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4.
教材解读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文章脉络清晰,指向明确,着力刻画人物的言行。 相似文献
5.
《桥》一课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威严冷静、果决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噬。课文内容感人至深,表达独具匠心。教学时,应注重通过情境再现等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6.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首词,是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和注释, 相似文献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写于公元763年。延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息,沦陷的河南河北等地被相继收复,诗人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破碎的祖国可望重归统一……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诗人研墨挥毫,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相似文献
8.
《鲸》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种类、进化及生活习性。怎样才能既让学生了解鲸,感受写法,又要接受情感熏陶,最终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呢?建议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从激趣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在具体的情境中拓展、升华、增强学习的实效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教学时,要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读
五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五幅各具特色的家乡美景,五段优美如画的描述,加之简练的开头与结尾,组成了图文并茂的《画家乡》一文。课文所带给学生的不仅有家乡景色之秀美,还有语言文字之优美,意在引导学生在赏美景、读美文的过程中学文识字,感受祖国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等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光,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2001年10月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并获得高度评价。为帮助进入实验区的实验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这册教科书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作简要介绍,并对如何凭借教材开展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材研究”栏目是教材编写者、使用者、研究者交流的园地。在这个园地里,教材编者可以对全套、某册、某组教材的设计思路、主要特点、呈现方式、重点难点进行阐述.也可以对某篇课文进行具体剖析。使用者可以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解读教材,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改进教材的建议。研究者可以从宏观的层面、也可以从微观的层面对小语教材进行研究.可以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研究,还可以进行古与今、中与外的教材比较研究。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耕耘.这块园地一定会绽放出姹紫嫣红的教材改革之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李秋焕 相似文献
14.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构思巧妙、意蕴隽永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小鹿栽种玫瑰的事,展现了小鹿从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的同时自己也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揭示的思想内涵,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小鹿兄弟由“白栽”到“没有白栽”的心路历程,则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翠鸟》一文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词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翠鸟》一课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爱护周围的环境”。因此,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也是本课要渗透的人文性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17.
《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情节简单,富有情趣,给人启迪。本课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了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不能盲目迷信权威,遇到问题,不仅要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做一做。要养成勤于动脑、勤于实践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19.
《雷雨》是“看图学文”类课文。课文用精练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将雷雨前后繁多的景物及其变化勾勒得惟妙惟肖。雷雨前的压抑,让人不敢喘息;雷雨中风的急速,电的闪亮,雷的咆哮,雨的骤降,让人心潮起伏;雷雨后美丽的彩虹,清新的空气,声声的蛙鸣,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因此,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