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熙 《学科教育》2009,(4):69-76
作为质性研究发展的新趋向,行动研究所提倡的“合作”、“反思”、“变革”等理念越来越多地渗入至当代的民族志研究中。例如,批判民族志(Critical Ethnography)结合了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研究者不应局限于客观地观察和记录被研究者的生活,还应充分反思自己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赋权”被研究者。基于平等的对话,被研究者才能够成为思考和行动的主体;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摆脱意识形态的扭曲。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回顾自己在一项突出行动性的民族志研究中的经验。通过反身性思考,本文揭示了研究关系的多重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跨越“虚拟”与“真实”的伦理“雷区”。文章主要探讨两大问题:第一,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研究关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二,整个研究过程遭遇了哪些伦理危机?最佳解决途径是什么?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为今后的行动研究提供了一些与社会情境紧密相联的“经验性智慧”。这些经验可以帮助行动研究逐渐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真正调动其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质性研究具有很强的伦理特质,而教育的实践特征使得教育质性研究面临更多的伦理问题。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和判断教育质性研究中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是把伦理学理论运用于质性研究实践,从而形成运用研究伦理学的过程。教育质性研究实践的伦理学关照,对于提高质性研究规范、摆脱实践的伦理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质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伦理规范。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在道德伦理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西方伦理审查规范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表明,为了有效推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我们需要创造东、西方质性研究伦理对话空间,需要借鉴西方的伦理审查体系来建立适用于本土文化的伦理审查。  相似文献   

4.
行动研究的基本精神在于倡导中小学教师与研究者合作,因而素有“合作的行动研究”美称。但由于行动研究素怀实证主义情结,“介入尴尬”因之不断发生。发展并守护行动研究的“合作”精神须鼓励教师从传统、权威中解放出来,并以持续的“自我批判”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批判的质性研究方法论作为当代西方质性研究方法论中的一支,结合了一般质性研究方法论与批判理论的特点,既关注社会中作为行动者的个人及其解放,同时又为以此为对象的研究者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研究方法理论。批判的质性研究方法理论认为,人在受到压抑或被异化后,总有寻求突破与解放的要求,而现实的行动条件却制约着这种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行动者完全没有获得解放的可能。除了对个人难以控制的行动条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外,每一位行动者还可以通过反思自身的行动取向,突破经由文化施加的限制获得一定意义上的解放。文化结构与行动意义正是该研究方法论为研究行动取向而建构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6.
赵嫚 《文教资料》2014,(28):28-30
文章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环境研究中研究关系和个人因素进行反思,发现研究者影响的独特性:研究者是环境的一部分,研究关系对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者个体因素随着研究的进行不断变化.并由此影响研究过程和结论建构。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包括实践性、反思性和协同性。教育行动研究涉及 4个方面之间的伦理关系 :教师与行政组织 (学校 )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它还涉及教师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教育质性研究是研究者个人高度参与的研究形式。无论是资料收集.还是研究报告的文本撰写,都是研究者个人因素参与的结果。教育质性研究的这些特性凸显了研究者个人身份的重要性.走向个人身份的自觉乃是质性研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教学伦理性缺失问题已成为现阶段一个研究热点,而教学关系又是教学伦理性研究的一个焦点,对教学关系的研究考察有助于深化对教学的认识,开拓教学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从教学关系的内涵,教学关系的伦理性表现及应遵循的伦理规范三方面入手,对教学关系的伦理性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育行动应该关涉人的存在,但如何关涉存在却成为了问题。长期以来,现代教育徘徊于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之间,造成了教育内在关系的紧张。现代教育执着于关涉个体存在,造成了欲望的膨胀和理想的滑落。而对社会存在的过度关涉使得教育逐渐演变为一种政治行动,它破坏了教育的独立品性,使得现代教育演变为一种权力再生产的过程。走出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二元对立的悖论,需要反思教育行动的伦理性,以实现教育求善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发展的异化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无法逃逸在伦理道德的价值评判之外。立足于伦理视角,我们在讨论发展的道德价值之维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标尺之外,无法回避对真假发展进行伦理价值的辨析,否则,发展终将会因为缺乏道德价值导引而走向虚假。为了能够立足于"善"的基点超越"恶",消除贫困成为了基于道德之真实发展的优先考量。传统发展的伪道德性和不科学性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的虚假发展等异化现象,充分说明社会发展需要伦理价值的导向、定位与道德规约,使之趋于"善"、彰显"真",并走向科学,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以及全体人民的真正幸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娱乐传播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对"娱乐传播"进行界说,接着概述娱乐传播中的伦理缺失,进而阐述娱乐传播应有的伦理准则,即传播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功利主义与人文精神想统一、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对高职教育本质的反思与追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论高职教育理论的建设还是高职教育实践的发展,都亟需对高职教育的本质进行研究.高职教育研究应该能够透视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在前沿领域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问题以求重点突破.本文提出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应锁定在对高职教育本质的反思与追问上.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市的公示语英译情况的调查,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并尝试性地提出修改建议;从翻译伦理视角探讨公示语翻译质量低下的原因,论证译者伦理、委托人伦理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伦理对保证翻译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为解决多数人纠纷而设计的一种当事人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处理群体纠纷的诉讼程序制度,它是指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时,从中选出数人作为代表进行的诉讼。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内容上过于简单、概括,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应从立法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从语感的心理特征、语感形成的生理基础、语感习得的心理过程三个层面出发,我们认为,语感的心理特征与创造力息息相关;语感习得的生理基础是主管创造思维的右脑;语感习得的心理过程,本身就蕴涵着创造的过程。语感和创造力密切相关,发展语感,就意味着培养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培根曾经说过,即使有很多人喝彩,改革仍然是很危难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涉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热情和激情,更需要智慧和理性。因此,社会公众的深刻理解和广泛支持不可或缺,课程专家的作用更不容忽视。也许正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复杂和艰难,人们对课程专家的期望就更高,课程专家的影响就容易凸显出来。事实上,多种的社会牵制力量和多元的教师评价标准,已经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身处其中的教师陷入一种不确定状态,正是这种不确定状态为课程专家提供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舞台,从而使课程专家承担…  相似文献   

18.
科技进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道德问题已为世人瞩目,深入开展对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研究,明确科技行为选择的伦理本质,既是科技实践深入发展过程中向科学家们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规范科学家科技行为选择的道德评价基础。目前,在“科技价值中性论”、“科技作用分别论”等科技伦理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认真研究科技行为选择的责任伦理,对科学家们所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给予明确的责任定位,是现代社会科技伦理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的刑事立法日益完善,但犯罪率却只升不降,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刑事立法的伦理性缺失。以社会伦理性原则为指导,分析犯罪、刑罚与伦理的关系,发现我国现今刑法典中某些条文缺失伦理性,刑罚的种类与适用缺乏人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