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语     
《天津教育》2009,(5):3-3
敬酒如临“大考”,酒桌文化熏染学生。 ——如今,每逢年节和亲友聚餐,很多学生就面临着一场“大考”:给长辈们敬酒。为了讨长辈欢心,一些学生上网收集敬酒词,带着打印出来的敬酒词赴宴。学生们普遍反感“酒桌任务”,家长们的意见则呈现出“两边倒”态势。不少家长认为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相似文献   

2.
圣诞节前夕,教室里弥漫起一种节日气氛。常见学生们拿着气球或是丰乙物、卡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学习,孩子们也有点心猿意马了。“毕业班的学生们该一门心思学习才对!”虽上有禁令,但学生们“下有对策”,送礼物由地上转入地下,依然在悄悄进行。  相似文献   

3.
快要期末考试了,北京好几所小学的学生们却一点儿也不为可能考不好而担心,反而觉得考试“也挺好玩的”。北京小学要求各科老师根据每班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总体关注点的不同,为不同班级拿出不同的考查方案,并与学生们一起为各班“量身定制”期末试卷。这个消息一出,可把北京小学的学生们高兴坏了。虽然只能参与阅读等灵活性较强的试题“策划”,但学生们仍然一丝不苟地反复推敲选题标准,认真得俨然像个小老师。而参加新课改实验的一年级学生们则干脆将考试变成了一场比赛,看谁能对100个生字“过目不忘”。史家胡同小学采取了“划分层…  相似文献   

4.
活动课程具有很大的迁移可能性和无可比拟的包容性,针对它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更应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教师当导演,学生唱主角。  学生们在活动课上有着极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教师只要准备好“脚本”,主角们自会登场亮相、施展身手,演出一台好戏来。《我给地球诊疾病》一课我这样“导演”的:首先准备好“布景”,黑板上并排悬挂着 4幅教学挂图;“道具”则是一盘中央电视台有关太湖流域记录片的录像带。学生们身临其境般感受了这一切,一个个神情肃然。我知道,下面该是主角们的重头戏了:“我为地球…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些事情要提示学生,使他们心中有数,做好必要的准备,以防到时措手不及。那么,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提示或要求提示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权衡利弊得失,决定是否提示。听说要观看木偶表演,学生们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可当一班的老师提出观看表演要专心、事后要写作文时,学生们的情绪一落千丈,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学生们背着“写作文”这个沉重的包袱,惴惴不安地观看了表演。“专心观看表演”这一要求早已被老师的“写作文”这一提示大大打了折扣。毫无疑问,老师让学生“写好作文”这一美好愿望也泡汤…  相似文献   

6.
复习《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联想起“抢三十”的游戏,决定与学生玩一玩。 我对学生们说:“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教室里一片欢呼。可是,当我宣布“抢三十”的游戏规则时,学生们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兴致一下子没了。  相似文献   

7.
史峰 《师道》2005,(5):18-18
向学生们推荐阅读书目,我们言必推“四大名”。最近据某校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家中有名藏书的约占60%,但阅读的却占不到20%,调查当然以“学生不愿读古书”而悲伤,但我却因学生们少读而高兴,因为在我看来应当削弱“四大名”在学生阅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稿源采珠     
广东郑敏谈“严师出高徒”是中国很早就流传开来的古训。曾几何时,“严师出高徒”也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经常挂在嘴边,作为勉励学生们用功学习的金玉良言,而学生们则把“严师出高徒”作为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的座右铭。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轻松愉快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更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顺应社会潮流,促进社会的改革,更新自己的传统观念,对“严师出高徒”这一观点做出新的解释,要不断接受现代先进的观念方法,积极运用“赏识教育”这一新方法激励及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放飞信鸽     
眼看着“九九”重阳节又临近了,学生们的情绪也日渐高涨起来。每年的“重阳节”,我都要带领学生们登上一个制高点,一年选择一个新的高度。目的是借登山的活动告诫学生:“学习如登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可今年正值学...  相似文献   

