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铸造的银圆,很多人认为它到清代末年才在中国流通,早一点也认为鸦片战争之后才流通。如台湾陈秀夔著《中国财政史》就说:“自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随着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入侵我国,外国银洋,便大量输入。”查《清史稿》卷一二四《食货志》钱法门,也只说:“初,洋商麋集粤东,西班牙、英吉利银钱大输入,总督林则徐谋自铸圆抵制,以不适用而罢。嗣是墨西哥、日本以国币相灌输。光绪十四年张之洞督粤,始用机器,如式试铸,李鸿章继任续成之。……中国自行银钱自此始。”好像认为到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即道光后期外国银圆才大量输入。 其实这都没讲对。我在清代藏书家的文字里发现道光以前外国银圆在中国江浙一带流通的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一)黄丕烈的藏书题跋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清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人。他是清中叶的大藏书家、版本目录专家,写过大量藏书题跋。光绪十年潘祖荫收集他的藏书题跋编刻为《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六卷,民国八年缪荃孙等又增辑刻成《荛圃藏书题识》十卷《补遗》一卷,民国二十二年王大隆又辑刻了《荛圃藏书题识续录》四卷。这些题跋里有许多讲到他买书以及晚年卖书的书价,我用《题识》和《续录》通查了一遍,查到记载书价的有121条。其中说“白金△两”、“白金△  相似文献   

2.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撰明嘉靖三十三年周采刻本张元济跋傅增湘校跋并录黄丕烈题识又录张元济校"。四周双栏,九行十七字,黑口,单鱼尾。卷末有张元济、傅增湘手跋。兹录二人《跋》语如下: 张元济《跋》: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的周作人藏书题识三则,分别为:明万历刻本《尺牍双鱼》题识、明万历刻本《瑶笺》题识、日本庆安三年刻本《五老集》题识,以上手书题识未见录于《知堂书话》《知堂序跋》等周作人文集,亦未见录于现代学者辑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福寿全书》六卷,题"云间陈眉公辑",明刻本,半页八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复旦大学、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亦有藏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征求意见稿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均作明陈继儒撰。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华亭(今松江,别称"云间")人,诸生,年甫二十,隐居昆山,杜门著述,工诗文、书画,喜藏书刻书,当时刊行书籍求陈继儒作序者很多。陈继儒生于嘉靖三十七年,卒于崇祯十二年,年八十余。  相似文献   

5.
石菲 《图书馆杂志》2011,(3):83-87,52
韩应陛是清代咸丰年间大藏书家,由于可征文献很少,加之通行的几种韩氏藏书目录颇为简略,人们对其人其事所知无多。本文以整理点校邹百耐纂《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一书为基础,不仅从独自视角对韩氏及其藏书的面貌作大致介绍,更就与之相关的两部尚未公开发表的稿本《读有用书斋藏书志》与《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进行分析研究,较为充分地揭示了《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的固有功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绍甫,号荛圃,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氏,清代著名藏书家。其生活的年代,正是清代学风日盛的乾嘉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读书、藏书、刻书活动十分活跃。黄氏从20多岁开始藏书,一直到他去世,共收藏了大约二百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及大量的旧抄本、旧刻本。  相似文献   

7.
国家现存古籍善本总目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收录有山西大学图书馆藏的古籍善本340余种,其中孤本数种。虽数量不多,却也十分珍贵,此略作介绍,以飨读者。《詹养贞先生文集》《詹养贞先生文集》三卷明詹事讲撰,明万历二十六年詹德象刻本。半叶十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书前有万历二十六年冯梦祯序,后有金陵朱之蕃跋。钤有"太原叔子藏书记"、"耜轩主人藏书印"、"志闲居士"、"张"、"留为之宝"五方藏书印章。  相似文献   

8.
正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近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版本目录学家、教育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书法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同治元年(1876)举人。曾协助张之洞编《书目答问》。光绪二年  相似文献   

9.
古今藏书家大多是刻苦治学的学者,擅长整理图书的日录学家、校勘家,或热心于刻印图书的出版家,但一般也只是偏重于其中一两种.而同时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则首推黄丕烈.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荛圃、荛翁,号有抱守老人、荛圃主人、士礼居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学家、出版家.乾隆五十三年(1788)黄丕烈26岁时考取南京举人.嘉庆六年(1801)39岁入都,后归故里[1]12.  相似文献   

