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跃在20世纪40年代的女作家苏青,其创作语言犀利简洁,内容大胆宣泄,表现了独立入世的精神。苏青作品深深烙印了上海市民生活的印记,映射出40年代笼罩在上海现代洋场社会里觉醒的女性灵魂,以及她彻头彻尾的对“俗”文学的追求。她在20世纪文学史上的地位,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再评价。  相似文献   

2.
苏青在其作品中,展现了现代女性艰难的生活图景,她所探讨的是"五四"问题小说的传统,甚至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对妇女的真正解放作了很多设想。虽然某些观点有点偏激,但她毕竟深入地思考了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她对女性问题思考与关注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苏青的散文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她以清丽优雅的文笔真实地记录了女性的生存体验,展现了特定时代知识女性的内心世界,其真实性给读者以温暖亲切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解读了苏青散文中的母性意识,苏青从自身的妻性、母性出发,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现代母性"艰难的生活图景;并对母性的出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代眼光";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她笔下的母性意识仍有着时代的烙印,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局限。当然,透过母性情结,可以领略到在文化的边缘上默默行走着的女作家苏青内心的觉醒与追求,苏青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论苏青作品的地域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是40年代上海沦陷区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取材角度,显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苏青作品的内容,既涉及上海市民文化,也涉及宁波民俗礼仪,体现在文本内容、风俗礼仪、方言运用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下语境,一是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出现在众多作家的笔端,再次获得关注;二是现代城市人为自己及所生活的城市寻找精神和心理依存。在此语境下,苏青在文学史中的价值得以再认识。苏青的价值在于:在那样的特殊历史时期,她较成功地将人生最实际的日常生存转化为文学,以个体的生存经验,保留了一份“民间记录”。苏青的创作视角与其个人体验、海派文学、散文的论语派及其女性视角都有一定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苏青作为“历史复杂”的作家,曾长期被划入另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新时期以来,苏青研究复苏并逐渐形成“苏青热”。然而,在取得诸多研究成果的同时,苏青研究中也出现了诸如任意拔高其人其文,片面阐释其创作意义,价值标准缺失等问题,表现出苏青研究中的某种失范倾向。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与苏青是同时代的人,她们均描写女性的经历,对女性的悲剧"哀其不幸".所不同的是,张爱玲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苏青是"哀其不幸,悲其无奈".在分析女性悲剧的原因时,张爱玲看到的是金钱对灵魂的腐化作用,苏青则认为是两性之间不平等的关系造成的.张爱玲的作品重在揭示,而苏青还希望在作品中为女性寻求一条出路.因为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所以,张爱玲的作品较多的是讽刺,而苏青的作品则呈现出平实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呈现出了"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上海孤岛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苏青作为"上海孤岛文学"中一位重要作家,其独具个性的创作、独特的视角,在备受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而大家关注的多为她的大胆直率、她的女性思想,殊不知"世俗化"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她的作品中多日常生活琐事、饮食男女、婚姻生育等,这些构成了她作品中的"俗"世界。文章将着重探讨她作品中世俗气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呈现出了“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上海孤岛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苏青作为“上海孤岛文学”中一位重要作家,其独具个性的创作、独特的视角,在备受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而大家关注的多为她的大胆直率、她的女性思想,殊不知“世俗化”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她的作品中多日常生活琐事、饮食男女、婚姻生育等,这些构成了她作品中的“俗”世界。文章将着重探讨她作品中世俗气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青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女性作家,她的出现在中国文坛上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这主要表现在作品中她大胆超前的女性意识,细腻真实的女性生命体验以及实用现实的女性生存体验方面,苏青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苏青作品中所呈现的对女性的实际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它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她对传统的大胆反叛,弥合了中国女性解放肇始——“五四”女性解放的内在精神在此前所造成的裂隙。但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历史惯性支配下。苏青的女性意识也不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张爱玲在美国去世,“苏青张爱玲热”在1994年前后于内地形成高潮,苏青、张爱玲的许多作品得以发掘、整理和出版,相关的怀念文章、评论作品得以发表。其时,再提苏张,并对这两位性相同、习相近,而生活、命运迥然不同,在现代文学史中缺席数十年,而此后拥有无数读者的女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应别有一番意义。本文以生活的智慧与思想的智慧为主旨,就“苏青热”、“张爱玲热”的形成,从苏青、张爱玲的生平遭遇以及她们的创作风格三个方面的差异,从文学感知的角度给以解读与描述  相似文献   

14.
苏青作品中所呈现的对女性的实际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它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她对传统的大胆反叛,弥合了中国女性解放肇始--"五四"女性解放的内在精神在此前所造成的裂隙,但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历史惯性支配下,苏青的女性意识也不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5.
李艳 《现代语文》2010,(6):84-86
苏青的写作,以个体的经验和遭遇,表达了都市女性的人生态度及生活方式。她以纯粹的女性视角和自觉的女性立场,表现出她身为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思索和追问。她散文的日常化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拉近了文学与生活、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因此,其文学创作是都市人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苏青的城乡叙事异常独特,她和她的小说人物浮游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认同乡下人身份又对乡村十足的厌恶和弃绝,渴望都市又自觉疏离于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独特的游走姿态,不仅赋予苏青文字世界独有的艺术质素,奠定了苏青文字的思想意蕴,而且给文化转型期的人们提供了关于生存选择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本文论述了她的小说对女性不幸境遇的吟述,以及对这种境遇的反抗,旨在说明:苏青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反封建精神,她的小说是有价值的,她在中国现代文史上的地位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8.
苏青研究自1940年代以来就可装订成几大册,但大多只为印象主义解读;1980年代,苏青研究借张爱玲热一度兴起;1990年以来,苏青研究进入高峰,大量苏青作品开始出版,各种传记应运而生,专题论文异彩纷呈,文章试图梳理九十年代以来对苏青的文学评论文章,从苏青研究历程及研究实绩入手并浅议其得失,从而试图探寻苏青研究的不足与空白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从二十年代末起,她通过一系列优秀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表现出一种不断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示了其他作家“创作中少有甚至于没有的姿态”。过去,不少评论者充分注意到了丁玲各个时期的作品所表现的崭新的思想内容,但对其艺术特色却抱着相当冷淡的态度,一直缺乏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国外有些论者甚至认为丁玲在艺术上“毫不可取”,她的作品不过是  相似文献   

20.
苏青的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颇具异趣的特殊存在,一方面表现为女性意识的自觉,一方面却又流露出对传统的眷顾。通过对这一矛盾现象的挖掘,似乎可以揭示现代知识女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路途中痛苦而真实的心灵本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