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今天下午的一节写话课,我和学生做了一项“复印”的游戏,就是老师每做一个动作,便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并用笔“复印”下来。我感觉这节课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首先,我从教室门口走上讲台,有位同学马上说:“老师从  相似文献   

2.
呜呼!转笔王     
开学没多久,就有一股可怕的浪潮席卷了我们班,不论帅哥还是靓妹都对转笔“情有独钟”。课堂上便成了杂技公演,老师三令五申,禁止转笔,但“转笔运动”仍蓬勃发展。班主任大发雷霆,遂立下军令:“今后不准再转笔,倘若发现,一顿‘青椒炒肉’!”  相似文献   

3.
<正>初三上学期的一天,我漫不经心地转着手里的笔,听班主任宣布,同学们按投影上的名单结成学习小组。他在讲台上意气风发地谈学习小组的好处,说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听着有些头疼,转笔的速度慢了下来,很想跟老师说:“我并不需要学习搭子。”因为初中毕业后,我就不打算继续读书了。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上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教师听完某个同学并不精彩的发言后,便问其他同学:“他回答得好不好?”其余学生知道这个时候老师要他们说“好”,于是便投其所好,大声说“好”!接着老师说:“让我们为这个同学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笔留心观察了一下,不少学生的鼓掌显得很不情愿,只是象征性地动了动手,课堂上的掌声也不那么热烈。  相似文献   

5.
    
5月13日 晴 “叮呤呤……” 上课铃响了,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这时李明同学大叫起来:“老师.我的一支钢笔丢了。”同学们听后窃窃私语起来。老师说:“下了,课再解决这件事.现在上课。”下课铃终于响了,老师向丢笔的李明同学走去。李明同学说:“上节课钢笔还用得好好的.一下就没了。”最后老师让同桌互相检查书包,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的我比较笨,到上小学时还依然分不清楚左边右边。后来,我知道了写字时执笔的是右手。可体育课排队时老师喊“向右看齐”,我总是自然地向左看齐,因为写字永远无法与排队同时进行,手上没有笔,我无法在短时间内搞清楚哪是左哪是右,为此我很难过。又有一次老师喊:“向右看齐!”我很没信心地将头转了个方向,接着就听到同学们笑起来,便知道自己又错了。可这次我有个新发现:我转过头时,和左边的同学正好面对面——他当然也在笑我,他笑的时候牙齿露了出来,一根韭菜赫然盘踞于他的牙缝。我马上向老师指出了这一新情况:“老师,他没刷牙!”于是大…  相似文献   

7.
<正>开学没几天,小宇就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大放异彩”:靠着一双似睡非睡眼,时常瞒天过海,在课堂上“神游千里”;凭着一张似动非动唇,偶尔隔空传音,在自习课上“妙语连珠”。每天上课,我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处理他与同学间的纠纷——“老师,小宇把我的橡皮切成了八块,还扔进了垃圾桶!”“老师,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宽容     
宋珗昊 《小学生》2010,(4):25-25
一位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这位老师发现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这位老师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说着,老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那位同学,随便拿别人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9.
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个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会从钿处着笔,能收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效果。比如课堂上老师的一声鼓励,普通之至,但故事若是发生在你生日之时,这一声鼓励也许便成了不同寻常的厚礼,又如晚上父亲端来一杯热茶,平常不过,但一位同学从父亲生病时送来的一杯茶里,却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殷殷期待与严中见慈的深况父爱。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则学生随笔,现摘录如下:在某堂课上,老师讲了一道“难而又难,弯子绕了又绕的题目”,问同学:没有听懂的举手。全班同学神情木然,没有一点回音,大都右手插进口袋,左手捏着笔在漫无目的地转悠。老师自语:好吧,大家懂了,往下讲。下面一道是没有什么弯子的熟题,老师讲完后又问同学:听懂的举手。全班还同先前一样没有应答,只有右手插进口袋,左手捏着笔继续转悠的动作。老师又自言自语道,没有听懂我再讲一遍,于是又滔滔不绝讲了两遍。看后令人不禁哑然失笑,由此也不难使我们想到很多教学上的问题。显然这是一堂与“高质量轻负担”等课改要求…  相似文献   

11.
幽默     
一位美术老师小有名气,某报上刊登了一篇较大篇幅的访问他的报道,并附上了他的照片。于是该老师在课堂上自吹“:最近总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你真行,上了报纸还登了照片……”一学生问:“是寻人启事么?”从此,美术老师再也不在课堂上吹牛了。寻人启事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  相似文献   

