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学生自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目的,一是预习新知识,二是提高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设计自学提纲时应考虑以下五性。下面以六年制第七册部分教材内容为例加以具体说明。一、启发性。着眼于启发学生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来解决新问题,总结新方法。例如,辅导自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一节时,从“启发性”的要求考虑应设计以下提纲。 1.看竖式口算结果。 4)24 2)86 7)89 6)300 5)158 2.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6÷2=3,60÷20=(),你是怎么想的? 4.看例1,思考下列问题:(1)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算式中除数和被除数有什么特点?(3)右边虚框里的算式是什么意思?(3)竖式中是从被除数哪里除起的?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相似文献   

2.
位数除两位数是五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时,应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具体教学过程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1.运用类推法,教好准备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乘法知识,利用原型启发来进行类比推理: 由2×3=6→20×3=60(原型) 类推 6÷3=2→60÷3=(20)然后用实物操作进行验证。每个学生拿出6捆小棒(每捆1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让学生懂得6捆表示6个十,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所以得20。)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1.记忆。要求学生记住:①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够除的,要先除十位数上的数。②读除法算式中的两种方法。如26÷2或2),可以读作26除以2,也可以读作2除26。③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④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⑤一位数除两位数,计算熟练以后,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⑥一位数除多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  相似文献   

4.
对于计算教学,教师们曾评价为“枯燥”,孩子们也说“没劲”。确实,计算教学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新课标如一股春风,吹活了计算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使它呈现出“鲜活”的景象。前段时间,听了两节计算课,内容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两节课因设计思路的不同,教学效果之差别也就十分明显。一、两个案例设计对比[案例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动笔计算四道习题,复习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45×633×846×2073×402.自学课本,出示自学提纲。(1)两位数乘两位数24×16,竖式计算分三步,分成哪三步?(2)第一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路子,我们于1985年下半年至1986年上半年,在银川十五中初三化学课教学中,试行了以狠抓基础、培养能力为中心,以自学、实验为主要内容的“自学、实验、讲授、练习”四环节单元教学实验.现将实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基本做法(一)自学自学是“四环节”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主要步骤是:1.印发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的自学提纲.提纲以基础题为主,适应配合一些综合性题.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安排两课时讲完,第二课时自学提纲如下:(1)启普发生器由几部分组成?(2)锌粒和稀硫酸各从什么地方放入?(3)反应在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19页例4、第20页例5。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知识。  1出示“准备题”:5628÷67 (请一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余同学“开火车”口算)。  1.5÷5  0.42÷7  2.8÷14  0.36÷18  0.56÷4  9.6÷6……  (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讲评演算的准备题。)  2投影演示:填写下表:(课本“复习题”)被除数15150除 数550500商3  填完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1)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2)运用了什么性质? …  相似文献   

7.
提出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情况,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是什么,做到胸中有数。学生在学习中就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导学提纲。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导学提纲的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循序渐进,达到自学的目的。   自学辅导。课前将导学提纲发到每个学生手里,自学前,教师采用多样的引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自学课本。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点拨启…  相似文献   

8.
“自学辅导法”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以教材为依据,借助参考资料、工具书等。学生独立或半独立的掌握新的知识,获得技能的课堂教学。下面通过“自学辅导法”教学的几个环节,谈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引导学生自学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所谓教学,就是指教师教会学生所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摆正“教”与“学”的位置。我认为:“教”是手段,“学”是教的目的,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自学,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可是,在实践中,往往又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读书自学以后,提不出什么问题。这是不是学生把教材的内容全部理解和掌握了呢?从一般的情况来分析,是不可能的。这只能说学生还没有深入教材,深入内容。因此,从教者方面来说,我不仅在讲新课之前,总要运用上堂课的内容导入本堂课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围绕教材,出示自学提纲(编写自学提纲,我遵循了这样三条原则:第一,反映本课堂的重点;第二,纲目明确,能体现出教材的脉络;第三,要有趣味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在出示自学提纲时,我还有意的暗示教材的重点、难点、设  相似文献   

9.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逐步养成预习习惯,并从中摸索到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1.课前读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本了解主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了解本课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发展。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题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本,之后,让学生踊跃发言,汇报预习情况,教师据此整理成提纲,出示在小黑板上。(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2)为什么要通分?(3)怎样通分母?(4)如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5)异…  相似文献   

