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刚 《集邮博览》2003,(4):56-57
邮市自2002年春节之后重新陷入低迷,整个邮市大盘已经创出了自1997年邮市下滑以来的新低,各种邮品价格一落千丈,打折邮品遍地可寻,投资者伤心不已,被套者心急如焚,大量集邮者更是远离了曾经陶醉自我的这一片土地,索性当起了旁观者。  相似文献   

2.
左鹏 《集邮博览》2012,(6):89-89
日前,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时间,赶紧约了几个铁杆邮友到传说中的华山邮币卡集邮市场逛逛,希望能够淘到自己满意的宝贝。 由于我们几个主要是通过网络交换、购买邮品,从来没有到过新开张后的华山邮币卡市场,所以一进市场的感觉与想象中久慕盛名的火爆场景大相径庭,大伙直呼上当。  相似文献   

3.
李伟新 《收藏》2001,(2):61-61
持续低迷的中国邮票市场。令邮迷深感困惑,也使邮商如坐针毡。邮市到底害了什么病.苦口良药何在?时至今日,仍是耐人咀嚼的话题。本刊再次选编一组评论文章,从不同视角分析探讨。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邮市见闻     
宝木 《上海集邮》2000,(12):36-36
11月份的新邮热点纷呈,而市场表现却依然平淡。这是因为许多近期邮品在抛压的影响下价格不断滑落,导致投资者浓厚的彷徨心态,冲淡了新邮引发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大凡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有邮市,只是规模大小、管理形式和政策导向存在差异罢了。邮票是支付邮资的凭证,属有价证券,其知识性、趣味性使它具备集藏价值,因而也就具有了商品属性。而商品属性,必然导致交换和交易,这就是邮商和邮市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难舍的邮情     
尤民 《中国集邮》2001,(12):44-44
收到《中国集邮》第10期,像往常一样端好茶,放好烟,往沙发里一躺,准备一气读完新一期杂志?当把目录浏览完,刚进入正时,第一个标题“告读”立即吸引了我,当读完这则公告后,往下阅览的兴趣已没有了一半。此时,遗憾的心情胜过了读书的兴趣,干吗好好的一本集邮杂志要停刊改刊呢?  相似文献   

7.
田林 《中国集邮》2000,(12):26-27
邮市,顾名思义是邮品市场,主要是买卖交换邮品的场所。从广义上讲,目前我国的邮市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拍卖市场。由于一级市场处于垄断地位,现在以销售新邮为主,因此属于官方发行邮品的市场,一般人除了购买其发行的新邮外,无法涉足其间的交易。而拍卖市场交易的主要为高档邮品,且只有少数拍卖行一年举槌一二次,涵盖面不广,因此同样不是主流的邮品市场。所以,目前邮人所指的邮市属于狭义概念,即仅指二级市场,本阐述的就是二级市场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邮局集邮柜台 在港3月,我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去买邮票的两个去处:邮局集邮柜台和邮市,了解香港集邮与邮市现状。 香港较大的邮局都设集邮柜台,其中首推位于中环的邮政总局,新邮上柜后数月内在此都能买到,营业时间最长,每天8点到下午6点,周日则至下午2点,而其他邮局没这么长,尤其周日都不营业。 邮政总局的集邮柜台漆成绿白相间颜色,柜台摆  相似文献   

9.
崔建伟 《集邮博览》2001,(11):10-11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邮市 莫斯科邮市当地人叫集邮俱乐部,全市只有三个。规模最大的每周开放两次,每次三、四个小时,有近百个摊位,高峰时多达五六百人,门票约合2.5元人民币。规模最小的集邮俱乐部每周只一次,人员不过二、三十,还有一个集邮俱乐部规模在两之间,但夏季不开放。  相似文献   

