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其政治合法性资源因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旧社会的"负面合法性"和苏联榜样的示范构成中共的三大合法性来源.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前30年间,意识形态成为中共的主要合法性来源.在改革开放期间,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绩合法性成为中共执政重要的合法性资源.进入新时代,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生产和再生产模式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即由过去的特定合法性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转向散布性合法性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从中共政治合法性资源建设的百年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合法性是任何政权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1997年以来,面对执政之经济绩效带来的合法性随着形势发展所引起的局限,中共积极寻求新的合法性资源,这包括依法治国的理念与实践、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更新过时的意识形态和加大反腐力度以重塑廉政形象。  相似文献   

3.
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在于根据时代发展审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不断完善核心层经济制度。当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并未终结。在倡导渐进式经济体制转型的同时,我们应当深化更为核心的国有企业规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调节机制,确立劳动者所有权制度,使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美契合,这是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是政党权威合法性的重要资源.两者须臾不可分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消除意识形态领域中"左"和"右"的思想倾向给执政党带来的合法性危机,邓小平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着手建构先进的意识形态,邓小平通过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执政合法性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是执政合法性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性是执政合法性的的活力源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样性是执政合法性的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维护执政合法性的有效手段.从而既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政党权威合法性的重要资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消除意识形态领域中"左"和右的思想倾向给执政党带来的合法性危机,邓小平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着手建构先进的意识形态.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是执政合法性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性是执政合法性的活力源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样性是执政合法性的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维护执政合法性的有效手段.从而既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6.
1949年中共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以意识形态为合法性基础。改革开放初,把合法性由以意识形态为基础成功地转型为以有效性为基础,但对经济绩效的过分追求导致了合法性的现实挑战。因此,必须开发和整合合法性资源,重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一种夺取和巩固政权的工具。在指涉政权的合法性与执政的正当性方面,民进党逐步形成了“民主话语”“本土话语”“台独话语”“反中话语”为核心的一套系统的意识形态论述。通过制度与“法律”、大众传媒、教育等核心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争夺,民进党创造了意识形态话语的有利生产条件;通过概念生产与二元对立的话语修辞,民进党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的认知与意义阐释规则;通过悲情叙事与恐惧诉求的话语传播策略,民进党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心理认同机制,由此逐步夺取和确立意识形态话语权优势。对台湾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也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维护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拥有丰饶的合法性资源是任何政党长期有效执政的基础和前提。面对“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流失与异化,邓小平以政治家的胆识和气魄、战略家的远见和智慧,从意识形态、政府治理绩效以及制度规范层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进行了切实的维护与重构.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有效执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不仅是对党一贯坚持的根本价值旨归的归纳和再确认,而且以新的范式重塑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建构了党整合执政资源、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准则和路径,成为以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核心与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和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与政治合法性多元基础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现的基本要求,它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这与构建政治合法性多元基础整体契合。当前,中共必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执政的经济发展绩效;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凝聚力,才能夯实执政合法性多元基础,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资源作为合法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国家及其政权的合法性提供着价值上的解释和辩护功能.一个国家及其政权要建立合法性的权威机制,就必须正视意识形态资源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高意识形态资源的创新力、适应力、解释力,使党的意识形态在思维方式、基本特点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发展之路必对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事业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分别主要是通过革命暴力、领袖魅力、意识形态、经济绩效来获得执政合法性。在新时期,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政绩困局"的困扰以及意识形态的淡化,使中共面临新的合法性危机,需通过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经济,重构意识形态来重塑党的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执政合法性的重要任务,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确立“发展”、“开放”、“学习”、“法制”四个执政理念,强化政府“调控”、“服务”、“涉外”、“救助”四大行政职能,严惩腐败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真理性与价值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在其建设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导致意识形态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分离,给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带来挫折甚至灾难。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价值性”;改革开放至江泽民“七一”讲话,“强调意识形态的真理性”;江泽民“七一”讲话至今,“意识形态建设走向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剖析每个演变阶段的特征以及这个演变轨迹背后蕴藏的规律,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党的执政理念和资源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执政合法性主要依赖于四个原则的检验:历史使命原则、治理效度原则、社会理想原则、治理方式原则。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现实,其实是中共在以上四个原则要求下不断积累执政合法性资源的一种外在表现。在历史使命原则的规定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的历史使命依据实践的要求作出了不断的调整,客观来说表现为中共在自身发展与社会实践要求之间寻找结合点的过程,其本质则是中共不断积累执政合法性资源,谋求执政合法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政治合法性是执政党保持执政地位的基础,它包括意识形态资源、绩效资源和制度资源等。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进入新时期以来,党的执政合法性受到诸多挑战,勇于面对挑战是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理智选择。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树立正确的绩效观,转变执政方式,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拓展执政有效性,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科学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与执政合法性维护相统一的思想,推进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发展,为当前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关键性命题,是各个政权更是执政党应该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合法性危机。因此,必须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合法性资源的重塑,以从根本上满足社会民众对政权本身的合法性诉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影响下的执政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政党的执政方式是影响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因素,执政方式不同,执政合法性基础也不相同。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由于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民主政治,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极高的执政合法性,但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政党指挥”型、“政党取代”型、“政党引导”型三种执政方式,其执政合法性相应地集中体现为意识形态合法性、领袖魅力合法性、绩效合法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20.
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其感召力。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边缘化”危机,迫切需要从现实出发,发展其学术性、人民性、渗透性、包容性,以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提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