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土方量各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确定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王尧 《内江科技》2008,29(3):27-28
本文以传统的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规划总图软件(GPCAD)中土方计算模块,选取实例进行了场地平整工程中土方量计算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数字高程模型在土方量计算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方量计算是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准确快速地计算土方量对开展规划设计、控制总投资及资金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数字高程模型在土方量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歌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人,也是目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关注和探索的重点。时至今日,社会各行业在工作中都倡导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发展阶段。建筑行业作为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土方工程又是建筑行业的基础,因此在施工中做好土方量计算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就建筑工程土方量计算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其计算规则、计算要点,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工程施工建设中,土方计量是最为关键的工作,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其既包含有外在数据采集工作,又需要在内业建立数字型高程模型,还需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土方计算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造价、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对这一环节进行认真研究和归纳。本文从土方量计算概念入手,着重探讨了其常见的几种计算方法,并就其计算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土方量的计算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准确而快速的计算土方量在项目投资和规划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基于GIS系统进行土方量计算的原理、方法和流程,并通过实例,将两种GIS系统计算土方量的成果进行比较,从而说明GIS系统用来进行土方量的计算能够达到准确和快速的目的,以此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向着科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图软件进行土方量计算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测绘仪器全站仪和多功能测图软件正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大型工程土方量测算之中,为工程技术及土方量经济核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简要地说明在土建工程中几种土方量的计算方法。运用实例,论述了在测量中使用方格法及电子表格EXCEL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
简要地说明在土建工程中几种土方量的计算方法。运用实例,论述了在测量中使用方格法及电子表格EXCEL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很多建设工程施工中,土方工程施工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施工项目,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项目。而在土方工程的施工中,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是最主要的施工内容。现本文就针对测量在土方量工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首先探讨了基准点的确定方法与重要性,继而分析了避免土方量出现误差的方法,最后详细探讨了土方量的测量计算方法,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分等中的土地利用系数计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提出了农用地分等的土地利用系数"两步法"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能反映区域的土地利用实际水平和土地利用能力水平,又能反映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土地利用能力系数与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的乘积;其中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土地利用能力系数等于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作物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产量.应用C-D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两步法"土地利用系数统计模型.运用该统计模型对我国15个省(自治区)的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土地利用实际水平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地区,该地区农民利用土地的意愿较高;虽然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能力最强,但其农民利用意愿并非最高,从而导致其土地利用实际水平不是最高.  相似文献   

12.
刘复禄 《科教文汇》2012,(3):124-124,126
功的计算或表达式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介绍高中物理中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曹丽梅  邵宇飞 《科教文汇》2013,(19):205-206
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加速城市化进程,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加大后备资源的储备力度,使土地利用和布局日趋合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高,土地后备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做到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地形破碎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流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将地形图中等高线进行栅格化处理,后利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Natural Neighbor插值处理,建立不规则三角网,同时对高程点文件进行操作,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对项目区地形进行模拟,并分别从开发整理适宜性评价、项目规划择优以及项目工程设计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应用GIS技术构建地形破碎区三维地形模型,可为进行该类项目适宜性评价、规划方案择优、工程设计等工程内容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可以克服项目设计中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耕地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宁波市耕地资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并首先采用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耕地后备资源量、耕地补充系数和耕地质量指标等4方面指标和高度危险、危险、值得关注、安全和高度安全等5个等级标准进行耕地资源安全的定性评价,然后根据加权打分评价法进行耕地资源安全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宁波市耕地安全等级处于值得关注状态,已很接近危险状态的标准。因此,必须建立地区性的耕地安全体系,提高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镇化农村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文章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85年~2000年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指结构变化)的态势.对研究区域城市化发展主导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机理分析,认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带来人口、经济的非农化及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在土地利用上得到落实,并通过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变量,同时尝试性的将各类用地变化率绝对值之和定义为衡量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标准,并构建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分析,得出研究区域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文章还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对原锡山市城市化发展的耕地资源边际占用倾向进行了相应的数量分析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所导致的耕地资源边际占用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不再因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增加耕地占用的边界年份在2014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的区位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农村居民点作为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用地载体,对其内部结构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规律。本文结合GIS技术使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位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演变的区位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具有区域差异性。在众多区位要素中,农村居民点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刻画这种分异规律最为突出的,而由于北京市乡镇层次上交通道路完备程度分异性不强,因此距交通道路的距离的影响则并不太显著。随着区位条件逐渐外推,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的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集中性指数则在增加;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形成不同的地域特点。同时,随着区位条件的改变,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用地类型的区位意义指数也在发生规律性变化。文章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的调整纳入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内容之中。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于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并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同时,还应根据区域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村镇规模控制标准,提出各自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整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价模型在城市地价时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该文的研究界定了数字地价模型的相关概念,利用加权平均内插法和搜索圆对离散地价样点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创建格网文件(grid),借助Arcview平台和自编程序建立了济南市1998年和2001年的数字地价模型.分析数字地价模型得出结论:①地价从中心基点向城市边缘总趋势是降低,但不同方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②在贯穿市区的地价剖面中,一般表现为从一个边缘到另一个边缘的地价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由于地价剖面经过不同的市区区位,呈现出正态和偏正态的分布特点;③在时间演化上,凹性地价阶地变小或变平缓,凹性地价阶地转变为凸性地价阶地,凸性地价阶地变小或转化为非地价阶地,凸性地价阶地变大或平缓;④利用地价增值率和地价增值速度分析了地价的增值潜力.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四川省耕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耕地面积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四川省及省域范围内的21个市、地、州1952年~2000年的耕地变化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四川省近5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是引起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经济发展引起耕地利用总量的变化、造成耕地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大量非农用地对耕地占用的增加,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科技进步,可改良耕地,提高粮食单产,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和需求.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增大,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要占用大量耕地.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据此预测四川省未来耕地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2020年、2030年四川省耕地数量分别为419.101×104hm2、396.849×104hm2、374.816×104hm2,并提出了四川省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技术的城镇用地扩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雪  柯长青  冉江 《资源科学》2008,30(3):385-391
本文以1986年、1996年、2002年3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得到研究区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南京市江宁区城镇用地(包括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工矿用地)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大、速度快,但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城镇(中心城区、建制镇)是扩展的主要贡献类型,空间集聚性强,主要围绕着中心城区(原东山镇)以“圈层式”模式向外扩展,长江沿岸地区(如江宁镇)由于拥有良好的岸线资源而成为新的用地增长点;工矿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较强的空间离散性,扩展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地区,呈显著的“轴向”扩展模式,这主要与交通干线及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位置有关;经济、交通、政策等人文因素是研究区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自然环境因素决定了其扩展的宏观趋势和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