10.
一、基础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为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打下基础,练习的重点是一位数的乘法,着重训练学生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多位数,逐步向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过渡。例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15×2 25×4 86×1 93×0 125×8 2.先计算下面各组题,再比较各题之间怎样进行变化。(1)8×1和8×10 (2)12×4和12×40 三、过度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排除难点,减缓“坡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例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第五册第三页例2:“32÷2=16”的教学是在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例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够除的,要先除十位上的数”以及竖式的写法。例2主要解决“十位上除有余数,要把十位上余下的几作为几十与个位的效加起来继续除。”这既是例2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实破这一难点,动手操作、形象类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1)按准备题指导学生操作——先分单根小棒,再分整捆小棒.(2)填空:6是由( )个一组成的;60是由( )个十组成的;6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3)用竖式计算24÷8,56÷7.出示例1改编题:把2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根?分步进行教学:(1)指名列横式和竖式:26÷2,226~(1/2).(2)让学生拿出2捆(每捆10根)又6根小棒,要求把它平均分成2份.(学生分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先整捆分,再单根分,然后合并;二、先单根分,后整捆分,再合并;三、先拆捆,后单根分,再凑捆.)(3)教师分别让上述三种不同分法的学生口述分棒过程,并引导全班学生作出比较,肯定一、二两种分法比较简便、合理.(4)教师按第一种分法分棒操作,用谈话方式讲述计算过程:要先除什么数?(要先除十位上的数2)2个十除以2得几个十?(得1个十)这个"1"(商)要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要写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2的上面)再除什么数?……除完以后,要让2~3个  相似文献   

13.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又是短暂的,有限的;学生的“学”却是长久的,无限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学。语文教师是这样,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现以“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感知新材料,明确“学什么”和“教什么”,克服小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得出感性材料。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2)学生观察以上各题,提出一个“为什么”。 (3)教师指出: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不变呢?现在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2、研究新教材,注意“怎么学”和“怎么教”,克服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法指导的不良倾向。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重点问题。 ①“从上往下可以看到,6和3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还是2。”——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文字题可分为简单文字题和复杂文字题。简单文字题只含有一步计算,运算方法明显,学生容易掌握;复杂文字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文字题复合而成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难于理解。如果把语文中的缩句法运用到数学文字题教学中来,学生就易于掌握。 例如:“4乘以9.5的积加上27.6除以6的商,结果是多少?”首先教学生找出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学生根据已有的语文知识很快找出主语——积,谓语——加上,宾语——商,教师板书“积加上商”。然后要求学生在句子中找出积是什么?(4×9.5),商是什么?(27.6÷6)。最后让学生把积(4×9.5)与商(27.6÷6)分别代入缩的句子里面,就得4×9.5+27.6÷6。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自学,靠自己学”的教导,进行编自学提纲的尝试,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语文科的教学质量.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编自学提纲的尝试呢?为了搞好启发式教学,我们深入到学生中做调查.学生反映说: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不具体,难的课文看不懂,易的课文没看头;课前缺乏预习,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结果是启而不发.学生反映的问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要抓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指导要明确,要有具体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决定编写自学提纲,每一课教学之前,把这一课的自学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在此基础上改革课堂教学.一学期来,高中一年级编了十五课自学提纲,占全期课文的百分之八十.高中二年级编了十一课,占全期的百分之七十四.编自学提纲之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呢?  相似文献   

16.
阅读了《湖南教育》1989年11期《这样的课教得好还是不好?》以后,我认为这样的课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认真研究和评议。这样的课教得不好。它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一、没领会教材意图,未能较好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一位数除两位数”(五年制第四册)按所得的商来分有两种情况:商是一位数,或商是两位数。由于商是两位数,便会产生以下几种情况:①被除数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如36÷3;②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后有余数,这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除而没有余数的,如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关键。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片断 ,很值得我们借鉴。1 填写下表 :被除数 1 5 1 5 0除 数 5 5 0 5 0 0商 3  先让学生填表 ,然后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师 :根据上面的规律 ,能否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你是怎样想的 ?( 1 ) 2 1 4 .5÷ 1 5 =1 4 .3( 2 ) 2 1 .4 5÷ 1 .5 =( 3) 2 .1 4 5÷ 0 .1 5 =( 4 ) 0 .2 1 4 5÷ 0 .0 1 5 =学生先独立思考 ,然后全班交流。生 1 :第 ( 2 )式和第 ( 1 )式比较 ,被除数 2 …  相似文献   

18.
“128+4”是一位数除三、四位数教学中的重点例题之一。这道题仍然采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但被除数已由两位数扩展到了三位数,这就是本课教学要认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作好准备为了新授的顺利进行,教师可提出如下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和准备:(1)128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叙述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计算1254、844。二、以旧导新新知的导人,如果能灵活、自如和有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就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轻松而愉快地进行。在学生回答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从“表内除法”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被除数的位数增加了,那么,在计算过程中怎样商、除的顺序如何,商中间、末尾的0怎样处理?教师要准确把握知识的链接点,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及掌握。一、扣住计数单位与数位,掌握口算求商的方法在学习“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学生掌握了把整十、整百数看作几个“十”,几个“百”进行计算的思维方法,就是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算理的基础。如:60÷3,可以这样想:6(个十)÷3=2(个十)(表内除法),即60÷3=20。同理:600÷3=200,6000÷3=2000……。但是,在应用“十”“百”做…  相似文献   

20.
(一)布置预习,思考重点。新课前,根据教学重点设计预习思考题。如教六册“两位数除多位数”中的“80÷18”,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布置预习时,可利用课本上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除数“18”上面的虚线“20”表示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