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沁园春·长沙》注释二考“怅寥廓”毛泽东《沁园寿·长沙》中的“怅寥廓”,到底应如何解释,一直是个难点。80年代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第二册,对这一句是这么解释的:“[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深思而激昂的思绪。[廖廓]指广阔的宇宙。”这...  相似文献   

2.
《沁园春·长沙》中的“怅寥廓”的“怅”,以往流行的解释是“惆怅”、“失意”等义。今年第二期《山西师院学报》发表贾得爱的文章,指出“怅”的原意并非失意。许慎的《说文解字》释为“望恨也”。段玉裁《<说文解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已发表的词作中,以"沁园春"作词牌的有两首,即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和1936年的《沁园春·雪》。这两首词都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比较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1925年的词作《沁园春·长沙》以其宏阔壮美的意境、奋发有为的意向,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此作的独立意象,更使作品境界高标,是此词拓开描写视野、凝聚情感分量、涵蕴思想活力的重要成因。一、于独立处塑人物姿态毛泽东是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在《沁园春·长沙》中,第一个感染人们的意象便是抒情者的意象,而这个意象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怅寥廓”的“怅”字究应作何解释,比较有影响的是臧克家同志。他说:“对着眼前这些生机活泼的自然景物,谁能不感到宇宙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已发表的词作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有两首,即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和1936年的《沁园春·雪》,这两首词都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比较品读两首《沁园春》写景抒情的特点,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宽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远大的抱负以及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先来欣赏两首词的写景:  相似文献   

7.
<正>为虎作伥为虎作伥(chāng):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帮坏人干坏事,含贬义。该成语出自《太平广记》。"为虎作伥"经常被误写为"为虎作怅",应注意。"伥"即伥鬼。旧时迷信,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称为伥鬼。"怅",念chàng,意思为失意、不痛快。相信大家掌握这两个字的意思差异之后就能  相似文献   

8.
纵览已发表的全部毛泽东诗词,有一种非常鲜明的印象,毛泽东品味世界、观察世界所取的绝大多数是俯视和鸟瞰的视角。无论从《沁园春·长沙》(1925)中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念奴娇·昆仑》(1935)中的“阅尽人间春色”,到《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中的“又踏层峰望眼开”,还是从《七律·登  相似文献   

9.
在宋词中,有一类“戏谑词”常为论者所忽视。其实,这类词作在当时却是自成一体并颇为流行的。下面就“戏谑词”的情况谈几个问题:一、从“戏谑词”流行看词作所受民间文学的影响“戏谑词”,指的是那类带有滑稽、谐谑风味的词作。南宋初期,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曾说:“长短句中作滑稽无赖语,起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教材人民版《历史》第一册56贞“自我测评”有这样一个题目: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试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28年的历史来论证毛泽东的观点。不去阅读原文,我们就不能了解毛泽东此话的真实含义。毛泽东是在国共合作实现后、大革命兴起时发表这篇文章的。当时国共合作实现不久,党内存在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插图选入了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这幅手迹最后一句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课文中最后一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科书中这幅手迹与课文有“向”与“到”一字之差。这是为何呢?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所作,1957年1月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一直被专家学者认为、解释为设问句,本文却认为是一种(?)”的修辞方法,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近时有些分析文章认为姜夔《扬州慢》一词,使用杜牧冶游的典实与“黍离之悲”的严肃意不相配合,指出“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几句是“冶游狎妓”的口气,因而就断定这是一首“思想性很差”的词作。我们以为这样的评论未免失之偏颇。姜夔平生不得志,政治地位、生活经历决定了他的词作大多思想贫乏,内容空虚,情感肤  相似文献   

14.
沁园春 长沙     
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是毛泽东早期诗词中.流传最广、也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似文献   

15.
研究毛泽东的词,必须放在对豪放派词的研究的历史中来进行。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苏轼、辛弃疾、毛泽东豪放词产生的背景分析。二、苏轼、辛弃疾,毛泽东豪放词作的情感取向的走势分析。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毛泽东豪放词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南唐后主李煜在过着三年的囚徒似的生活中,用血泪泣成了一首首人间绝唱。他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也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词中帝子”。他的作品不多,但艺术成就却相当高,这与其词作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情感是词的灵魂,后主前期词作多写豪奢的帝王生活,与之相较,后期词的情感更为真挚感人。其词作中的真情,为后世词抒情功能的发展起了助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意象就是以特定的客观事物为载体,生动的表现出内心主观的情感。《姑溪词》中成功运用了大量典型的意象,其中以“酒”意象最为典型。李之仪词作中有相思浓愁之酒、重逢喜悦之酒、失意哀伤之酒。李之仪词作中“酒”意象的大量运用折射出他在人生道路上受到挫折后,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是“空无”不实的。佛教的这种“空无”观对苏轼产生了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是其在经历了政治失意、各种人生打击之后仍能从各种烦恼、束缚、痛苦甚至生死中解脱出来的主要方法,也是其对宇宙、人生思考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还是其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更是其词作中“梦”意象频现及清旷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最近,学术界对苏轼的豪放词提出了颇多疑问:如提苏轼是不是豪放词人?他有多少豪放词?如其说苏轼是“豪放”倒不如说是“旷达”,他仅有的极少数的六、七首豪放词,不过是“偶尔即兴”之作,如此等等。但细谙之下,又觉颇有值得推敲和思考之处,故不揣冒昧提出拙见,以与海内诸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苏轼有没有豪放词?有多少豪放词? 要谈苏轼有没有豪放词?首先必须弄清“豪放”的定义和标准,才能衡量苏轼的词作。“豪放”,在一般意义上讲,大都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见新《辞海》)的意思,但这对词作的含义似乎远没有具体阐明。  相似文献   

20.
黄静 《文教资料》2008,(30):11-14
唐五代是诗词关系最为复杂的时期之一,受诗歌的影响,唐五代词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初盛唐,多齐言词作,多歌诗,诗词混合;二是中唐,出现"依声填词"之作,但数量不多,更多的则是具有绝句风味的词作;三是晚唐,至温庭筠,诗词开始分界,但这种自觉的创词意识在当时并不普遍;四是五代,诗词分离,词真正走向独立,但"诗尊词卑"意识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