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的学者对司汤达的研究,都离不开他文中所表现的“意大利情节”。可以说司汤达对意大利的狂热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纵观他的生平和著作,可知他的意大利“狂热症”离不开他的家庭以及他的意大利经历。文章就上述因素来分析司汤达的意大利“狂热症”。  相似文献   

2.
年届40的他,深邃的双眼,却离不开那高深度的眼镜,身怀“绝技”的他,却总那么随和、朴实和不多言笑。正当特区同龄人热衷于经商攒钱,他却离不开那心爱的实验室,天天操起他的试验和图谱,默默地热衷于他的化学科学事业,在“原子簇”中凝聚他的青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他就是年轻的化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委首届“跨世纪人才计划”专家、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郑兰荪博士。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人生悲剧既是他个人性格气质与文化传承的矛盾冲突所致,又离不开他个人所处环境的影响,其中更重要的是前者。他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游移,不能果断抉择;他性格中激昂热忱与内敛隐忍兼具,两方面激烈的冲突伴其一生;他具有政治家的清醒执着、文人的清高孤傲,在现实中二者不可调和,使屈原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失败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4.
47岁的杨增书,骨子里有一股子书卷气,仿佛整个人就与他名字中的“书”字有关——斯文、儒雅。他从事的职业也离不开“书”字,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教书,尽管他有机会重新改  相似文献   

5.
韩愈“气盛言宜”说之所以历久弥新,割离不开后辈对其的发挥与创新,而这其中最为夺目的一朵奇葩当属北宋的欧阳修。他通过批判的继承传统而自我树立之路,使得韩愈之“气盛言宜”在宋代成为破茧而出的新生命。  相似文献   

6.
教师离不开教学,教学离不开教研,这是不争的事实。孔夫子教出了不少名弟子,他是边教边研边创,因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信奉他,尊崇他。曾教过小学的叶圣陶先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公认为“一代宗师”,也正是缘于他的研究和创造。生活中,对教师常有“教书匠”之俗称,我曾特意查过《现代汉语词典》:“匠”者,工匠也(即手艺工人),如铁匠、  相似文献   

7.
面对佳作,人们常常赞叹:“亏他想得出来!”此话很有道理。因为“想得出来”是“写得出来”的前提。虽然有的人“想得出来”未必都能“写得出来”,但是想不出来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作文离不开“想”,就像人离不开空气、庄稼离不开阳光一样。只有敢想、乐想、善想,才会转化为敢写、乐写、善写。不少中学生常为自己想到就写的能力太差而困惑:为什么别人作文时能妙笔生辉,自己作文却空洞无物?为什么别人作文能平中见奇,自己作文却味同嚼蜡?其原因是“走马观花印象浅”。每读《扬子晚报》,常为其副刊B8版的篇篇灵性佳作感动。特别是其专栏“想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2013,(15):49-49
“志愿服务就是一种生活态度,选择做志愿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支教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何晓辰担任布尔津县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和党办干事职务,他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在新疆这个民族地区,他切实践行三个“离不开”原则(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并自觉宣传、维护民族团结。一年的支教生活,让何晓辰和新疆的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把他变成了半个新疆人,  相似文献   

9.
谈知识或知识社会,就离不开知识分子;谈科学技术,就离不开人材问题。 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七年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特别谈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材”的问题。他说,“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材”。他还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材”。他还特别强调“要从科技系统中挑选出几千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一样。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他会哼着欢快的小曲,于是他的步履就会轻松;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听到悲哀的旋,律,步履就会沉重。这说明生活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和音乐紧密相关;情感中的喜怒哀乐,都与音乐相容并行。而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乐”起来,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0):7-13
【导读】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获奖离不开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教授对其作品的翻译和引介,葛浩文出色的翻译让英语国家的读者接触了莫言的作品,了解了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必要学着以英语为工具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魏书生是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被誉为教育改革家。他那传奇的教学实践和迷人的教学风格备受语文界推崇。作为一名现代教育改革家,他的成功固然离不开现代教育科学的指导,也离不开他创造性的教学实践,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学习的一个方面;但魏书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教育家,他的成功离不开厚实的传统文化对他的作用,这一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尊德性,道问学,文以化成的育人理念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圣贤”或“君子”。《礼记·曲礼》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可见,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不仅要有渊博的学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的形象,都离不开他的职业特点。 教师应该有教师的形象。“为人师表”就是教师的形象,不过,它是教师“立身”的形象;做教师还应有“立业”的形象,即体现其专业特点的“学科教师形象”。那么,语文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其民众教育思想的形成,既离不开他对封建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认识。又和他固有的民本思想和“教育救国”的决心密切相关;他倡导的民众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全民的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信奉一条真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然而,学生要达到自我教育境界,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时候,还需要机缘巧合。适时抓住这样的机缘,就有可能变“他育”为“自育”;  相似文献   

16.
双机制学习理论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李志厚基础教育离不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中小学,好学生都不愿别人称他为“高分低能”,好教师最怕别人说他(她)“照本宣科”、“满堂灌”。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  相似文献   

17.
一、语境说略 国外语言学界有许多关于语境问题的论述,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概念源自伦敦功能学派和后来的社会学流派最早的创始人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Malinowsk),他在南太平洋工作期间,曾发现当地土人的话很难译成英语。比如一个划独木船的人管他那只桨叫“Wood”。马里诺斯基说,如果不把这个人的话与当时的语境结合,就不能理解“Wood”指的是什么,他认为,语言是“行为的方式”,不是“思想信号”,“话语和环境是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马里诺斯基的观点后来被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所继承和发展。在他的《社会的个性和语言》中,弗斯对“语境”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弗斯把“context”(上下文)的含义加以引伸,认为不仅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是“context”,而且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叫“context”。费斯把前者看作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把后者看作是“情境的上下文”,他认为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 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础和出发点。人们是运用语言交流思想的,交流思想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际关系,离不开跟它有关系的一切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天,宜帆小朋友问我:“老师,人为什么离不开空气?空气在哪里呀?”我想了想说:“你把嘴闭上,捏紧鼻子看看有什么感觉。”孩子照此做了,一会儿小脸憋得通红,赶紧松开手说:“憋死我了。”我告诉他:“你知道人离不开空气了吧。”然后给他讲了人为什么离不开空气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推行孝道的目的是贯彻儒家的仁义思想,以利于“辅时及物”“利安元元”,构建和谐社会。其孝道观的形成离不开尧舜之道的熏陶,家庭的教养,社会的影响。他一生为践行孝道进行不懈的努力,成为我国古代士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太极”是易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朱熹把“太极”看作象数变化的根源和最高原则。他为了说明“太极”为易的根源,创造性地以“太极”之理自身的展开说明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过程。又在朱熹的理学体系中,“理”是最高范畴;虽然其理学体系庞大,但是始终离不开核心概念“理”,也始终凸现以“理”为本体,故而可以说朱熹的理学是以“理”为本体的理学。朱熹的“太极,理也”恰好沟通了其易学与理学,证明了其易学和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