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各个地方广播电视台都出现了不同方式的“说新闻”。特别在广播电台,更凸显了它的魅力。因为广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它具有一瞬即逝、过耳不留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的表达应该是通俗、生动、简洁、优美,琅琅上口。“说”,恰恰符合了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报道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010年11月起,温州都市报推出"都市新闻·民生"版,在版式、内容上大胆创新,在文章和标题处理上力求"接地气",体现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着重突出民生新闻的地域性、贴近性、人文性,创新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