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归属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反映,积极的学校归属感将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学校生活.在学校归属感的形成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提高学校归属感的水平,有些因素则会阻碍学校归属感水平的提高.高等院校的多校区办学模式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并力推动下形成的,这种办学模式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塑造过程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校园欺凌的发生与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有关。对西部五省的4744名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越高,校园欺凌行为越少;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负向学校归属感,进而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实施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创建关心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校园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是指大学生能够并愿意把自己看成所在大学的一员,对自己所在大学表现出认同、喜欢、依恋,愿意在该学校学习、生活,并希望自己能被学校及老师同学接纳的一种心理感受。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会发挥重大作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主要与学校知名度及学校环境、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和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就应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完善教学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学校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重任。地方本科院校往往具有浓厚的地缘特色和地域性历史内涵,这一点在其校园精神中能够鲜明地体现出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各院校可以结合本校的校园精神设计一系列课程和教育内容,激起大学生对母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学校归属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反映,积极的学校归属感将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学校生活。在学校归属感的形成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提高学校归属感的水平,有些因素则会阻碍学校归属感水平的提高。高等院校的多校区办学模式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并力推动下形成的,这种办学模式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塑造过程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材.教法》2017,(5):113-120
减少校园欺凌行为、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学校与非新教育实验学校进行配对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并比较校园欺凌、学校归属感的现状以及相关效应,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频次较低,其学校归属感整体较强。校园欺凌与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两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显著的影响。新教育实验所创设的理想校园令学生更少地遭受校园欺凌,增强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对学生学习表现的积极影响显著且稳定。确立与新教育实验精神相通的学校宗旨,借鉴新教育实验思想和实践,对学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陕南某地方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困扰和校园归属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究三者各自的特点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人际关系困扰对校园归属感的影响,为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校园归属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萌  赵伟 《江苏教育》2022,(32):43-45
改善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是一个涉及学生、班级和学校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进行探讨,从中发现班级氛围、学校归属感和道德判断能力是影响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从班级氛围、学校归属感、道德判断能力3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承担着特有的职能.这就要求高校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而要达到和谐校园所要实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学校良性协调发展的和谐状态,首先应使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利益矛盾得到有效协调,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实现由普通校园主体到和谐校园构建主力军的角色转变,才能推动和谐校园构建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能引导学生形成对学校的向心力,在学校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学校和教师可以从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精神归属感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和引导学生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构建和谐大学校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处于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状态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一环,构建和谐校园要坚持一切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高校应该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网络调查平台,对我国48所高校、共计59372名大学生进行了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不产生直接影响;院校声誉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正向影响。为此,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和谐校园;加大校园支持力度,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培养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和谐校园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应该有新的思考,特别是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培养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校园标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现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校园标语的分类、校园标语的功能和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勤工助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现如今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勤工助学对构建和谐校园作用,希望以此来推动勤工助学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搜索引擎和网络多元化发展和聊天交友工具的普及,以及日益低廉的电脑价格,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处在了一个充斥着网络文化的环境,这种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把握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便可以营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周守勤 《广西教育》2012,(26):29-29
对于中学而言,幸福校园是指具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科学的育人方法、健康的身心发展等要素的校园。它使生活、学习在这里的学生时刻感受到幸福,并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幸福校园的基本理念就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同时兼顾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杰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159-161
大学生校园安全意识在学校、老师以及社会的教育影响下存在着明显强化的倾向。校园安全,这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遇到安全问题时的应对方案。因此,我们认为需要对大学生安全意识进行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吕益萍  邱耀 《职教论坛》2005,(25):56-57
学校与学校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化校园的内涵是尊重、鼓励和发展学校的独特性和优势,其对立面是模式化校园.个性化校园从本质上来说是扬长,发现学校的优点并且予以积极的发扬,这是个性化校园的基本特征.因此,建设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校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个性化校园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与学校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化校园的内涵是尊重、鼓励和发展学校的独特性和优势,其对立面是模式化校园.个性化校园从本质上来说是扬长,发现学校的优点并且予以积极的发扬,这是个性化校园的基本特征.因此,建设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校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个性化校园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