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霞 《江西教育》2002,(1):43-44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指"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课本为共性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补充实例为个性教学."采取多种形式适时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做到课中体验,课后深化,促进知行有机结合,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巧妙借助教学设计之力,实现小学思品课堂生活化,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激发动力。教师巧借媒体情境创设、巧借生活故事展示、巧借实践活动验证,都能够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教学实践,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所以小学思想品德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将教学的活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相似文献   

4.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品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5.
谈立新 《考试周刊》2012,(63):128-129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思品教育也陷入困境。教师不能再延续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传授给学生一些应试的知识和技能,而应该反思思品课堂的根本任务,即帮助学生实现作为社会人的有效自我发展。作者思品教学生活化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指"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课本为共性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补充实例为个性教学。"采取多种形式适时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做到课中体验,课后深化,促进知行有机结合,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爱芳 《广西教育》2014,(29):21-21
正新课程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回归生活。小学思品课程具有生活性特点,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将思想道德培养寓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经验,提升思想品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思品课堂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关注学生生活,发掘生活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中,理解与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自主构建认知结构。这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小学品  相似文献   

8.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冲破“封闭式”的教学怪圈和课堂约束,打破课程界限,参与社会实践,做到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思品课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成为一池活水,得到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初步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想做到这一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采用与小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法,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本文将以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教学为主,探讨新型的小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又详细探讨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期望能够为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首先要明确课程的主要内容,确定重点难点,找准课程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的结合点,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寻求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使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如《走进父母心灵》一课,课前我让学生调查:在生活中你的父母有哪些让你反感的行为?然后课上组织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需把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让生活融入教学,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现通过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探讨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就提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学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即“生活即教育”这一著名命题。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用生活中现有的素材去深化对教材知识点的认识,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下面,笔者以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17课《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一课的教学为例,谈几点体会。一、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叶澜教授讲: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思想品德不仅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还是一门重要的育人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经常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讲课内容过于死板,紧抓教材内容,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也很难理解教材的内容,为了考试而应付学习,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呢?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教材内容拉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思品课程应具有实践性的性质。即“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可见,  相似文献   

17.
18.
人的思想道德是表现在生活中的,因此,道德教育的开展也要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那些纯粹的道德说教以及道德戒律的灌输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没有任何根基,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小学生思想纯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萌芽状态,在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道德规范的学习,还是生活常识的讲述,或者是社会知识的体验,都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启建 《中国德育》2005,(1):52-54,60
道德蕴藏于生活之中,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她)对生活的体验、分享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人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对学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一、在教学生活化中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引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