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文化语境中,五经作为原典对诸纬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发性优势,故纬学作为次生性知识体系只能依托五经并推衍其义.另一方面,诸纬对古代文章观念的继承又以贵重文饰的人文学为本质,故刘勰以符瑞为起始探讨纬学文学意义的实质是以经纬天地意义上的大文学涵摄言语文辞意义上的小文学,其以智饰身、以文饰智的美饰文用思想值得合理继承.  相似文献   

2.
在谶纬之风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刘勰从“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出发,将谶纬与经典区分开来,其目的是给后世文学正本清源;同时他又自觉地认识到谶纬的文学价值,提出“酌乎纬”的主张。其“正纬”,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新审视,而且是用文学理论家所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进行的,明显地高于时人。  相似文献   

3.
伤痕文学的深层面的意义在于:它率先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文学的批判与否定,这使它首次走在政治的前面,这表明了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文学尊严的树立、自我人格的塑造和文学本质的回归。反思文学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在反映十七年这段历史时存在某种严重的缺陷,而反思文学在反思这段同样的历史时,以解放了的思想认知和历史哲学的全新视角对之予以了更为真实、全面、准确、深刻的反映,这就对那段扭曲的文学史作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匡正和补救。  相似文献   

4.
鲁迅文学文本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被大幅度地删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学研究界和教学界没有真正体认鲁迅的文学精神和传递其现代文学趣味。而事实上,鲁迅先生一直是立足于科学理趣、现代人文情趣与艺术趣味这三个维度来进行创作的。因此,解读鲁迅的文学精神与文学趣味,应该对当下寻求现实针对性的文学创作与致力于"立人"的文学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在史学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白寿彝先生强调历史文学的文字表述,重视传统史学著作中对语言和战争中的描写;对历史文学语言的文字描写烦简问题、对历史著作中以文见史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对历史著作的通俗化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意见。白寿彝先生对于历史文学的观点于当代历史学界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其演变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知识观的不同,往往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应树立“知识是探究,知识是建构,知识是运用,知识是多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中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和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文学和生态的关系便十分密切。文学作品中包孕着对生态的关怀,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同时,生态促使文学进行反思,使其向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然知识只能解决物与物的关系,是对人类生存条件的理性探索,而人文知识却能使主体自身正确或比较正确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识社会历史领域的法则、秩序和规律,两者相互作用,从而使整个社会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和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语言知识是语言技能形成的基础.语言知识服务于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教学目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实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在刘勰看来,从文章发展流变史的角度考察,纬书和《离骚》分别代表了经典文章之后最早也最为典型的两种方向截然不同的"文变"之路:前者走的是完全"乖道谬典"之路;后者走的是"取熔经意,自铸伟辞"之路。因此,从文学发展的源流来探讨创作之得失,进行理论概括,则舍纬书、楚辞而莫能办。《正纬》是从"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贞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的衡文标准来考察纬书与立意的。"芟夷谲诡,其雕蔚",是刘勰从文章发展的源与流、得与失出发而得出的又一重要的为文思想,刘勰亦是持此思想论文衡文的。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玄学兴起,较为开放的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使得其时女性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她们的文学创作反映出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文化意识与文学特征,即所谓“魏晋风度”;但是,另一方面,此时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纲常又使得她们的文学创作无法摆脱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以贯之的“怨”之情感。她们的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学史平添了一种细腻如丝、绮丽如画之风格。  相似文献   

12.
论魏晋幽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世多幽默,是中国古代幽默文学发展史上一个规律性现象.魏晋统治阶层创作幽默文学、众多文人具有幽默意识、幽默文学题材的开拓、多样的幽默文学体裁等方面,正体现了魏晋幽默文学的高度繁荣.  相似文献   

13.
佛教于汉末传入中国之初,曾被视为方术,只是作为中国传统道教的附庸而在民间流传。至晋时,因谈虚无,与玄学融合,广为中土上流人士所接受。刘宋以后以至整个南朝时期,由于皇帝的喜好和大力提倡、广开佛寺、组织大规模的讲经和译经,甚至身体力行、舍身入佛等,都使佛教在中土滋长尤甚,以致其发展远远超出中国本土的道教而成为中国又一大教,为中国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纵观这一时期的佛教,其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期,但是,随着佛教在中土民间的广泛流传,以及对上层阶级甚至是皇帝所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就必然以不可阻挡之势渗入到人阶层的日常交往与创作活动中,而在诗、赋、中有所表现(小说因出现较晚,此不多论)。笔试图从佛教与魏晋六朝人与学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加以论述,而实际上这也正代表了佛教这一外来事物对中国化的深层浸染和逐步征服以至最终被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汉魏之际的家族文学,无论是家族形态,还是家族创作都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东汉家族文学主要表现为赋和奏疏章表等政治应用性文体。但至建安时期,由于文学观念的增强,诗歌精神的复归,以及文学审美认识的提高,文学家族的创作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仅文体上诗歌等纯文学形式的题材得到大量创作,而且其它形式文学的艺术成就也趋于成熟和个性化。蔡氏父女和曹氏父子是这个过渡阶段的典型代表,他们直启颇具现代文学意义的家族文学。  相似文献   

15.
魏巍简论     
魏巍是广大读者熟悉和热爱的作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笔耕不辍,是硕果累累的多面手.他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文论、政论等方面都有令人难忘的佳作.他的作品充满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有的已成为传世珍品,成为超越国界的精神财富,鼓舞着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庾信的入北改善了西魏北周文学的贫瘠状况。主要在其影响下,关陇士人逐渐重视文学,虚心向南人学习,南北士人间的交流集会渐多。北人主要学习南方文学中的形式技巧,他们对庾信等人的学习还处于模仿阶段。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是家族文学自觉建设的起步阶段,也是其作为一个文学分支自觉建构的开始。这种自觉建构主要表现为重情、善变、尚雅、崇文的家族文学思想逐渐清晰,家族文学创作内容逐渐类型化,并表现为四大主题:述德、训诫、亲情与家族日常生活。家族文学活动丰富多样,对提高家族文学名声、展示家族文学优越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作为汉末魏晋时期众多文献资料汇总的集大成之作,仅仅研究<文学>篇的前半部分从"郑玄在马融门下"起至桓玄"自叹才思转退"65条,就可以具体而微地发掘出这一时期经学衰落转型、玄学方兴未艾和佛学后来居上的学术嬗变轨迹.这样新颖而有限的观察视角,说明<世说新语>文本对于学术思想研究的真实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19.
魏晋文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其文学特征与之前之后的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后世论者或着眼于传统诗教,或着眼于艺术形式,褒贬不一、论说纷纭。从其与前后文学的比较看,其总体特征在崇文、重情、求美、尚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对“李广愤愧自杀,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的观点提出异议,客观地揭示李广悲剧的原因;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问题,在“官俸说”、“五斗米道说”之后,提出“口粮说”;对《诗品》将曹操列为下品的问题,发挥朱东润先生的观点,对他说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