12.
在我班的“知识角”里,每天都能看到学生新添上的一笔。“好读书,读好书”是我与学生的一个约定,谁读了一本好书或好文章,就把书名写在表格上,这样做的目的是:1.告诉大家我读了这本书或文章;2.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或好文章。“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章中的人和事物总是饱蘸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上的同学爱读课外书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抓住这一点我又及时开展了“读好书,写读后感”的活动。这一下班上很多同学开始发愁了,以前可从没写过读后感,这读后感该怎样写呢?课堂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自上学起,我就不喜欢发言,每逢老师提问,尽管我能回答,也想回答,可总把头埋得很低,生怕老师叫到我。不为别的,只怕说错了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我习惯于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直到有一次……那是上语文课的时候,课上到一半,忽然静了下来。不用说,肯定是老师提问了。老师锐利的目光在我们头顶上来回扫着。我抬头一看,很多同学早已把手高高举起来了,怎么老师还在四处“扫描”呢?我赶紧把头埋得更低。这时,老师说话了,她的语气很和蔼:“还有没有别的同学愿意回答?勇敢地举起手,答错了也不要紧。”看着书上预习时写下的字迹,我忽然有了一种举手…  相似文献   

14.
王媛媛 《辽宁教育》2022,(20):90-91
<正>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工作结束了,家人都已入睡,我手执一杯茗茶,坐在电脑前,记忆的闸门缓缓开启。从教十六年有余,我与学生之间有很多平淡却美好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让我在回想时热泪盈眶。宽容“老师,我笔袋里的笔不见了。”“老师,我的笔也少了好几支!”“老师……”午间活动后,班里发生了“丢笔事件”。回想一下,那时我在教室里午休,中途出去过一次,班级里有几名值日生在清扫卫生。排除了外班学生进入教室的可能,我询问了那几名值日生,每个人都否认自己拿了同学的笔并且可以相互证明。  相似文献   

15.
下去吧     
有时候,怀疑让人裹足不前。有一天下大雨,体育课没法上,老师带我们在教室内做游戏。他在黑板上画了个圆,说:“谁再来添几笔,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圆代表太阳?”太简单了,同学们纷纷举手。老师随便点了一个人。这名同学兴致勃勃走上讲台,开始在圆圈周围添小线段,像太阳发出的光芒。不料,老师在一旁笑道:“第一笔就画错了!”这名同学一愣,怀疑地望着老师。老师说:“下去吧!”他就下去了。老师擦掉小线段,回头问:“谁再来?”又一名同学大步流星走上讲台,拿起笔,开始在圆旁边画树。老师笑道:“有这么干的么?”这名同学也是一愣,继而回头瞅老师。…  相似文献   

16.
神行太保:各位朋友,第5期《超级采访》布置了“小学生迷恋网吧现象”的采访任务,今天就让咱们来看看太保整理的小记者们的报道。袁健棋:就在今天,我们班又有一大批去网吧的同学被抓进老师的办公室。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同学被老师逮住。去网吧的同学实在太多了,老师总是逮不完。老师一提起这些同学,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嗨!甭提了,以前我还以为他们挺可爱的,费尽了我的心血,可到头来,他们竟然这样让我失望。”(545300广西融安铁路小学六〈3〉班)温悦:“你给我滚——出——去——!”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发出这样一声怒吼。而那…  相似文献   

17.
李云萍 《教师博览》2006,(11):54-55
“老师来了!”随着一位同学的尖叫声,热闹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快步走到教室门口,用严厉的眼神扫视了一遍,只想把那些还未进入“状态”的同学一个不漏地抓出来批评一顿。情况好极了,全班同学因收到“警报”都肃然端坐,顿时,我的心里升腾起一种成就感。然而,感受着每个学生望我时畏缩的目光,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一种异样的感觉又突然涌上我的心头——隐隐约约觉得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那句“老师来了”仿佛就像“狼来了”一样惊响于我耳际,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终于,一位同学周记上的话惊醒了我:“老师,我们都知道您是一…  相似文献   

18.
扭腰的豆芽     
“啪哒”,老师点击了鼠标,“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几个字便应声出现在屏幕上,“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一声叹息。这是老师在教我们体验作文,居然要用左手写出这几个字,我连用右手都不娴熟,还用左手……这不是比登天还难吗?“开始!”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动起手来,我环视四周,有的同学正在作业本上一笔一划地雕刻;有的紧锁眉头,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大笔一挥,颇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势,不过,那也是在练“甲骨文”吧。好,我也开始动手!拿起笔,平时在右手上温顺地听我摆布的钢笔这时却不听使唤,轻飘飘的,没有一点重心,手也不住地发…  相似文献   

19.
笑话     
《好同学》2004,(12)
课堂呼噜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讲得聚精会神,而下面却有一个学生睡着了,这时旁边有个同学拍了拍他的头:“喂,醒醒,老师提问你呢!”这位同学立马站起来,对着老师问道:“老师,什么?”还有一次,一位同学睡着了,本来也没有什么的,但有一位同学和他  相似文献   

20.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听了他们的话,我就从教师的用心之良苦、工作之敬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