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相似文献   

2.
老海棠树史铁生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  相似文献   

3.
【阅读引言】史铁生,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  相似文献   

4.
马德  江珊 《高中生》2011,(7):24-25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相似文献   

5.
·【阅读引言】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  相似文献   

6.
·探究阅读·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当今文坛最具实力和个性的女作家之一,获海内外文学奖30余次。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  相似文献   

7.
杨晓勇 《高中生》2011,(21):24-25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海棠树史铁生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坐在那儿玩。奶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提出:"注重散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探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学生的阅读图式,有效进行深度阅读."散文阅读应使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拟从散文阅读教学文、言两方面探究散文阅读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感知作者的情感,探究文本的内核.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 《高中生之友》2011,(1):48-48,49
史铁生,河北省涿州市人,1951年生于北京,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从21岁至今,历经三十余年轮椅生涯,他成了一位睿智的作家和思想者,将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哲思型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到处流露出对生命困苦极限的体验、感悟和内省,他以自身不寻常的经历和独特的写作视角,叩问生命真谛,寻求困难人生的精神救赎之途。地坛是史铁生精神家园的栖居地,母爱是他精神的支柱和希望的源泉,写作是他超越人生苦难的精神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11.
史铁生,河北省涿州市人,1951年生于北京,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从21岁至今,历经三十余年轮椅生涯,他成了一位睿智的作家和思想者,将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叶立文的新著《史铁生评传》,在时空交错的叙事构架之下,客观地呈现传主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同时进入到史铁生复杂的灵魂世界中,探讨他留给当代文坛宝贵的文学遗产。将"评"和"传"水乳交融,使得史铁生的生平经历与文学作品评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不仅精准地陈述史铁生的现实世界,而且进一步剖析史铁生的文学世界,完整地描绘史铁生的灵魂肖像。既有深刻的解读和动态的探讨,也不乏以作者自身为指南的文学创造,从而彰显了充分的学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章中华 《广西教育》2013,(14):62-62
近年来,语文高考试卷作文的分值呈提高之趋势(如江苏省语文试卷将作文分值提高至70分),然而,学生高考作文的平均分告诉我们,学生作文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指导学生从散文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做法如下:一、嫁接语言技巧,让学生为文章增添亮点学习散文名家的语言技巧,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阶段,有了第一轮散文阅读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特点已经有了一  相似文献   

14.
【阅读引言】许达然,散文家,诗人,原名许文雄。台湾台南人,原籍福建。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现在美国西北大学任教。致力散文诗歌创作,作品取材社会现实生活,富有哲理和人道精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自由的梦."(萨特)相比较于必修教材的散文阅读,<现代散文选读>的阅读就是更为自由的活动.但是,这也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观看完梅兰芳的表演后所感叹的--"中国京剧是有规则的自由运动":现代散文的选读还应该是这样一种有"规则"的"自由"阅读. 选修教学中,<现代散文选读>的阅读指导当然要遵循必修教材散文阅读指导的共同"规则":注重培养整体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散文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等.  相似文献   

16.
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了。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史铁生于2010年12月31日逝世。其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记忆与印象》《病隙碎笔》《灵魂的事》  相似文献   

18.
看完这篇《好运设计》,我不禁想提这样一个问题:此作的基调究竟是欢乐还是忧伤?或许有入会说是欢乐,因为整篇散文文笔幽默,详尽地描摹着一个美好的有关理想人生的白日梦;尽管其中不无调侃,但也绝谈不上讽刺,反而能在一种逗乐中让人若有所悟,会心一笑。或许也有入会说是忧伤,因为一个白日梦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人生的缺憾,  相似文献   

19.
儿童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数量多,按照不同学情阶段呈进阶编排。以阅读思维来说,教师需建构世界、物、层次及量化意识,具体为以文本为核心,形成“文本与世界、文本描述世界、文本层次”的整体意识观。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先生在晚年的“文抄式”的散文创作是他独创的文学体式,对此人们的评价不一。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引文来源广泛,可见其读书之多。通过一个人所读之书可以窥见其人的治学甚至是为人。本文就是选择这样的角度,从周氏的“读书笔记”来看他写作时的心态。抗战爆发后,周作人一直没有离开北平,以至于后来的“附敌落水”,此段时间的周氏文章是研究他当时心态的极好资料。而在1940年的周氏文章相对集中的通过日人笔记谈到日本的文化,由此入手或许可以窥见周氏做出的“艰难的抉择”的深层心理吧。而其文中的日人笔记庶几可以看作是“个人书写”或是所谓“野史”对现代文学研究的史料价值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