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验表明,磁铁能吸引1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2.两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座和B,如图1甲所示放置时,B被吸住掉不下来;如图1乙放置时,A不能被吸住而掉下来,此现象说明() AA、B都是磁体BA、B都不是磁体 cA是磁体,B不是磁体DA不是磁体,B是磁体 3.注意观察、善于发现,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敏锐的洞察力,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示下甲乙图1 A.电流具有热效应B.电流…  相似文献   

2.
一、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将被测物体靠近铁类物质(如铁屑),若能够吸引铁类物质,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2.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将被测物体用细线吊起,使它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若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方向,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  相似文献   

3.
一、磁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点点拨:(1)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磁极).(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判断物体有无磁性的方法:①根据磁体的性质判断.即看物体能否吸引铁、钴、镍等铁磁性物质,若能吸引则它具有磁性.②根据指南北的性质判断.将条形物体悬挂在水平面内使其自由转动,若拨动后静止时总指向南北,则可判断它有磁性;且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为N极.③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判断.把被测物体悬挂起来,然后拿一根条形磁体靠近被测物体的某一端,若相互排斥,则被测物体有磁性;若相互吸引,则被测物体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此时被测物体为铁磁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考,有几道电磁学新题很有吸引力,下面我们作一赏析:例1(湖州市)图1为一种椭球体磁铁,该磁铁磁性最强的部位在哪里呢?小明认为在磁铁的两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做了如下的实验:步骤1:将两个磁铁如图1甲放置,手拿住  相似文献   

5.
一、磁现象 1.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磁性两端最强中间最弱).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例(2015·杭州)甲铁棒能吸引小磁针,乙铁棒能排斥小磁针,若甲、乙铁棒相互靠近,则两铁棒(). A.一定互相吸引 B.一定互相排斥 C.可能无磁力的作用 D.可能互相吸引,也可能排斥 解析:用甲去靠近小磁针,甲能吸引小磁针,说明甲可能没有磁性,也可能具有和小磁针靠近那一端的磁性是相反的;乙能排斥小磁针,说明乙一定有磁性,且和靠近那一端的磁性是相同的.由于小磁针有两个不同的磁极,所以甲、乙铁棒相互靠近,可能相互吸引,也可能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6.
一、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将被测物体靠近铁类物质(如铁屑),若能够吸引铁类物质,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  相似文献   

7.
1.磁铁的磁极和中性带例1 如图1所示,在磁铁M的上方放置的小磁针保持静止.可见磁铁周围的磁感线( ) (A)由a端出发回到b端. (B)由b端出发回到a端. (C)由c端出发回到d端. (D)由d端出发回到c端. 分析本题容易让磁体的形状所困扰,不论磁体是什么形状,磁极在什么位置,磁感线都  相似文献   

8.
一、知基点1.磁性: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判断磁体的依据有吸铁性、指向性、相互作用规律性、磁极磁性最强性。  相似文献   

9.
刘庆贺 《物理教师》2003,24(1):7-17
1 问题的提出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第 4 6页有一道习题 :两个条形磁体如图 1所示放置 ,在每一个磁体上放一枚小铁钉 ,当磁体相互接触时 ,小铁钉将会 :图 1A .相互靠近 .B .相互远离 .C .落下 .D .静止不动 .对此题 ,新教参所给答案为C .其原因应该这样解释 :两个磁体接触后可看成一个新的磁体 ,而新磁体中部磁性很弱 ,它对铁钉的吸引力小于铁钉受的重力 ,因此小铁钉落下 .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 ,若磁体磁性较强或小铁钉受的重力较小 ,或者条形磁铁较短 ,题目中的小铁钉将会出现其他情况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教师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  相似文献   

10.
错解分析     
例1.如图所示,甲、乙的物体同时从a点出发向b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甲物体到达b点时,乙物体距b点9米远,若让它们各保持原来速度同时到达b点,各自的出发点应是( )。 (A)甲从a点、乙从c点同时出发 (B)甲从c点、乙从a点同时出发 (C)甲从d点、乙从a点同时出发 (D)甲与乙同时从c点出发 (1994,宁夏银南地区中考题)  相似文献   

11.
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纸片下面能吸附的回形针数量,显示磁体对回形针吸引力的大小. 回形针的放置有图2中的甲、乙两种方法,依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回形针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吸引力等于它的重力,应选择图2中乙图所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宁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3):48-49
题目甲、乙两物体相距一定距离,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做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A.若a1=a2,则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  相似文献   

13.
电和磁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简单的磁现象1.磁体的吸铁性和指向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钻、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分为天然磁体(如铁矿石)和人造磁体(如实验室中的条形磁体、磁针等).磁针静止时能指南北,具有指向性.二.磁极及相互作用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一端叫南极(S),另一端叫北极(N).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怔)@场1.磁体的磁场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  相似文献   

14.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磁铁有南北两个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一个磁体无论被如何分割,南北两极总是同时存在的,磁单极子迄今还尚未发现。扬声器中的磁铁大多是圆形的,该磁铁外形如图1。它有四个面,我们姑且称之为正面、反面、外侧和内侧。用这种磁铁做  相似文献   

15.
一根钢棒有没有磁性,有几种方法可以判定?这是一个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在初中物理的知识范围内,合理的判定方法有五种.一、利用磁体的吸铁性判定,取一些铁屑,让钢棒靠近它,若钢棒能吸引铁屑,表明钢棒有磁性;反之则表明钢棒没有磁性.二、利用磁体的指向性判定.想办法把钢棒支起来,使它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若钢棒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另一端指北,说明钢棒有磁性.反之则没有磁性.三、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判定.取一条形磁体或小磁针,支起后用钢律的一端分别靠近它们的两极,若钢律与磁体的一个磁极互相吸引,另一个磁极…  相似文献   

16.
1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磁铁有南北两个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一个磁体无论被如何分割,南北两极总是同时存在的,磁单极子迄今还尚未发现。扬声器中的磁铁大多是圆形的,该磁铁外形如图1。它有四个面,我们姑且称之为正面、反面、外侧和内侧。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一)磁现象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常用的几种永磁体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磁针等。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分南(S)、北(N)极。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产生磁性的过程。钢被磁化后能保持磁性,成为永磁体;将软铁磁化,外磁场撤除后,其磁性消失。(二)磁场1.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问、磁体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2二磁场方向磁场对磁针北汲的作用力的方向。可以这样判断…  相似文献   

18.
1.磁体能够吸引_一类的物质.磁体的两端吸引能力最强,这两个部位叫做2.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___,又叫_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又叫极. 3.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我们把它叫做___.在物理学里,把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的磁场方向.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_.人监、图5.图l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 6.地球是个巨大的,地磁北极在______极附近,地磁南极在_极附近,地球周围存在着的磁场叫做__.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它受到了_____的作用. ..﹁日︺﹀f ..︻日︺八“即..…  相似文献   

19.
信息题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包括新技术和新方法,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物理基础知识和规律经过临场阅读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解决新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1.图象信息题例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若甲为固体乙为液体,当物体甲放入乙中时,甲浮在液面上;当物体甲上放置另一物体A时,物块甲恰好被液  相似文献   

20.
首先通过实验确定一个甲磁体有两个磁性比较强的端部,分别叫做N、S极;然后用另一个乙磁体的磁极与甲磁体的磁极分别作用,发现与N极相互吸引的一端,必与S极相互排斥;与S极相互吸引的一端,必与N极相互排斥,没有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