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分银行”制度的有效实行与推广,取决于内生其中的存分机制、贷分机制和兑分机制的良性的联动效应。如果说存分机制建设是起点,贷分机制是其深化与完善,则兑分机制就是其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学分银行"具有作为银行的存储、信贷、兑换的基本功能,可从事诸如存分(学分)、贷分(学分)和学分兑换(转换)等基本业务活动.其最高境界是学分通兑,但必须经历从学分认证到互认到通兑的循序深化、通畅的过程.这有赖于诸如学分绩点效应、"学分银行"的级别分类、"学分银行"间的学分通兑系数以及学分标准的制定等一系列难题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3.
"分"是道家政治哲学的主要范畴,在道家思想发展的历史之维中大抵经历了"名分"、"性分"与"职分"的嬗变."名分"论的核心是君臣上下率性自然,各安其"名",各守其"分";"性分"论侧重于尊重万物与人的个体性,强调在对个体自性的满足中实现"自为自治";吸收合并了儒、法诸家思想的"职分"论则是君臣异"分"的政治职能观、君民悬命的政治主张和"守分如常"的政治共同体思想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银行"的推行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就业导向的针对性要求与"终身造就"的矛盾;"选课制"发育不充分;学分认证和互认机制不成熟;管理难度增大,管理成本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社会场景、传播机制、受众心理等因素的分析,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博客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分众化"的现象,与现代社会中,信息专门化、个人化和自主化的需求密不可分.博客"分众化"传播所营造的中区场景,使得个体的社会现实意义更加完整和丰满.  相似文献   

6.
分层教学与分"智"施教是根据不同劳动者的素质结构、智力水平及其他可以"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对其进行不同行业专有技术的培训,使其成为实用性的专有人才.分层教学与分"智"施教理论,来源于孔子"因材施教"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要研究分层教学与分"智"施教的方法与对策,分清利弊,使高职教育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开展"学分银行"建设,需要按照国家职教政策规定,从学分银行中学分测算的课时维度和学分内涵成效维度,厘清"学分银行"项目的赋分依据,落实职业教育课程学分转换制度,构建校企合作学分认证制度,优化行业专业组织学分衔接制度,明确科技成果的学分替换制度,形成系统化的学分银行管理配套制度,科学设计学分银行认证机制,推动学分银行中学分的认证、积累与转化,推动落实学分银行顺利运行,为高职院校推动教育管理提质培优、提升内涵探索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教考"合一"与"分离"相结合的考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特点,阐述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结合的必要性.并提出利用"合一"与"分离"机制建构而成的"合分结合型"考试模式,因兼有"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优点,是教育发展过程中较理想的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9.
诸云 《成人教育》2015,(12):45-48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学分银行"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终身教育中的"学分银行"建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为此,文章对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进行针对性研究,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制度构建策略,认为,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制度创新、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等,是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培训券与"学分银行"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肩负着农民工培训的重任。培训券制通过使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拨付转化为受益者对教育与培训服务的购买力和看得见的福利,为构建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机制提供了平台;而学分银行能够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为其培训构建存分、贷分、兑分的联动机制。因此,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就等于在资金和机制上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信用是一种社会观念也是一种社会机制。信用观念来源于一定时期的社会道德等文化传统,它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与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用观念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反之,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古今中外,信用观念因时因地而有不同。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西方国家的信用制度却有其共性。借鉴他国的经验用以改造我们的传统观念、建构适合我国的信用机制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绿色信贷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是21世纪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绿色信贷理论已日渐成熟,赤道原则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实践的操作指南。但在我国,绿色信贷刚刚兴起,机制尚不健全,覆盖面很小,功能远未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绿色信贷问题研究,大力推进我国绿色信贷机制建设,让绿色信贷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中绽放光芒。  相似文献   

13.
信用问题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渐突出,缺乏诚信导致市场的失序与混乱.信用权作为人格权体系的一部分应当在立法中予以明确,并通过规范信用活动,建立信用评估标准和征信机构,确立信用服务体系,构建有效的信用信息运转机制,逐渐完善信用权制度,为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信用与担保相互依存,信用是担保存在的前提,担保是信用的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用;二者似乎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信用本质上不需要担保,而担保又说明信用已不足而论。对信用和担保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略作剖析,并指出二者没有实现良性互动症结之所在,以期对信用和担保制度的研究和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闽台交换生教学管理中的网络信息化程度不足,缺少服务理念,教学管理体制固化,交换生学习自由权利受限,教学管理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以及缺少民主意识等现状与问题,提出了需要完善当前闽台交换生学分认定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在学分认定相关教学管理中的管理优势,创造交换生学分认定相关教学管理的良性交流氛围,优化交换生学分认定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建设以及让交换生享有参与学分认定教学管理权利等建议与对策,以提高交换生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制度是根本;政府是表率;企业是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信用中介机构是关键,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中国信用信息大平台”,使每个经济活动单元和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通行证”;要通过教育和奖惩机制,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氛围;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配合。  相似文献   

17.
公司信用的基础从资本到资产的转变,会影响公司减资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由于对公司信用诠释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信息披露机制下的债权人保护模式,注重事前静态地保护,英美法系则采用偿债能力准则模式及司法介入下的折衷模式,注重事后灵活的救济途径。我国公司减资制度是在资本信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顺应向资产信用的发展趋势,应当在事前的债权人保护制度上加入事中、事后的债权人救济制度,为债权人提供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作为一种生产力,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摆脱诉讼,提高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信用严重缺失,产生了种种弊端,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依靠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抑恶扬善,在全社会树立守信的观念和意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