10.
朝晖 《集邮博览》2003,(4):58-58
当前邮票市场正处于寒冷季节,新邮打折一片,邮人苦不堪言。尽管管理层多次采取减少发行量等救市措施,但市场并没有启动,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以为新邮的销售方式或许有问题。大家都知道,邮票有双重属性。其一是邮资凭证,这是根本;其二是供人们欣赏、研究、收藏,这是派生的属性。按上述属性,新邮应该先在通信领域流通,然后进入集邮领域。而纵观这些年新邮的发行方式,恰恰相反,新邮发行后直接进入集邮领域。在很多地方,新邮被人们戏称是“集邮邮票”。因此,要振兴邮市,改变新邮打折的局面,应从改变其销售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11.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1,(11):20-21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作些解释。邮票中有“票中票”的图案,以及此类专题的集藏;而这个“邮外邮”,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语。说的是和“邮”本不搭界或关联很少的“邮外”领域,竞多方位的运用了“邮”的表现元素。于是,我便给了这个现象一个自创的概念,称作:“邮外邮”。  相似文献   

12.
1966年,突如其来的“化大革命”运动,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开始,许多人都天真地认为这是毛泽东主席发起的一场化运动,象曾经经历过的无数次运动一样,很快就会结束。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次动荡,十年灾难,就连普普通通的民间集邮活动也在劫难逃。集邮公司被迫停业,《集邮》杂志被迫停刊,邮票被当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产物来破除,许多集邮家被无辜抄家批斗,毕生心血凝聚的邮品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3.
姬哲 《中国集邮》2000,(10):27-27
在邮票市场上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专门拦截进邮市卖邮票的人,人称邮市上的“狼”,他们没有固定摊位,没有营业执照。这些人多是在市场门口,只要看见提着兜儿进市场的陌生人.他们就向前关心地问“卖邮票吗?”假如卖邮票的犹豫一下,或说“卖”,这些人就呼拉围上来,“看看你带的什么邮票”,于是鲸吞蚕食地瓜分起来。  相似文献   

14.
周正谊 《中国集邮》2000,(11):29-29
评论邮市的文章很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投资者,希望有更多的回报,“套牢者”冀望于一朝解脱;以经营邮品为职业的,最好天天是牛市……。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上述各类“入市者”的想法也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5.
玉兰盛开、樱花怒放,在明媚春光中,4月4日,北京马连道邮币卡市场召开了“创一流邮市,依法规范集邮市场”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国家邮政局行业管理司副司长安定、国家工商管理总局陈祥林处长、北京市宣武区经贸委主任王佐、北京邮政管理局行管处执法大队负责人杨健等领导,北京两大邮市的邮商代表以及首都新闻界的十几家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赵宁 《上海集邮》2000,(3):17-17
一般来说,订阅或购买集邮刊物的读者都是比较“严肃”,或者说是比较“专业”和认真的集邮者。集邮刊物是集邮爱好者获取、交流和探讨集邮知识的园地,因此从集邮刊物发行量上也可以反射出集邮市场的一点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邮市来说,什么是减负利好?除大量销毁各邮票公司积压邮品外,大量削减新邮品的制作也是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00,(10):30-32
我曾先后在1995年第2期和1997年第2期《上海集邮》的“美国航讯”专栏之14和26中介绍过美国的集邮人数和邮票市场等情况。本文引用笔者收集的大量统计数据,对90年代美国的集邮状况和邮票市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集邮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业余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投机参与炒邮,大小报刊煽动炒邮,将一种纯属个人收藏爱好的净土弄得没了愉悦感和安全感。这只能让投资个人拔苗助长地来获利,杀鸡取卵似地去敛财。到头来,也只会挫伤集邮收藏的积极性,加速集邮的灭亡。  相似文献   

20.
1948年,在美国国会的要求之下,美国邮政也发行了大量新邮,造成新邮过剩,全年30套新邮使得著名的《生活》杂志刊登了专题文章《邮票太多了》(附图)。邮票作为一种商品,必然也存在着供求关系。当邮政当局发行的新邮数量超过了正常的邮政用量和集邮爱好者可以吸纳的数量之后,必然要造成供给过剩。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