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唱古诗歌曲《锄禾》;欣赏《读唐诗》。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听音乐、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在音乐中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能以较长的气息连贯地演唱歌曲《枫桥夜泊》。2.感受幽静夜色中寒山寺钟声引发的丰富思绪。3.通过古诗新唱等形式,增进对古诗与音乐相融互动手法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能感受和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韵律美、意蕴美。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段八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的准确演唱。  相似文献   

3.
许美琴 《儿童音乐》2011,(12):74-7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新唱》——《读唐诗》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2、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3、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读唐诗》这首歌曲激发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精华的部分是诗歌.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让学生沐浴古风,感受诗韵,我在教学古诗《出塞》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由曲引情 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由此,我教古诗时,用歌曲、音响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设计(略)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 教材内容分析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吟唱古诗谱写的歌曲,对传承中华传统的文化底蕴、培育民族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古诗朗诵会》是九义音乐教材第十一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是教材在学生学唱了《静夜思》、欣赏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及《粒粒皆辛苦》等古诗歌曲的基础上设计的音乐活动。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笔者以《中华古诗歌韵美》来命题。以探究性学习为目的,以网络信息的收集整合为手段,力求通过古诗的诵、唱、听、赏、画、赛,鼓励学…  相似文献   

6.
<正>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具象的东西,很多都成了意境。要想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要在课外让学生广泛地读。1.诵读古诗。古诗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古诗为基点,联系生活开发丰富的古诗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古诗富有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品味古诗的意境美。不少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当下,在语用环境下,一些古诗教学忽视了"诗"体,所进行的"语用"训练是机械的,将原本情趣盎然、鲜活灵动的古诗肢解得支离破碎。古诗教学要坚持本色,圆融"语用"之美。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让学生走进古诗,感受诗意,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教学目标: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相似文献   

9.
在古诗的学习中通过利用多媒体超链接辅助教学,以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丰富的形式创设古诗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热情,理解诗歌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古诗,体验韵律美 古诗不同于其他体裁的作品,它们语言精练、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很适合学生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反复吟诵,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古诗,感受古诗表达的意境所在,同时也能培养起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艳 《华章》2012,(12)
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是上好音乐课的保证.同时也是实现我们音乐教学目标和核心的重要保障.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没有良好的音乐氛围,那么这堂课就会像一盘散沙,很难组织.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捕捉音乐意象,有学音乐的渴求,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歌曲的意境、歌曲的音律来创设音乐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李阳 《儿童音乐》2013,(8):78-81
【课程】小学音乐——古诗乐教材【教材】选自嘉定区区本音乐教材《中国唱诗班》【年级】小学二年级【主要教学内容】学唱《黄鹤楼》【教学目标】1.学唱古诗乐歌曲《黄鹤楼》,在演唱中感悟其内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歌曲的学习兴趣;2.能在学唱的过程中掌握好大跳音程以及一字多音的节奏,能用肢体语言演绎歌曲的情感;3.通过听、念、唱、演等多种音乐体验活动,初步了解起承转合的句式特点,感受古诗词文  相似文献   

13.
韩召贵 《语文天地》2014,(33):39-40
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蕴含丰富。学习古诗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感陶冶以及文化熏陶有重要作用。诗歌是审美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明丽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古诗还具有音乐美、建筑美与图画美,这需要我们在解析古诗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诗歌的美。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诗歌写景抒情,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何根据诗歌内容还原生活场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就成了表现古诗内容和意境的"画卷".也使学生学习古诗有了一定的抓手.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远的古诗不再遥不可及,也不再虚无飘渺.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实实在在去感受、去触摸、去品味原本有点陌生的古诗了.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凭借大量的古诗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古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古诗词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现代教育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最佳组合,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小学一年级所学古诗为例,让学生通过诵读诗词,了解其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走近古诗的意境,从而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但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意不够深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等问题,特别是在体悟古诗意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地建构诗中的情境画面,从而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及深层次情感。进而提出有效学习古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中古诗综合性复习。【教学目标】1.赏读古诗、巧用古诗、想象意境三个环节循序渐进,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内涵和意蕴。2.在复习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记忆、分析和想象的能力。3.在充分的诵读和涵泳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古诗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词言简意丰,具有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的特点。古诗歌曲处处体现"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相融境界。学唱古诗歌曲有助于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浅吟低诵、高歌深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古诗新唱让中华经典传诵校园,丰富校园文化,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的校本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精华的部分是诗歌。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让学生沐浴古风,感受诗韵,我在教学古诗《出塞》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由曲引情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由此,我教古诗时,用  相似文献   

19.
意境美是由客观的形象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谐统一组合而成的。对古诗进行意境美的分析,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关键。本文在对几首古诗具体分析基础上,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捕捉情感、进入境界、领悟意蕴几个环节来逐步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古诗教学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形式化现象,导致学生没能从本质上去感受古诗的文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爱上古诗,从而主动去理解诗中的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古诗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