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的构建,和谐人格由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三部分组成,其中智慧人格是基础,道德人格是核心,审美人格是升华。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使大学生整体人格结构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2.
教师道德是教师人格的灵魂,规定了教师塑造人格的标准和方向,是教师塑造智慧人格的基石,影响着教师智慧人格的教育价值.师德也规范着教师审美人格的形成,自觉地调节着教师审美人格各种因素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审美人格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性,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具有和谐、个性、自由、超越与创造等特征。审美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同时审美人格介于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之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人格或具有理想性质的现实人格。审美人格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终身性。审美人格的评价主要有两条原则,即共同性与差异性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  相似文献   

4.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人格、道德人格以及法律人格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使大学生人格出现不和谐音符.文章从政府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学校筑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网站"、思政课教师注重人文情感教育、大学生自觉提升网络审美情趣等四个方面论述采取干预对策,塑造网络视域中的大学生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教师人格的具体内涵,指出其现代价值体现在学生人格发展的向导、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引领社会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其面临的现代迷局是"师道"与"尊严"的尴尬、人格的物化和价值的迷失,提出其现在构造应包含健康人格、智慧人格、审美人格、道德人格、和谐人格五大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建设,应当从中国传统人格修养中汲取营养。儒家道德的人格典范设计、道德修养培育、强调历史责任及道德的躬行践履,在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塑造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儒家人格精神的转化必须借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在塑造青年学生和谐人格的过程中,应该把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关注同龄伙伴关系统一起来,建立"四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要弄清道德人格美 ,首先必须弄清人格、道德人格、人格美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人格是一个具有较宽泛意义的概念 ,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含义。我们这里所要研究的人格 ,就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即人格是指道德人格。所谓道德人格 ,是人格在道德上的表现 ,是个体在一定社会中的道德尊严 ,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道德品质及品格的总和。人格与美总是密切相联的。美是人格的需要 ,美是人格的光辉。美的人格是和谐的人格 ,正是在这种和谐中 ,人格的智慧、力量和道德情操才得到了升华。人格若缺少了美 ,便是一个不健全、不健康、不道德的人格。因此可…  相似文献   

8.
审美人格是关于人格发展状态的预设和期待,是人格发展的较高境界,同实用人格是相对的。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主要有三个障碍:片面强调理性主义教育;强调共性要求,忽视大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价值取向功利化。因此,大学生应该使个体心理结构的知、情、意三层面平衡发展,形成审美化的心理行为模式,从而塑造出全面和谐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人格是当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和谐人格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具有丰富内涵,其作为一种和谐的人格形态,与和谐社会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文章通过呈现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现状,透过各类道德"失范"问题,进一步剖析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迫切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伦理学相结合的视域下,探索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生力量 ,应当具有健康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 ,是我国高等院校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依据“健康人格三要素”理论 ,当代大学生必须在道德、智慧、意志三个方面铸造自己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生态人格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人格,生态人格教育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博大的生态整体胸怀、强烈的生态道德关怀和诗意的生态审美情怀;其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时代“诗意的栖居者”。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理想人格以二重性的良知为哲学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个性表现,以伦理品格和审美品格的高度统一为价值标准,是道德修养与审美自由的统一。它既注重个体情感愉悦、追求精神自由与超功利又追求与天地为一的境界。“谦谦君子”、“狂者胸次”、“圣人气象”是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也是王阳明理想人格内涵的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整体人格的追求和培养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审美教育是生物学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全的人格教育,是体现一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完善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实施新课程 ,最基本的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进步 ,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因此 ,张扬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 ,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 ,也是新课程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诗意德育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诗意言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涵养诗意情怀、发展诗性智慧、形成诗意品质、积淀诗意语言的归真、求善、至美的德育。学生积极人格发展召唤诗意德育,诗意德育也发挥着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功能。实现这种功能的策略是在生活的诗意中历练学生的积极人格;建构家庭、学校、社会三元融合的诗意德育体系;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自由精神,促进诗意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与和谐人格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和谐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倡导审美化道德教育,利用隐性道德教育资源,发挥道德教育的心理建构功能,构建“引导-陶冶~学生自主体悟-内化-成就德行”的生活道德教育机制和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良性互动的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7.
编辑人格维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人格是编辑主体在从事编辑活动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编辑的人格维度包括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和审美人格.编辑只有在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和审美人格三个方面和谐发展才能塑造成理想的编辑人格,达至人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当代人格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格困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是其主要表现。摆脱人格困境的出路在于建构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因而成为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教育在审美人格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基础,确立审美人格发展最基本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古代审美哲学思想的演变为基本线索,从古代审美心理的本质特征、美学范畴中的美德关系和美德结构等三方面论述了传统美学思想中道德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其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审美价值体系以道为根本哲学基础,以人格建构为价值主体,以美德统一为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汉人集中体现于各体类赋文中的审美心态为论题,探求以理性、求全、夸饰为尚的汉赋审美心态,正是生成于汉赋特殊的象类式铺陈的感知表现方式,及汉代赋家居于各种政治道德人格和文化人格之中的审美人格,进而讨论汉赋三体对先秦以来文学表现范式的发扬光大与集成创发,以及随东西汉之分而发生的语体、气性、风格迁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