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美霞 《成才之路》2014,(25):81-81
正现阶段很多小学教育中往往忽视将数学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抽象与枯燥。教师应将所教的数学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应用数学的平台和机会,让生活走进数学学习。一、将生活实践带入数学课堂在学习位置时,讲到第几排、第几列的时候,有些同学往往会搞错。这个时候,我想了一个办法,让学生直观、立体地学会几排几列。首先给同学们讲解一遍"排""列"的概念,然后,将同学们都叫到走廊上。给每人发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着某个座位的列数跟排数,让学生们自己按照卡片上面的数据找座位。这个时候,往  相似文献   

2.
吕俐 《教师》2013,(36):75-75
1.导——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过程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数字、符号变成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尤为重要。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创设了找座位的游戏情境:师:我们来玩一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大家根据老师发的卡片找座位。(放音乐,学生找座位)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在大量具体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向抽象的符号运算过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外化成一道道题目而呈现的,本文中,笔者也想由一道简单的题说开去。这道题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单元的一道练习。它请学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说一说自己的座位,说一说同学的座位,也可以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就是这样一道题,它引发了笔者三个方面的思考。一、关于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关  相似文献   

4.
傅赟婷 《湖南教育》2006,(10):15-15
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每个学生根据手中的座位卡去寻找自己的座位。当所有学生找到座位坐下来后,我发现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互相坐错了位置,被其他同学找了出来。我走过去,一看他们手中的座位卡便明白了:男孩的是第3组第5个,女孩的是第5组第3个,正好反了过来,于是我问男孩:“你为什么坐错了?”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是教育思想的更新,是教育理念的挑战。因此,只有用活新教材,落实新理念,才能从思想上、行为上主动走进新课程,成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最近,苏州市举行了小学青年教师数学会课比赛,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收获颇丰。下面,就以二年级的“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谈几点感悟。亮点一:约定俗成找座位[原创]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排队做操图,分别标注了两只小动物的所在位置:小猴位于第一排第一个,小熊处于第二排第三个。然后通过两个小动物自报的位置来确定第几排、第几个位置的排列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口头表达能力,二是书面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的。1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努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努力做到让学生能说、想说、会说,  相似文献   

7.
[案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片断。教法一: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为了方便家长找座位,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教育专家王教授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十多年前,王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捧,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十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还讲到他被很多大型公司视为"人才伯乐"的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9.
[案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片断。教法一: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为了方便家长找座位,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生1:我在第2组。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家长能知道你的座位在哪儿吗?生1:我的座位是笫2组第3个。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生2:我坐在靠窗那一排的正数第3个座位上。生3: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1个座位上。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3:从门口开始数。生4:我坐在第1组第4个座位上。生5:我坐在第…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间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找规律”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是找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对此内容笔者曾先后进行两次实践,对怎样找规律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1.
我每次发电影票的时候,总有几个小朋友争着要好座位票。虽然对他们进行了个别谈话,但到了下回发电影票时又会有另外几个同学争要好座位票了。为了教育学生不争要好座位票,我就决定利用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讨论发电影票的方法,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开学时我已教过小朋友如何找座位,这次发票是从复习巩固找座位的方法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各地接连出现报道,对部分中小学在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的"方法创新"提出质疑。北京的一些学校,或设置"荣誉座位",教室前两排8个位置留给大考成绩最好的或成绩进步最快的学生;或让学生按照成绩排名选座位,成绩最优的学生"有优先权";或采取"一帮一"排座法,把成绩优秀和较差的学生排在一起,"以先进带后进";或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将成绩优  相似文献   

13.
柏正兰 《幼儿教育》2013,(Z1):59-60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原方案借助"看电影"游戏引发幼儿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座位号,体现了科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但"看座位""排座位""找座位"等环节及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一、回归到生活实际中 生活经验对于学生数学活动的顺利探究、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观念的形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确定位置(一)”为例,大部分学生在探索确定位置方法中总徘徊良久,我经过与学生交流后,发现原来是日常生活的观察经验(组有两列,人在座位上)对学生学习产生干扰所致.于是我改变教学方式,当学生依据自身生活和知识经验提出可以用点表示学生、用横线表示行数、用纵线表示排数时,并绘制出简易直角坐标系后,要求学生指出自己在图上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15.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最近,有幸在佛山市聆听了几位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自然和谐、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给听课教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后反思其中,深有感悟,启发多多。现摘录特级教师徐斌执教“确定位置”一课中的精彩片断,赏析和品味徐老师那“以生为本”的教育观。片断一:重新找座位师:小朋友请按纸片上写的信息去找新的座位,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帮忙。(很快,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按纸片上的信息去找座位。当学生找到新的座位坐下后,发现…  相似文献   

16.
【课题】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学习"认位置"时,学生容易分辨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但是,由于物体的位置关系具有传递性,当在同一维度中的物体不止两个时,学生产生了困惑。例如,"想想做做3"的冰箱情境,白菜的上面是牛奶,还是牛奶、苹果和鸡蛋?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不应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生活与数学课堂结合,融入生活找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李翠芳 《小学生》2013,(4):21-21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利用生活知识学数学让学生接近生活,接近现实,学生才会感兴趣。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时,我让孩子们观察座位情况,鼓励他们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自己,同时引导学生描述班内某个同  相似文献   

20.
"确定位置"是学生学习用一定的方法对物体进行位置确定的起步.从教学的现实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位置"确定还是具有一定的粗浅认识的.十分巧合的是,在本课教学前一个周六,学校要召开学生家长会,我要求学生在传达家长会通知时,给父母讲清楚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位置,请家长到教室后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从开会时家长们入座的准确度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很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