10.
罗鹭编《采山楼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收录了其个人所藏稀见清人别集20种,每种均撰有解题。较之近若干年出版的一些清人著作,《丛刊》是一部"小书";然基于其全部的藏书活动,衡其藏书实绩、究其藏书思想、察其藏书意义,《丛刊》又实为一部"大书"。《丛刊》是当代民间古籍收藏与保护的重要收获,必将在藏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简要叙述梁溪词人余一鳌生平及存世词目;阐述其藏书来源、聚散及流失;以苏州大学图书馆藏余氏墨笔题识、藏印为例,管窥余氏藏书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缪荃孙在我国图书馆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缀望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于民国8年(1919)。他在史学、金石学、目录学、考据学、图书馆学诸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图书出版、古籍整理及近代图书馆事业诸方面均做出过重大贡献。本文拟仅就缪荃孙在我国图书馆史上的贡献作一番探讨,以就正于大方之家。一、典衣购取,知交通假:一位著名的藏书家缪荃孙首先是一位藏书家。要论述他在我国图书馆史上的地位,须从其藏书谈起。因为我国的图书馆史,首先是一部藏书史。从历史上看,许多藏书家都是在祖、父辈打下的基础之上进一…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罗振玉的了解.通常是他在古文字方面的成就。其实,罗氏在图书收藏方面亦有突出贡献。罗氏晚年在旅顺建藏书楼,藏书10万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之一。罗氏不仅藏书.而且暇时亦好读书研究.同时随意疏记.留下了大量藏书题识,嗣后,其孙继祖汇辑成《大云书库藏书题识》.我们从中可以较全面地了解罗氏的藏书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近代学者缪筌孙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大家,这是人们的共识,他一生购书、藏书、读书、校书、刊书、著书、编书孜孜不倦,其主办江南、京师两大图书馆,为功尤巨.他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艺风老人年谱>录止宣统三年,而他卒于一九一九年,有八年之久未录,兹据<艺风老人日记>(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本)将其民国以后书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识后》写作背景及版本状况《徐忠勤公遗集识后》(以下简称《识后》)是我国近代藏书家徐坊之子徐锺蒧为徐坊作品集写的一篇序跋性文字。徐坊(1858—1916),字士言,又字矩庵,号梧生,又号蒿庵,山东临清人。生于官宦世家,年少时纳赀为户部主事。后得尚书荣庆推荐,超擢国子丞。徐坊一生饱读诗书,同时又嗜书如命,其居京书室"归朴堂"藏书甚丰,是当时一位颇负盛名的藏书家,在读书人中间很受尊重。宣统元年(1909),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成立,当时著名藏书家缪荃孙和徐坊被分别任命为正、副监督(相当于正、副馆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坊"旬日连上五封事,俱不报",随后弃官在家。1913年9月,他在清帝退位后进身小朝廷,获御前进讲资格,给博仪讲授十三经。1916年8月30日徐坊病逝,溥仪追赠其为太子少保,谥"忠勤",其作品结集为《徐忠勤公遗集》。  相似文献   

16.
《士礼居丛书》刻主黄丕烈晨光黄丕烈(1763—1825),字荛圃,一字承之、绍武,号复翁、后来主人、秋清居士、知非子、抱守主人、求古居上等,清代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中,卒于宣宗道光初。26岁得中举人,官分部主事。自以怀才不遇,辞百而...  相似文献   

17.
《里堂书品》(以下简称《书品》),抄本,浅绿格,每叶11行,每行24字。卷首目录题为"里堂焦氏书品",下署"廷琥手录"。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名为《里堂书品》。郑伟章先生在《文献家通考》中曾说:"(焦循)藏书多有题识。其子焦廷琥辑为《里堂书品》五册,系雕菰楼绿格抄本,有题跋之作四百四十九篇,多集部书。"以为该书是焦循的"题识"之作。其实,原书共十册,现存五册,故见于目录者有"四百四十九篇",而正文只存一百六十七篇。如果该书为焦循所作,尽管是残本,也必将成为研究焦循学术、尤其是文献学成就的重要著作。然细加考核,令人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中国藏书文化史的研究中时有佳作间世,然而最令笔者击节的当推徐雁、谭华军整理的《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纪事诗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以下简称“史传”)和徐雁、王燕均主编的《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以下简称“读本”)。这两部共约93万余字的恢弘的中国藏书史史料著作不仅倾注了以年仅28岁的青年学者徐雁为首的一批青年学者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藏书文化的巨大心血,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她们与李希泌、张椒华编的《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中华书局,1982年)交相辉映,互为补充,构成了80年代以来中国图书馆史史料整的三大杰作,并且代表着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史史料研究的最新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康輶纪行》十六卷 附:《识小录》八卷 姚莹撰 姚莹,字展和,号石甫。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年(1785)生,咸丰二年(1852)卒,年六十八岁。嘉庆十三年进士。历官至湖南按察使。鸦片战争时,任台湾兵备道,颇留心于世务,后以抗英获罪系狱。道光二十四年,以同知、知州至四  相似文献   

20.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撰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辑有《词综》36卷、《明诗综》100卷。他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和他嗜好读书、聚书分不开的。他生前拥有藏书八万卷,其藏书处曰“曝书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