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我国的又一伟大成就,是高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是中国人民的又一壮举,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后,给邮品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仅印有“航天员头标和发射架图片的邮品,其销售额就在2000万元以上”。然而,曾在酒泉基地工作的高魁认为,自己设计的航天员头标和拍摄的发射架图片被侵权使用。3月29日,刚接到复员通知的高魁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赶到北京,准备打一场维权官司。  相似文献   

3.
王震亚 《中国德育》2005,(11):57-61
“神六”飞天,举国欢庆。经过5天成功飞行后,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安全返回地面,这是中国致力于成为全球太空大国的新篇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标志,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可以说,“神六”飞天给德育工作提供了契机,有助于德育工作创新,使其更具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知识性和强烈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国道德教育的目标主要存在着“高、同、空”现象。“高”就是指道德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超越现实,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中小学生道德实际;“同”就是指共同化,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严重地脱离了中小学生的年龄实际;“空”就是指德育目标一般化,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指标。目标的“高、同、空”势必带来道德教育内容的空洞。  相似文献   

5.
6.
近三十年来.人们对学校德育议论纷纷,其中最突出的批评就是“德育实效性低”。基于这样的“共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即希望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德育实效,使我国学校德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7.
8.
幼儿阶段是人生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幼儿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它与幼儿健康的身体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9.
肖治国 《湖南教育》2002,(14):46-46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学校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要以学校为主体,发挥核心作用。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三支队伍。其一,政教处、团支部、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组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队。政教处、团支部发挥专管职能作用,制定规划,组织大型活动,进行评比验收。班主任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基层、最关键的岗位,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政治老师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前途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纪律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构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体系时,必须贯通古今,融合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以适应我国进入国际化经济轨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斯思 《中学生英语》2005,(11):17-18
北京时间10月17日上午,“神舟六号”安全而成功的返回标志着中国第二次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在经历了115小时32分钟的飞行之后.“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按照预定计划。栽着两位飞行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凯旋归来。  相似文献   

12.
13.
一、"德育三化"模式的产生背景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原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高大全"、内容"假旧空"、方法简单无力、评价主观模糊、实效性差等问题,宜宾县把德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实践,总结提炼出了"德育三化"模式,即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活动主题化,德育评价情境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9月25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顺利升空,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海内外炎黄子孙倍感骄傲和自豪!以“神七”问天为情境设置问题,必将成为中考化学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9月25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顺利升空.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海内外炎黄子孙倍感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生本德育”产生的社会背景动因,从德育理念、思想、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学校“生本德育”的实质和作用,并提出了当前学校德育必须实施“生本德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通过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这一重大事件的了解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爱科学、爱航天事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关于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学生沉迷于“网游”、学生诚信危机、学生社会道德缺失等问题频繁见诸报端。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与家庭教育的原因。笔者仅从学校德育这个维度就其成因和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