11.
好不容易     
李湘 《广东教育》2005,(5):59-59
学习《信箱》一课,我和学生们遇到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一一区别“好容易”与“好不容易”的异同。学生们像往常一样地自学质疑,合作释疑。质疑环节中,有个学生提出课文中有一处错误——“好容易”应该改成“好不容易”。我快速细读了课文中的那一段.马上肯定了这个孩子的细心和钻研精神,并顺便补充讲了否定词“不”的现象,即“不”在一定的语境中有加强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听了《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执教老师问:“同学们认识钱吗?钱的单位有哪些?”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当然,多数学生回答的是“元、角、分”,但有的学生却说还有“毛”,话音刚落,同学们哈哈大笑,连多数听课的老师,也以为可笑。授课老师立即纠正:“毛”就是“角”,不能说“毛”,只能说“角”。课后,听课老师一片哗然。“角”能不能说成“毛”?老师们竟然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我联想到:1995年我带领学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考试内容是看电视答题,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全国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其中有…  相似文献   

13.
英语单词中的“there”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词,作为虚词的”there”也让学生们觉得十分熟悉。但在将含有虚词“there”的英文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学生们往往是似乎熟悉,却又不甚了了。因此特将其译法作一归纳,以便大家对其有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爱的回报     
赵德民 《江西教育》2004,(13):93-93
这些天.感情的潮水,一直在我胸中放纵地奔流。我怎么也想不到,我教了不到一个学期的初二(七)班的学生们,得知我因故要离开学校告别讲坛时,顿时如同炸窝的蜂群,围着我难舍难分,我走到哪里,这些可爱的学生们便尾随到哪里。我已记不清是多少次被推着、搡着、簇拥着回到教室里。“老师你不能走!”学生们喊着。他们有的站着抽泣,有的伏在桌子上哭。我手里.攥满了学生们塞来的一张又一张的“挽留信”。背  相似文献   

15.
刁荣普 《四川教育》2003,(10):43-43
这是我校课改实践们由衷的话语。这一思想的转变,得益于这一年的课改实践。望着那一本本张扬个性、凸显特点的学生成长档案袋,翻看着那制作得稚拙可爱的语学习的“四卡一袋”、“亲子拼图”和“小小艺术家”的作品,想到这些竟是一年级的孩子和各科老师、家长共同做出的“作业”,老师们不由自主地说:“孩子的作品比教科书还好。”  相似文献   

16.
一、诱趣——为“交际”渲染氛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而兴趣的发展,必然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氛围中,学生才会有说的欲望,才会说得好。以往的说话课,往往是“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听众”。实践证明,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应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敢说、敢想的学习氛围中。同时应形成一种师生、生师、生生多元互动的交际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来。如做“The wolf and the sheep”游戏,从儿童喜爱的动物人手,老师扮演成羊妈妈,学生们都是羊宝宝。面对疼爱自己的“妈妈”,学生们有了一种亲切感,有了一种新鲜感,有了一种可以自由表达的课堂交际氛围,每位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必然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老师     
阿碧 《少年科学》2011,(7):80-82
在学校里。老师要让学生们真正信颧和喜欢自己。可是一件需要智慧的技术活。在韩国东南部的大邱市,有二群新来的英语老师,“她们”就从来不用担心这个,因为只耍学生们一见到“她们”。就会喜欢上的。“她们”究竟是谁呢?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为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引领”、“帮扶”、“放手”三个层面,鼓励学生自改作文,为快速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一条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王啸 《学语文》2009,(2):18-19
过去关于课文的阅读理解是有所谓“标准答案”的。这种“标准答案”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背后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统一的一种人,于是出现了“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有不少老师为了体现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竭尽所能地运用充满魅力的鼓励性语言.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们满嘴涂蜜,即使学生回答离题万里,老师们也会来一句:“很好,你真有创意”之类的话。在老师“亲切”的“表扬”下,课堂的“多元性”是有了,但因此而“迷失”了文本所应有的阅读导向却是得不偿失的。你对我对大家对,你好我好大家好,似乎很民主很前卫,其实已矫枉过正,走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20.
梁小玲 《师道》2004,(10):22-22
如果用一个“一”代表学生,另一个“一”代表教师,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这使我惊奇地发现:原来一加一竟然可以大于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