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竺可桢与东南大学地学系——兼论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地学的主要开创者中,竺可桢以学术权威和学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创造一个适当的发展环境,竺可桢在地学体制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创建的第一个地学系——东南大学地学系,培养了几代中国早期的近代地学人才。中国地理学界和气象学界的莫基者,多出自竺可桢门下。中国学者在引进西方地学的同时也在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中国的近代地学体系。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正是近代地学在中国形成、发展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对竺可桢所受教育背景和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近代地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
考察竺可桢创立中国第一个地学系的过程及该系的发展与解体,对于深入探寻现代科学本土化的一般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竺可桢建系的学术背景以及地学系解体原因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了解竺可桢在中国地学建制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一位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他于1921年创建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地学系,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气象和地理学家;1928年创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奠定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基础;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将一所后起的地方性大学办成了蜚声中外的著名学府.解放后,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国家的其他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4.
选择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且收录地理期刊的重要检索系列/数据库作为评价系统,以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提供的数据、各大检索系列网站搜索而得的数据及文献资料作为数据源,从中国地理期刊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视角来透视中国地理期刊的国际地位。结果显示:中国42种地理期刊仅有21种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过,占其总数的50%;被地学专业数据库收录过的仅有14种,反映出中国地理期刊在国际检索系列收录环境中的弱势地位;与国际检索系列收录中国期刊数、中国地学期刊数进行纵向对比,可明显看出中国地理期刊被收录的劣势地位;与世界五大期刊强国(美、英、德、法、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地理期刊远落后于英、美等期刊强国,稍胜日本,但其国际地位处于低端。基于以上结果,认为中国地理期刊要重视国际著名地学专业数据库的收录,因为它集中了本学科高、精、尖、全的科研成果;在ISI体系中,除SCI外,也要更积极地认识SSCI,要加强与国际接轨的进度,注重期刊发展特色,以尽快提高中国地理期刊在国际大舞台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带动地理研究人员产生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助推地学期刊飞速发展。《地理学报》作为我国地学期刊的龙头代表,其在促进地学学术交流、科学传播、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由何书金研究员提出并首创的“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平台建设也开启了中国地理资源类期刊集群化办刊的新模式,实现了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由传统出版向富媒体出版、由传统文献生产者向学科与社会集成型知识服务提供平台的两大根本性转型。为向业界分享其成功经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期刊中心常务副主任何书金研究员进行了专访,挖掘其作为集“科学家、期刊专家、管理者、领军人才”等身份于一体的新时代期刊人的办刊秘籍。从多个视角,立体化地挖掘其办刊思想和办刊经验,希望通过此专访能给期刊同仁,尤其是青年编辑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院士是我国近现代最卓越、影响最深远的大科学家、大教育家之一。2010年3月7日是竺先生诞辰12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纪念竺可桢先生具有特殊的意义。竺先生自1921年在南京前东南大学创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8.
林珲,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遥感中心香港基地主任,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创会会长,  相似文献   

9.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  相似文献   

10.
陈安泽,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旅游学院客座教授等职.曾从事岩石学研究,1978年起开始进行旅游地学研究,创建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组织创建旅游地学学科.1985年提出建立地学科学公园建议,1999年提出创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体系建议,并协助国土资源部门推进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主持了黄山等8个地质公园地质景观研究,参与了我国全部地质公园评审工作和部分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的评审和咨询工作.曾发表旅游地学和岩石矿物学专著12部,主编《中国地质公园丛书——科学导游指南》30多卷、《旅游地学论文集》20卷,发表旅游地学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1.
叶炳生,生于1934年12月,籍贯江苏无锡。教授。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历任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热能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厂生产过程自动化教研室和热工自动化研究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机械·动力版)编辑等职。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工业控制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会员。退休后任东南大学南京东坤科技有限公司独立法人兼总经理。  相似文献   

12.
许康 《中国科技史料》2003,24(2):179-183
1944年7月陈立发表《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该文早于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难题”的最早论述(1944年10月)。竺可桢在1946年发表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中引用了陈立文章的结论。许康于2000年年初函询陈立,请教其写作背景。陈立当即复函。2001年5月,陈立又在《我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陈立的复函和相关自述,对研究“李约瑟难题”的发生发展,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球科学论文中,与中国地名关联的地理和地质等地学名称的英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特点和性质,从六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每个方面都列举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指出了需注意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英译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院士负责的重点项目“中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的综合研究”历时3年,对我国区域发展要素进行了综合集成研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明了地学要素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系统总结了我国区域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发展了区域综合集成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词“万、亿”还要不要用?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技术部下达,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担的2000年中国科技人员(不包含港,澳,台)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工作现已完成。国际论文数据取自美国的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国内论文数据取自中国科技信息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它的统计源是我国主要科技期刊(2000年1411种)。文章分总体概况,国际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情况,国内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情况,国内期刊排序等部分公布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6.
治学经历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的生平和在半个多世纪的地学教育 地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培养了大批地学人才;。首次将柯本气候分类法介绍到中国,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提出了瑷珲一腾冲人口分界线,此线被国内外地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近二十年地学和地学教育的变革 包括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地球科学或地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部分.地学不仅是认识地球固态、液态和气态各圈层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渠道,而且通过找矿勘探、气象预测、水文、测绘、地震等学科,在资源、能源、环境和减灾等方面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直接为国家安全和海上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18.
书名 《中国高影响力医学期刊论文计量报告》(第1版) 主编单位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 出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页数 638页(大16开) 定价 150元 中国最近十年来出版的一千余种医学专业期刊累计发表论文达300余万篇。为了指导读者全面准确地查阅所需领域内高影响力文章,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组织专业人员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的数据,对中国最近十年发表的医学文献全面进行了被引用次数的量化分析,科学客观地揭示出中国高影响力医学论文的被引频次、作者群、专业分布、期刊分布、地区分布、机构分布及基金分布。这项工作在全国医学界尚属首次。因此,该书对医院、医学研究单位、科研管理机构、图书情报部门乃至个人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竺可桢以中国的农业社会背景为思考的始点、从地理学的视角、基于对环境的长时段考察,用毕其一生对中国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作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得出应在发展中保护自然的诊断。由此,本文认为,竺可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先驱。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建立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我有幸在1954年担任拟建的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在兼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竺可桢副院长的领导下,做有关地学方面的具体工作。以下就参加 1956-1962年的十二年科学规划制订工作作一简要回顾,以示对学部成立40周年的庆贺,同时供全国正在进行的“九五”及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