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渗透目标是: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利用地理教材中丰富的爱国材料来加强中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索和探讨,地理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袁勇 《成才之路》2013,(13):96-96
自然环境恶化,环保意识的增强迫在眉睫。化学和环保教育密切相关,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有密切联系。所以,在化学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传递环保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正确认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关心自然环境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在化学教学中传递环保意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利用化学教学各环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4.
2019年6月以来,许多香港学生参与各种暴力活动,一些人甚至公然鼓吹"港独",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遵循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的形成发展规律,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5.
陈计兵 《考试周刊》2010,(13):172-172
本文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世界观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角色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地理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进而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升华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寓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于乡土地理教学之中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乡土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7.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教育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简而言之,教师的责任一是塑造学生灵魂,二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老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社会、领悟人生。  相似文献   

8.
许彩君 《教育》2011,(18):45-45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新的课标也强调:"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有相互包容的部分,有紧密联系的部分,也有重叠的部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  相似文献   

9.
张晓纯 《中国教师》2014,(6):66-67,86
<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程中关于地理这个学科最基本的理念和要求。基于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整个地理教育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明显。乡土地理对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地理环境特征""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探究解决对策""关注家乡环境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等课程目标大有裨益。为此,笔者在地理教学中,以身边的地理为素材,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旨在不断提  相似文献   

10.
严海鹰 《中学文科》2007,(11):114-114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明确地提出把乡土地理纳入到中国地理的教学内容中,这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情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理的知识。大纲明确提出把乡土地理纳入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中,这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情感,也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刘双森 《考试周刊》2011,(77):172-173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具体从五个方面分析:运用诗词歌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通过分析有关地理数据,绘制地理图表,使相关问题更直观、更突出.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漫画故事,给学生想象空间.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环境教育;在地理课堂中,可结合某些环保专题.组织学生撰写环保小论文、绘制漫画,开展交流、评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爱护环境要从小做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提出了: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让幼儿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的认知,情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进行环保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从小了解生活环境,对于他们日后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有关键性的作用,因而教师应从引导幼儿关注环境入手,对幼儿进行环保启蒙教育,了解简单的环保知识,在幼儿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征,设计了有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同时,也设计了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空间与过程。通过这种系统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环境文明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主题之一,而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敲响了警钟。为了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党中央、国务院已把“搞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中。 1996年由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颁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是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环境教育与地理科学的关系 环境科学是 20世纪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从公害污染到自然生态保护,从公众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亲情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关注小学生亲情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亲情意识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感已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小学生亲情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亲情意识;学校教育要重视小学生的亲情等良好情感教育;社会也要为小学生亲情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致力于使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并促进其心理和谐统一,旨在通过基本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初步的环境意识培养以及热爱、珍重自然的美好情感的萌发与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促进其真善美统一的完善人格的形成。其教育方式包括营造自然生态教育环境、开展渗透式生态教育、融入真实环境感悟自然、寓教于乐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有关知识的传授与情绪、情感的感染,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抵制与克服各种不良情绪,发展调控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情绪健康的人的教育。情感教育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幼儿熟悉而生活化的内容、意见的形式等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幼儿的环境态度,从而促进幼儿环保素质提高。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环保情感。  相似文献   

20.
生态意识反映了人对自然生态的思想、情感、意志、知觉和行为规范,强调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以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重要使命.生态意识的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环境现状和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