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祝瑛 《中国德育》2012,(17):30-33
21世纪全球化、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公民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台湾地区面对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挑战,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公民教育的课程目标、理念、教科书、教材、考试评估与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变革,试图解决在新的变迁挑战下,本地区公民教育所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整个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思想品德教科书中公民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框架为:意识形态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韩国一直以来致力于人权政治的抗争,公民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韩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法律规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框架下韩国小学课程与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中学课程与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以及韩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教育     
邢春晖 《文教资料》2008,(34):79-81
公民教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德育是一个大家所熟悉的概念,但对什么是公民、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产生,以及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很多人还比较陌生,本文尝试对上述概念和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育行动研究:背景、理念与需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行动研究有其深刻的发展背景,破译教育行动研究的理念,阐明深入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必将促进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开展的教育行动研究,为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带来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6.
社会行动取向公民教育课程是对社会科"传递公民资质模式"、"社会科学模式"与"反思探究模式"以往三种教学传统的超越。这一取向以"理性正义,感性关怀"为核心理念,体现出以下特色:课程内容上具有意义性与挑战性,课程组织上具有渐进性与统整性,课程实施上具有主体性与持续性,课程评价上具有反思性与整全性。  相似文献   

7.
窦武 《教育评论》2014,(4):98-100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相互契合的过程中,公民教育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领域,而从公民需要的视角研究公民教育问题的为数不多。公民需要是公民行为的内在源泉,因而公民教育要重视公民的主体性,促进公民认同,重视公民的需要,从而使注重内在需要而构建的公民教育理论体系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宁莹莹 《比较教育研究》2023,(4):94-103+112
出于对公民赋权差距和参与机会不均问题的担忧,美国公民教育领域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形式、正义导向的“公民行动”项目。“公民行动”超越了传统知识导向的公民教育模式,以“服务学习”“社会情感学习”和“积极青年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其目标是赋权给年轻人,使他们在平等参与中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变革。“公民行动”倡议组织基于变革理念建立了“公民行动”实践框架,依托专业组织实施“公民行动”项目,并基于项目预期教育成果建立了循证评估体系。“公民行动”项目在实践中呈现出聚焦公民教育目标、积极推动社会团结、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多方协作、评估体系全面多元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许新海 《中国德育》2010,(12):50-54
江苏省海门市是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在新教育实验倡导人朱永新教授的指导下,自2006年起,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公民教育行动研究”为抓手,在全市层面开展了区域推进公民教育行动,以培养全体儿童的公民素养为核心目标,以项目推动为主要载体,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改革学生评价方式。经过近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区域推进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宋戈 《中国德育》2010,(8):37-39
和谐社会是以法治为前提的社会。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及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因素,实施公民法治理念教育刻不容缓。实施公民法治理念教育的现实途径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在公民法治理念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整体合力,营造良好的公民法治理念教育环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将公民意识和法治理念融入公民生活。  相似文献   

11.
现行民诉法规定了例外情形下当事人必须亲自出庭,诉讼代理制度又为当事人不出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此,不仅民诉法中很多重要原则和制度无法正常运作,而且直接动摇了民事裁判的基础——案件事实真相。当事人出庭应作为民诉法中的基本制度、成为民事诉讼活动中的常态,民诉法修订时应明确设立当事人亲自出庭制度,并就其例外作出明确规定,以及当事人应出庭而不出庭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成功教育中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大致有九:课程教学;专题讲座;渗透教育;个别辅导;媒体宣传;环境渲染;校园活动;模拟训练;社会实践.在实施成功教育中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方法大致有八:系统教育法;专题教育法;渗透教育法;个别教育法;案例教育法;活动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示范教育法.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教育均衡发展。为此,需要落实各级政府的办学责任,保证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农村和贫困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区域内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区域内教育资源互补共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合理流动;关注并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问题;推进初中、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与市场机制--兼论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继续教育应采取市场机制并不断改革创新,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的教育研究存在着片面追求“一般知识”和“普遍规律”、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行动研究的引入将有利于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行动研究在研究主体、研究过程和研究目的上与以往的教育研究不同,它使教师成为研究,使教育研究成为一种教育理论工作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平等对话和共同促进的过程,一种改善教师教育行为和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生态价值观的兴起与教育的使命--对教育价值观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对教育价值观的普遍认识价值观即价值取向。它是主体对客体需要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也就是主体的价值判断。不同的主体,对客体需要的关系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1]据此认为,教育价值观即是人对于教育活动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关系,在人的观念上的反映。它既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最基本的观点,也决定了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对教育方针的制定、对教育功能的选择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在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围绕教育价值观的问题始终争论不休。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部分人认为,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民事诉讼法价值、目的、构造所决定的,体现了民事诉讼当中,对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应包括:法院审理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平等原则;辩论原则;调解原则;处分原则。  相似文献   

18.
论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一重任的完成,必须倚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这四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03月对13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教师教学观念与方式有所转变;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学校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学校呈现出教师合作的化氛围。课程实施中还存在着地区差异、学段差异和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紧迫、教师的指导培训亟待加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注重学校化的建设,加强实验薄弱环节的指导,加快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受教育权及其法律保障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公民在受教育权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存在不平等和来自各方面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侵害。从根本上来说要通过发展经济、完善教育法规、发展远程教育、完善学生申诉制度,为受教育者提供保障教育公正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