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山师专学报》2010,(5):F0002-F0002,F0003,F0004
牌坊又叫坊表,北方叫牌楼,通常设置在一组建筑群的前面、城市的中央、或通往大道两端等这些十分显著的位置上,作为这组建筑群的标志、彰显忠孝节烈、文治武功、或点缀城市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1,30(6):F0002-F0002,F0003
众所周知,西南丝绸古道是比西北丝绸古道还要早两个多世纪的国际通商大道,它是这样由我国西南通向南亚、西亚及欧洲各国的:从成都出发,一条往南,经乐山、宜宾、昭通、曲靖、昆明、大理到保山;另一条往西南,经西昌、姚安、宾川,在祥云与前一条汇合后到保山,还有一条,从越南河内沿红河逆流而上,经河口、建水、通海至昆明,与第一条汇合后再到保山。离开保山,一条往正西,翻越高黎贡山,经腾冲通往缅甸、印度、直至欧洲各国;一条往西南,经龙陵、芒市通往缅甸、  相似文献   

3.
《保山师专学报》2013,(6):F0002-F0002,F0003
我在《红土高原上的古老城邦》一文中,曾提到保山城有八道城门,城门上有城楼,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中间铺着青石板、两边镶着卵石的街道,街边有水沟,街道两边是灰瓦、木板壁、有柜台的两层楼房。但是目前,保山城古朴宁静的古城风貌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山一样高大的钢筋水泥堆垒起来的高楼和宽广平坦的柏油马路。  相似文献   

4.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1,30(4):F0002-F0002,F0003
保山历史上有内八景与外八景之说。内八景在城内。分别是“西山晚翠、明月太保、白昼观星、法明晓钟、铜壶滴漏、梅鹿争春、荷池观奕、龙池夜月”;  相似文献   

5.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0,29(3):F0002-F0002,F0003
保山城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养花历史的城市。明成嘉年间便有右侍郎张志谆所作的《永昌二芳记》。书中写道“茶花有三十六种,杜鹃花有二十种,皆永昌所产。”民国《保山县志》记载了保山种养的传统花种桂花、茶花、杜鹃、映山红、樱花、腊梅等多种。  相似文献   

6.
《保山师专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那时,保山城里麻雀很多,不像现在般的很少见到。保山城里的孩子在麻雀身上找到了无穷的乐趣。下麻雀、掏麻雀、粘麻雀、打麻雀、养麻雀、吃麻雀……  相似文献   

7.
《保山师专学报》2013,(1):F0002-F0002,F0003
这里说的蚊香,不是在今天充满现代气息的大型商场、或私家店铺随处可见的那种包装精美、浓香四溢的蚊香,而是在古城保山曾经存在过的一种蚊香。  相似文献   

8.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1,30(2):F0002-F0002,F0003
老保山人把茶馆叫茶铺儿,把到茶铺儿里喝茶说成是蹲茶铺儿。与国内许多古老的城市一样,过去的保山城内也有很多茶铺儿。它们分布在繁华的街道,或交通要道上。由于茶铺的位置不同,喝茶人也就不一样,比如南门街的茶铺儿,一般喝茶的是附近的黎民百姓,而到了街子天,从辛街、汉庄、诸葛营等南边的村子进城来赶街的农民,一般就都在南门街的茶铺儿歇气喝茶,  相似文献   

9.
《保山师专学报》2012,(4):F0002-F0002,F0003
刚接触到堆店这个词的时候,我是仅把它当作仓库来理解的。通过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保山城内名噪一时的文光堆店店主万学文之子、现年76岁的保山师范学校退休教师万云翔先生交谈,我才知道。堆店不仅设仓库,还设有客房和马圈。货主把货物驮到堆店存放起来,自己也在堆店住下,然后寻找买主,等待货物出手。货物总是要出手的,或分几次批发,或一次趸倒。货物出手了,货主便结了吃住开销、货物存放等费用离开堆店。  相似文献   

10.
段一平  祝立业 《保山师专学报》2011,30(5):F0002-F0002,F0003
水井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水源,很可能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的那一天起就诞生了。挖一个坑。水便从坑底的泥沙中渗盘出来,用石块从坑底沿着坑壁往上砌,砌至与地面一般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0,29(6):F0002-F0002,F0003
在老家聂家大院居住的年代是一个贫困的年代。在我的记忆中,那些用过的物品,没有哪一样是会当作废品轻易扔掉的。崇尚俭朴的人们总要想方设法继续利用它们为自己效力,破布,便是其中的种。  相似文献   

