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立平 《文化学刊》2011,(3):184-187
一 古人有两个寒食,一是尘世的,一是心灵的。出游与羁留,狂欢与独处,热闹与孤寂,欣悦与哀思……天朗气清与破灶湿苇,两个寒食间仿佛有着天壤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行与思的逻辑,和生态规律与目的对应,形成了生态方法。行与思的逻辑,与超循环生态的大道与公理一致,形成了网络生态辩证法。网络生态辩证法,是中国传统的中和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融合与发展,它规约人类之思,提升生态文化;规约人类之行,发展生态文明;规约生态美学的研究,使之形成新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3.
《旅游世界》2014,(11):0-0
关键词:印度&人文
  推荐理由:提起印度,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葩国家。贫穷与富有,差异与冷漠,狂热与虔诚,艳丽与混沌,质朴与忧郁,杂乱与和谐,层出不穷的怪人怪事,屡见不鲜的怪思想、怪现象,无论是否理解它的文化,认同它的习俗,只要见一眼,永远都别想忘掉。所以在印度旅行旺季的到来之时,不妨去感受一下古印度的文化与人文。  相似文献   

4.
《旅游世界》2014,(11):2-2
关键词:印度&人文推荐理由:提起印度,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葩国家。贫穷与富有,差异与冷漠,狂热与虔诚,艳丽与混沌,质朴与忧郁,杂乱与和谐,层出不穷的怪人怪事,屡见不鲜的怪思想、怪现象,无论是否理解它的文化,认同它的习俗,只要见一眼,永远都别想忘掉。所以在印度旅行旺季的到来之时,不妨去感受一下古印度的文化与人文。  相似文献   

5.
河流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同样也影响着人类的文化发展。本文试以考察沿河流域的地名文化为切入点,从河流与传说、河流与灾害、河流与居住、河流与生产等方面,探讨河流与区域地名文化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现今,华文新媒体逐渐成为海外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深远地改变了海外华人社区的文化与经济结构。华文新媒体作为华人社区的文化传播机制的组成部分,强化华人的文化身份认知与确认,发展与主流社会平行的社区。然而,华文新媒体对文化圈层的推动作用,形成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平行社区,虽然能为华人提供文化与心理安全空间,但是却形成了与主流社会相隔的文化边界,即华人缺乏向主流社会进行文化适应的动力与热情,不仅不利于华人形象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长期发展与自我创新。拆除文化藩篱,促进文化互动,生产文化交流的优质内容,祛魅中华文化,实现文化的双向流动,是推动华人社区过度平行化的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以“活态遗产”为视角,分析苏州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的现状,阐述当下园林遗产实施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与意义,提出活态化、发展式、开放性的数字化传承体系框架。从流程结构、实施机制、技术体系3个方面进行系统化阐述,提出以全方位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化信息存储与分析、多元遗产文化展示与传播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数字化技术保护框架,以期通过对苏州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模式的初步探讨,为中国数字化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实现园林遗产的续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告文化批判研究者的身份立场是精英主义的,理论立场是西方文化理论,而在批判的逻辑上,则是单一的、先验式的批判思维。此三者与批判对象形成的三大矛盾,即精英主义与大众文化、西方理论与本土语境、批判有余与阐释不足。这些矛盾必须从改变批判研究的方法上得以解决,即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结合,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提起印度,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葩国家。贫穷与富有,差异与冷漠,狂热与虔诚,艳丽与混沌,质朴与忧郁,杂乱与和谐,层出不穷的怪人怪事,屡见不鲜的怪思想、怪现象,无论是否理解它的文化,认同它的习俗,只要见一眼,永远都别想忘掉。印度,一个能带给你视觉、意识上强烈冲击的地方,一个令你的大脑小脑都起连锁反应的地方。印度,一个奇怪不思议的王国。  相似文献   

10.
姜楠 《文化学刊》2022,(9):240-243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讲究情景交融,追求意与象、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意象是唐诗的灵魂,对唐诗而言,无意象便不成作品。本文基于文献法、分析法等,简要分析唐诗的兴盛与发展,探讨琵琶曲与唐诗的文化背景,重点就琵琶曲与唐诗中的文化意象进行解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语言作为一种人类实践活动的音义结合的表现符号,其与文化的关系,本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双向互动关系。语言本身既是一种文化,又是文化的镜像与载体,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与管轨,二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许多语言规律的揭示与阐释,离不开与之相应的一定的社会文化。没有相应的文化参与的语言规律的揭示与阐释,无疑是失魂的语言规律的揭示与阐释;没有相应的语言参与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两者间在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冲突与协调。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从不同文化角度来说,蕴含了现代化的科学文化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文化,两种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协同发展,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展示了中国的先进文化发展。文章探索科技与文化的冲突与协调,寻求两者的协调统一,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未来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当丰富与精深的内容,更具民族性与历史性,对当代人的生产、生活和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代人并不能完全科学与合理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上也缺失理性。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到底有哪些价值,还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与传播。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企业发展环境发生一定的改变,对于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从全局层面出发,强化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交互力度,借此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与氛围,让企业竞争力、凝聚力与发展动力可以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与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资本运作与融资策略是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作者将围绕资本运作与融资策略这两方面内容,从固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角度对其展开详细地阐述,对资本运作与融资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概述,对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现状进行总结,明确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积极探索具体应对策略。旨在为从事国企资本运作与融资工作的相关人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可以有效促进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力传承与发展湖湘红色文化,将有效促进乡村发展,拓宽增收渠道,解决区域性绝对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同时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注入灵魂。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与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能有效实现区域乡村振兴和湖湘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斌 《现代企业文化》2023,(34):145-148
本研究探讨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分析两者的理论框架、目标、步骤与流程以及绩效管理的定义、目标、评估方法和与组织发展的关系,揭示了它们在组织中的密切联系。研究进一步剖析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包括人才招聘与培养、组织文化与员工满意度以及薪酬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同时,研究也关注组织绩效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包括绩效数据分析与人力资源规划的调整、组织学习与变革、员工参与与反馈机制等方面。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为企业提升组织绩效、优化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日常行为与话语中积累的风气与文化,无论是微观层面的个人,还是宏观层面的社会与国家,都与之息息相关,其具有重塑与改进的作用。革命先辈身上所具有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寓于其治家理念中,新时期对革命先辈的家风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陈云是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日常生活中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其治家理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实践价值,堪称共产党人治家理念的典范,对于当下的家风教育与传承具有诸多启发和现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二者来说有着双重的价值与意义。在融入过程之中,与时代背景结合,与学生成长结合,寻求二者契合相通的落脚点是融入与渗透的关键问题。因此,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实践发挥现实价值等实现途径的探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