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过分强调“入乎其中”的模仿和继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前后两次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对于体积公式的出示,作出了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第八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体积(容积)和体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公制体积单位的进率和换算,学会土石方计算方法。学习本节内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重要,掌握其特征,理解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比较容易。这是学习体积单位间进率  相似文献   

3.
我听了两个老师教圆锥的体积一课。由于老师的教学观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一个老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导入圆锥的体积。揭示课题后,将已画好的三个图形贴在黑板上,首先按照教材讲述了这些图形都是圆锥体,而且是直圆锥。它们的底是圆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紧接着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呢?”没有让学生回答,教师就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空圆柱和圆锥体给学生观察,并说明圆柱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的。实验时,由教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把沙土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体里,连续三次,正好把圆柱体装满。教师根据实验情况,系统地讲述,从而揭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用字母表示写为v=1/3sh,要求学生记住这个公式。最后,让学生运用公式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4.
使用教材: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90页。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物教具,演示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具准备:体积的长方体两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15个,火柴盒1个,长方体图片12张,直尺1把。  相似文献   

5.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体积”。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教:材进行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采用“在教圆锥的认识阶段侧重于教师指导,在教圆锥体积阶段侧重于学生发现”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授前,教师出示以下两组口算题: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2厘米;d=2分米;c=18.84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①底面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是一切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基础。教好这一部份内容,对于学习和掌握其它形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长方体体积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为他们形成概念、揭示规律、进行推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在《认识长方体》一课的教学中,多年来我们的常规教法是把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拿来让学生观察面、棱和顶点的关系,而这回我打破了以往的常规设计,在课堂中亲自用白萝卜切出一个长方体,边切边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形成过程。课结束时,学生们蜂拥而上,把白萝卜这个"教具"抢着吃了。我及时采访了几个同学:一个同学说:"萝卜真甜";另一个同学说:"这个萝卜和家里吃的萝卜意义不一样";还有一个同学说:"这是一节‘好吃’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咨询者和指导者。在课堂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师生共同研究,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变“学生围着教师转”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自己研究、自己讨论。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点拨。  相似文献   

1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该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问观念,能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成为众多教师执教观摩课、研讨课的首选。有关这一内容的成功案例不少,但我最近听了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局直...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怀素写字》。本课中首次出现了需要掌握的生字"长",而且同时出现了两种读音:①"日子一长(cháng),木板竟被写穿了。"②"怀素长(zhǎng)大以后,成了有名的书法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相似文献   

13.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怀素写字》本课中首次出现了需要掌握的生字“长”,而且同时出现了两个读音:①“日子一长  相似文献   

14.
一、感知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有关.[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一片方体,闪烁其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评析】该教学片断设计有三个特点:1,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直观演示。首先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为进一步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且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原则。2.充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学者张文质提出了"让学习发生"的观点,他认为,我们既有的课堂通常都是单一的、线性的,蕴含着一种科学主义的逻辑在里面,但人性、世界和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是我们难以预设的。因而,课堂本质上就应该是生成性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再创造"知识,学习才能真正"发生",生命才能获得成长。确实,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流畅,也很热闹,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浅尝辄止,"行云流水"掩盖了学生的许多困惑和问题,常常是"学生痒的地方没抓到,不痒的地方倒是抓到了,结果还是痒",从而造成学生缺乏对数学  相似文献   

1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认识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图,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8.
"长方体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鉴于传统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不利于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弊端,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动手操作,逐层深入,以丰富学生对长方体的认知,使学生全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自主发展依然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下面从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角度,用"长方体的体积"一例就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谈一些体会。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