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尊重劳动价值。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因为资本、劳动和管理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三个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拥有的仅仅是自己的劳动。因此,必须承认和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建立全方位的激励制度,使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回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报酬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如工资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形式和支付期限不得违反有关规定等。更重要的是要坚决杜绝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科学发展,就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员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文化的实施者。  相似文献   

3.
王玥 《职业圈》2013,(3):48-4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力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  相似文献   

4.
刘美玲 《职业圈》2011,(17):108-108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细胞,在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付占稳 《职业圈》2014,(3):66-66
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其核心是企业管理者尽可能地尊重员工的合理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每名员工正确认识自己在工作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让广大员工都能充分感受到工作不光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与企业共赢的目的。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三点想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之“企”字,道出了管理的精髓——以人为本。离开了人,企业就会停止,就不能走远。尊重员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保持高效运营的基础。用企业文化管理员工,就是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员工尽心竭力地为企业工作,让员工有安全感、成就感和使命感,将企业的前途命运与员工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也只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的:“人力资源系统比财务系统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任长莲 《职业圈》2013,(2):133-13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务件.  相似文献   

9.
一、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路桥企业中施工员及相关工程师大多是常年在外工作,所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开展员工思想动态分析,要注意抓住员工思想上的疑点,做好解疑释惑工作;抓住员工思想上的难点,做好集思广益思想工作:抓住员工关注的热点,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在解决问题时,做到引导、开导及疏导相结合。落实饵决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维护员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孙小萍 《职业圈》2013,(8):92-92
人作为企业中的主体和基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应加强人的管理,企业的管理倡导“以人为本”,全面理解掌握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和精髓,创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质,提高企业的业绩。本文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到国有企业管理之中,探讨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实施办法。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每个企业中的重要资源,在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企业管理核心必须以企业的员工为基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认同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建立一套完备、高效、适应企业发展的运营机制,利用多种手段,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第一,要健全劳动管理机制。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的保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订劳动用工协议,确保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要依法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应作为集体合同协商的重要内容。建立劳动合同人员数据库,全面掌握用工情况。  相似文献   

12.
王俊生 《职业圈》2012,(33):16-1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赵秀梅 《职业圈》2014,(15):115-115
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依靠人才,“在工作中愉快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工作”,这是员工梦寐以求的,也是和谐团队工作的核心内容。根据员工需求进行管理,从关心员工细节小事做起,依靠员工、尊重员工、凝聚员工、发展员工;其实质是“以人为本”,遵循“人本”理念,实现“人本”目的;其策略就是从平等的角度出发,与员工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开展心与心的交流;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实行员工自主管理,营造良好的亲情文化;其目的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劳资管理就是公司对劳动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工作。理顺劳资关系,实现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的条理化,正常化,确保公司的工资分配与雇员的贡献挂钩,实现工资、福利、奖金等分配制度合理化。煤炭企业的劳资管理涉及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利益,包括煤炭企业员工的正常晋级和职位调动等,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国有煤炭企业的规模较大,劳资管理工作十分繁琐,导致煤炭企业劳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淑萍 《职业圈》2014,(16):74-75
现在很多知名的企业都开始重视员工的幸福感,甚至很多聪明的企业家认为:“要想让企业兴旺,就必须让员工幸福.”为此,有的企业给员工提工资,有的给员工加福利,有的给员工盖公寓,有的给员工减压力.让员工们满足,让员工们快乐,让员工们看到未来和希望,甘心情愿积极主动地与企业一起开辟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贾俊芳 《职业圈》2013,(2):25-25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油田持续和谐有效发展的保证。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基层单位工会组织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在创建诚信、平等、稳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中发挥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促进公正、公平与正义,推动油田和谐稳定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重要论述,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深化和提高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王跃 《职业圈》2012,(9):53-53
作为社会主义特色和优势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就必须继续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服务。但这种作用的发挥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根据企业特点准确切入,建立一个新型的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首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尊重现实、面对现实,避免假大空、高大全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其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一、要强调尊重职业的“职业思想”,树立市场意识、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19.
段俊平 《职业圈》2014,(13):78-79
在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已成了管理者的共识,管理学在经过了古典管理学和行为管理学后,终于找到了管理的实质,认为被管理者是社会人,并非是单纯的“经济人”,他们虽然有物质的需求,但这只是他们生存的要求所决定的,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马斯洛所说的“员工更高的需求是精神上的满足,被人尊重是员工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20.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细胞,在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员工的活力,激发潜能,集合众智,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