12.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1,(1):F0002-F0002,F0003
古城保山是一座多水的城市。不仅各家各户的天井或后园、公共场所、交通要道有水井,排水用明沟。而且它的设计者还把磨坊、龙泉两河之水分作道道细流引入城内。因而保山城内布满河流:每一条街巷的两边,城市边缘至城墙之间的宽广的稻田、菜地和桑园之间都有河水流过。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后期,宁国府书院兴盛.大量方志资料显示:官学的不期而败,心学的传播趋势,官员的鼎立支持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宁国府书院兴盛的主要原因.书院的兴盛,不仅扩大教育面,培养科举人才,还振兴风俗,兴起"崇学重教"之风.同时,作为王学讲会的重要场所,促进了学术繁荣,使王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2,(3):F0002-F0002,F0003
正过去的保山城,往往以代表性的事物或建筑来命名街巷。比如小井巷,有一水井;书院街,有永保书院。晏公巷是连接保岫东路与下巷街的一条巷道,从保岫东路看,位于现在的市工商银行与邮电公寓之间,从下巷街看,位于现在的市电信大楼西端。关于晏公巷巷名的来历,《保山市名志》写道:"明末在此建江西会馆,内供奉萧、晏二公牌位,通称萧祠。祠前街道取名萧祠街,祠后取名晏公巷。"从聂家大院出来,向西斜着走过保岫路,走过县人民银行前的广场,就进入晏公巷了。  相似文献   

15.
保山历史上有内八景与外八景之说。内八景在城内,分别是西山晚翠、明月太保、白昼观星、法明晓钟、铜壶滴漏、梅鹿争春、荷池观奕、龙池夜月;外八景在城外,分别是蕉洞春光、哀牢金井、神坪赏花、梨花香雪、北津烟柳、金鸡温泉、云崖卧佛、鱼村晚钓。鱼村晚钓说的便是位于保山城东五公里处的打鱼村、三家村、老鸦寨一带的村民在夕阳下泛舟湖上、撒网捕鱼的美好情景。或许有人会问,打  相似文献   

16.
段一平  何奎 《保山师专学报》2012,31(1):F0002-F0002,F0003
正2002年中秋刚过,潜心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郝正治先生来保山,为的是要看一块碑:邮亭题壁诗碑。于是,笔者知道了下面的故事。明朝洪武年间,金华人宋氏,丈夫遭人陷害死于狱中,自己被株连谪戍金齿(保山)。在与婆婆、儿子从南京赴戍地保山的途中,  相似文献   

17.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2,(6):F0002-F0002,F0003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偷谷子》的小说.讲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们几个孩子到收割后的稻田里拾谷子,天都快黑了也没有拾到多少.最后用挎包到装满谷子的海簸里去撮,而被一个汉子抓住,用绳子反捆在夜幕下的故事。小说是可以虚构的,那个被捆在夜幕下的孩子不一定是我,但那种事情经常发生,这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生存状态。那时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粮食、肉类、鸡蛋、红糖、布料等等,几乎没有哪一样东西不是定量供应。尽管家家户户都想方设法弄些洋芋、山药之类的杂粮来作补充,但还是没有哪一家的粮食能吃到月底。于是,很多城里人便把饥饿的目光投向农村广阔的田野。当稻田里的稻谷收割过后,我们这些城里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理学北传以及元朝政府对书院扶持政策等各种因素的促动,元代河北书院处于上升状态,不仅数量骤增,而且涌现了以封龙书院为代表的一些著名书院。此期河北书院不仅传播理学及经史道德,而且也实施科技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由此体现了其与南方书院以程朱理学及科举考试为中心的别样特色。  相似文献   

19.
吴洪成  张阔 《衡水师专学报》2011,(3):97-103,107
由于理学北传以及元朝政府对书院扶持政策等各种因素的促动,元代河北书院处于上升状态,不仅数量骤增,而且涌现了以封龙书院为代表的一些著名书院。此期河北书院不仅传播理学及经史道德,而且也实施科技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由此体现了其与南方书院以程朱理学及科举考试为中心的别样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地名透出的文化信息——略说保山地名与保山历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凝聚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信息,研究保山地名,更能体会到保山具有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