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2.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贫困生已成为各高校不可忽视的群体.本文针对当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平时工作,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合理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4.
蓝屾 《华章》2012,(11)
本研究通过对《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改编,编制《股民心理健康问卷》,对江苏省243名股民及非股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股民组的问卷得分总分,项目分都高于非股民组,且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2)在应对方式方面,股民组在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股民组.较高收入水平会使从事股票交易活动的对象产生强迫,敌对和偏执的心理异常表现,并使他们更倾向选择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对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消极应对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有实际指导意义。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大学生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显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性别、民族和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谢玉兰 《教书育人》2006,(12):17-19
近年来,随着扩招和学费的增加,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贫困生由于其经济上的原因.较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较好的疏导,容易导致自我封闭、学习效率降低,甚至退学、自杀等严重的后果。升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事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使这些院校贫困生可能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院校贫困生的特点。但我国目前还不见文献涉及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这类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对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应对是个体为了解决当前的应激状态而产生的行为.目前对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在应激状态下自发产生的应对方式主要有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以及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应对方式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应对结果的长期效应来说.自发产生的应对方式并不总能对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Folkman和Lazarus研究表明.退避的应对方式能够产生短期的适应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甘肃省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2)甘肃省大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最多的是解决问题,然后依次是合理化、求助、幻想、自责和退避。(3)解决问题和求助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边疆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相关状况.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SCL-90量表对9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试采用积极型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型应对方式,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上得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结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对体育运动队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体育运动队队员与普通学生一样有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作用;体育运动队学生较之非体育运动队学生在应对方式更多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有关应对的理论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人们在应激状态下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提高个体应对挫折、承受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不断增长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如何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文献的实证调查研究和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性以及自卑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研究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压力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关系。高师专科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反映其特定的人格特征,通过对此群体的应对行为的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高师专科大学生应对行为有两种类型:“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和“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不成熟型,其中运用不成熟的压力应对方式的学生已远远超过半数;自卑心理突出,缺乏成就动机,不同专业、性别之间没有差异;某些应对方式因家庭来源、年级不同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本身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开始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若千问题,并指出从心理健康教育向生命教育的跨越,实施高校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本身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开始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若干问题,并指出从心理健康教育向生命教育的跨越,实施高校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对与个体的心身健康有密切相关,本通过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归因,应对方式和应对资源的利用等的论述,认为在中小学开展旨在教会学生“学会应对”的应对教育,有其现实性和迫切性,认为:在中小学开展应对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学生的应对知识。(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规化,改善其非良性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形成其良性的,成熟的应对方式。(3)丰富学生的心理资源和社会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新疆伊犁师范学院320名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国常模及本校同年级汉族学生样本进行比较,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适应问题比一般大学生严重;问题较突出地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偏执等方面;少数民族贫困生在解决问题、求助、积极应对因子上显著优于汉族非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消极应对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少数民族贫困生SCL—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总分具有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总分无显著相关;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具有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具有显著正相关。为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营造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各种应激的能力,促进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测量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贫困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相关不显著,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的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学生漠视生命、否定生命的现象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战。以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的成果为基础和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二者有机结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生命困扰;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团体心理辅导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应对方式及其与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一般健康问卷、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观问卷以及自编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640名大学生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显著,是影响应对方式的两个重要因素.但是二者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观影响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变量;结论: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现影响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