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和平崛起,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快择,不但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更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新思想,是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人在继承、坚持我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时代创新的理论结果。但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征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和挑战,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符合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新思想,是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人在继承、坚持我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时代创新的理论结果。但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征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和挑战,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符合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认真总结自己发展成就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明确地将中国的发展道路概括为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也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中国相邻的亚洲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探讨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探讨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于亚洲各国尤其是与中国相邻的亚洲各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战略,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任何一种发展模式。它的提出结合了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新形势、新问题的最新认识,同时它也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基础之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它必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波黑和平是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没有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就没有波黑的和平。波黑和平的实现结束了长达近4年之久的波黑战争,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有关波黑和平的历史文献,不但完整地勾划了几乎与波黑战争同步的波黑和平进程的曲折轨迹,而且如实地记录了国际社会在整个波黑和平进程中所作的巨大努力。因之,值得我们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抗战纪念话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变化,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主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正视历史,促进世界和平,抗战纪念话语侧重于"强调史实""揭露日本罪行",以寻求历史真相,打击那些为法西斯主义侵略行径辩护的辩护者;迈入新世纪,改革开放已取得巨大成绩,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抗战纪念话语则强调"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共十八大以来,和平与发展仍旧是世界发展的重要走向,此时的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此时的纪念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抗日战争纪念也成为弘扬中国梦的重要措施,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历史的选择,国际局势发展的必然。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被第三世界国家和部分西欧国家领导人看作是主心骨;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并将继续作出巨大的贡献;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和平发展的中国,在各方面都迈出了坚定的步伐:神舟六号成功升天,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对内构建和谐社会,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对外长袖善舞,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发展道路讲话,是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本理念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中国外交的关键是改善中美关系,首要是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基础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念和行动,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是中国实现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历经战争、和平、牵制、动乱、变革的蒙古国人民,痛定思痛之后,深感独立、自主的神圣,和平的可贵,走上了崇尚和平之路。饱尝单一经济制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性和计划型经济之苦的蒙古国人民,综观世界经济之后,醒觉国富民强的自豪,发展的必要,决然选择了市场经济机制,正在市场经济大海中摸索前进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所谓“中国威胁”的论调不绝于耳。国外某些文章虽可能没有恶意,但却用西方特有的“经验”和他们的“国际关系理论”来衡量和揣度中国,从而得出“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错误结论。他们不懂得,走和平发展之路是由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念、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当今世界潮流所决定的。中国的和平发展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心声,也有利于在大国间形成双赢局面,既可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又能从根本上改变几百年来西方的国际关系理念。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倡导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将和谐外交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发展拓展到国际领域,把传统的和平共处与世界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结合起来,逐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共处的和平外交政策,走上了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和平共处对外政策发展的新阶段;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的演变,应答了中国外交面临的新问题;和平发展为和平共处增添了新特色。当今世界矛盾错综复杂,坚持走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绝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宋庆龄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女性,是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享有崇高声誉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她毕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敬重与爱戴。在宋庆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发表50周年之际,我们结合庆“六一”活动,将《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奉献给广大读者,大力开展幼儿教育宣传,唱响科学幼儿教育主旋律,为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所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上所有大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所未曾走过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联系的基础上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决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新形势下中国确保长远发展的必然的理性选择。为保证中国能够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顺利前进,中国须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坚持互利合作,正确应对外部势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干扰和遏制,并加强对外宣传,化解“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对外政策遵循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党和政府鼓舞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主导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对外政策忠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维护了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利益,为保卫世界和平与民主做出了新的贡献。苏联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正确立场,使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苏共公信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台独活动严重威胁着台湾前途,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威胁着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对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13亿炎黄子孙的严重挑战,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的挑战,是对地区和平、世界和平的挑战,中国人民坚决不会答应。台独活动最终必定失败,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是中国的独创,它始于邓小平同志的论述,经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国内发展、世界和平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理论。其内涵涉及和平与发展关系、和平发展的动力与领导、和平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底线、和平发展的道路与方式、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和平外交理论等七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刘邦春  孟娟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113-116,139
美国和平教育是19~20世纪在世界和平运动的促进与指引下在对教育作用的反思的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在论述美国和平教育形成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近一步探寻了美国和平教育的哲学理念。为普世知识开辟和平道路的夸美纽斯、主张用实用主义的学科教学促进和平的约翰.杜威、力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促进和平的蒙台梭利和用对话与批判推进和平的保罗.弗莱雷等皆为美国的和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美国和平教育也经历了“和平世界愿景的提出——从反战走向积极的和平教育——迎接女性的和平教育——和平危机的时代——和平教育的积极发展”发展轨迹。美国和平教育发展对促进我国教育中对和平教育本质与使命的理解、提高对和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