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CBA赛事发展中出现的裁判问题为例,在分析裁判主场哨文化与公平、公正的竞技体育文化相冲突;裁判尺度上的误、漏、反判、判罚倾向;裁判在业务水平、假哨、黑哨和官哨上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裁判管理均衡机制、建立裁判团队化运作、人性化处理比赛整体与细节问题等对策,为设计与CBA赛事发展相适应的优秀裁判团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军队院校学员篮球裁判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学员的篮球裁判理论与实践均掌握较少。提出了以军队篮球裁判准入制度为依托,以军队院校篮球规则及裁判法选修课和选项课为突破口,加大篮球规则、裁判法理论教学力度,加强篮球规则、裁判法实践应用,定期聘请资深裁判员开设相关培训与讲座,加强与地方篮协联系交流等方法提高军队院校学员的篮球裁判能力。  相似文献   

3.
裁判文书反映法律精神由其根本属性所决定,反映的方式既有直接方式,也有间接方式。裁判结果的推出需要三段论的法律推理模式,但又不仅限于此。理解事实与法律的缠结现象既是构建裁判理由的基础,也是裁判文书反映裁判过程与结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陶初锋 《考试周刊》2007,(13):69-70
通过培养学生田径裁判能力的结构及影响学生田径裁判能力因素的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田径裁判能力,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各种田径比赛裁判工作。  相似文献   

5.
田雨 《鄂州大学学报》2023,(5):18-20+47
人工智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正在对各个行业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司法裁判工作近年来也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使用而变得更为高效。当前,各级司法裁判机构正面临巨大的裁判压力,因此在司法裁判工作中推广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是化解当前裁判压力的重要举措。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对司法裁判的辅助依然是有限的,不能无边界的应用于司法裁判中,因此,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还有待各方进行更深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裁判的受众可分为个体与群体。裁判说理应当从说理的受众出发,对“同谁说理”及“同谁说理最重要”这两个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为改善裁判文书的说理性,裁判者自己作为最重要的受众应当享有充分的说理自由;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对自己自由心证的过程进行公开。裁判说理应当区分并分别对“裁判归纳的争议焦点”与“当事人的争议焦点”作出回应。同时,为便于社会群体对裁判说理的理解,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裁判文书首部附上摘要等。  相似文献   

7.
从司法裁判这一诉讼实践的视角而言,裁判事实对于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及法律的权威性至关重要。在哲学视野中,怀疑获得客观知识的可能性,转用到法学上就是裁判事实真理性的发现似乎遥不可及,传统的司法裁判所认为的“真实可以被发现”被打上了问号。文章在梳理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基础上,在尊重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的前提下,基于民事诉讼的视角对影响裁判事实形成的各种制度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与探究,以还原裁判事实的形成过程,谋求对裁判事实基于审判需要的理性重构。  相似文献   

8.
在坚持法律至上基本准则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法外因素融入司法裁判,对于弥补传统法条主义的不足,实现法律与社会、政治效果相统一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理念与具体的裁判规范,当前我国法院在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面临着适用方式简单机械、“价值”适用差异化较大以及规则逃逸、法外裁判等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坚持后果主义裁判思维有限性适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法律适用方法与规范性制约,具体包括: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以明确裁判适用的价值对象;区分其所扮演的“说理依据”与“裁判依据”两种不同角色;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方法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论证;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与一般“类案”的裁判经验导向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普通高校篮球选项班学生裁判技能教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在篮球裁判技能的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简单、缺乏临场实践等问题,提出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对学生进行裁判技能的教学,提倡以导师制成立学生裁判协会,增加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实践机会,为切实提高学生裁判技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排球裁判工作者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因此,培养排球专修学生的裁判能力应成为专修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专业学习中裁判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分析排球专修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浅显地探讨了排球专修学裁判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闫博慧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5):67-71, 102
裁判文书是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经过审理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书面决定。作为司法权和审判权运作的结果,裁判文书不仅仅是法官对于当事人诉权的答复,它更是司法公正与公信的载体。随着司法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裁判文书改革也在不断完善。然而在裁判文书公开制度方兴未艾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实际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裁判文书的功能和作用,以裁判文书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阅读文献,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水平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对策,使学生提高对于篮球裁判的理解认识,从而提高篮球裁判能力,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死刑裁判目前的宣判模式具有对社会宣判的迟延性,对罪犯宣判的相对公开性,时辩护人、代理人宣布的滞后性,死刑裁判宣布与执行的一致性的特点.死刑裁判现行宣判模式具有思想基础,以及人们时裁判宣判模式的价值存在认识偏差的基础,它具有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但是,过分强调社会公共利益而忽视了个人利益,悖于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开审判制度、死刑执行犹豫制度,阻断了司法中的法文化交流,使司法活动失去了监督.进而提出明确规定死刑裁判宣判的方式,明确规定死刑裁判宣判与执行的时间间隔,明确规定罪犯亲属及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异议的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14.
为纠正已生效的错误裁判,实现实体正义,需要设置审判监督程序,消灭原裁判的既判力,并重新确定新裁判;而为维护法制安定性和司法权威,又要求维持裁判的既决效力,确定的终局裁判才能解决纠纷,实现正义。因此,审判监督程序与既判力制度在表象上形成一对矛盾冲突,但二者实质上是统一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实现司法公正。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设置,为追求实质正义,过多牺牲裁判稳定性,危及裁判既判力,造成审判监督与既判力制度表面冲突凸显,而内在衡平机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刑事灰色不裁判是指刑事诉讼法未规定是否应当作出裁判,但从法律精神及对当事人的影响来看,应当作出裁判,而司法机关不作出裁判的现象.它存在于司法实践中,会损害国家利益与当事人的利益,因此有必要确定对当事人权益的救济措施,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措施进行设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公安司法机关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严重危及司法公正的实现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程序性裁判机制的缺失是导致此种状况发生的重要原因。程序性裁判机制的构建对于防范国家公权力滥用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在充分考虑程序性裁判机制的前提条件与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在审前程序、庭前审查程序以及庭审程序全面构建程序性裁判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代民事诉讼是否依法裁判争论较大,通过数据统计难以得出依法裁判的结论,对此应该辩证认识。古代中国未能表面依法裁判既有当代人的理解问题,还受到立法因素、司法制度、结案方式、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并未影响依法裁判的大格局,在当代中国,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一致的同时,不能因法律变通影响规则的确定性,应理顺民俗习惯与司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让中国裁判更好地与来自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裁判配合、沟通并与各国或地区教练、运动员交流,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特意选派了120名已经通过了初步选拔的中国裁判进行英语培训,这120名准奥运裁判将分两批接受为期10周,每周6天,每天6小时的封闭式集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排球裁判的了解认识程度、执裁熟练程度、兴趣与学习动机进行调研基础上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高校排球裁判能力培养的现状,并通过现状提出培养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具体措施,为高校体育专业排球裁判的培养提供合理的依据,以促进社会排球运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司法中立、公正平等、透明公开、独立、民主、效率、司法职业化、司法为民等现代司法理念对裁判文书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裁判文书的创新应该继承我国历史上判词优秀的民族传统,大胆吸收国外裁判文书的先进经验,及时反映司法改革的最新成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裁判文书真正成为“公正与效率”的载体、沟通法官(法院)与公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