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虹 《辽宁教育》2003,(5):45-45
(一)外部环境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习母语的过程。对孩子们来说,母语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处皆课堂。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把语文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全方位地把  相似文献   

2.
陈淑敏 《快乐阅读》2011,(23):99-99
新课程改革之后,编入的课文近三分之一是新的,这些课文更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学与生活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教师要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一、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学  相似文献   

3.
大语文教育思想即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化的和强有力的训练培养。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Z1)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语文”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渠道,优化语文教学合力。阅读教学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型,创造开放型,把语文阅读教学纳入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和拓宽自能阅读环境为“两翼”,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其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学习与应用、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堂,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  相似文献   

5.
丁蓉 《南昌教育》2005,(12):20-21
当代的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从叶圣陶到刘国正,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学习仅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切断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是不可能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整合。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在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活,吸收社会生活的新鲜养料,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学习实践。语文活动课的开设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途径。一是语文知识生活化系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母语教育的课程,社会处处皆语文。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语文资源,对于学生的期末考查不能把它只局限在教材上,而要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拓宽知识面,发展思维为目的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9.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整合了母语教学资源,把语文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它不仅追求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找到了一条新路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只要因地制宜、周密考虑、放手活动、适时指导,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在母语阳光的沐浴下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基于此,"大语文教育"创新学习以课堂创新学习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沿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寓"基本素质+个性素质"于创新学习课型之中,从而使用语文教学步入素质教育的"高效率→合理负担→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佳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发展语文素养重任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切切实实的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语言上,要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坚决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一定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建立教学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2.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母语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汉语、汉字组成的民族文化的汪洋大海中”,既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那么学习语文,我们只是习惯于“坐在教室一心只读教科书”,岂不是只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打破学科边界与局限,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它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结起来,将语文能力与其他学科能力综合起来,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情趣的学科。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  相似文献   

15.
“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河北省特级教师张孝纯于1982年提出的。正如本文题目上所写的,“大语文教育”是一个“实验体系”,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这个体系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使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6.
梁静 《考试周刊》2010,(53):54-55
在日益深化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应以语感的培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而学生语感的培养则应抓住关键阶段---初中,在关键阶段,语文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教科书上,而要在大量文质俱佳的言语作品---目标语言的熏陶之下拓延学生的阅读范围,变语言"习得"为语言"学得",以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感.其次,还要走进大自然,走进家庭、社会生活,让学生的语感活起来,最终逐渐达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心应手地运用母语,以求人的"诗意的栖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桂香 《考试周刊》2011,(30):57-58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意思是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有句至理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必须尽可能地与生活沟通。课堂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言语实践应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校外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对校外生活作重点研究从精力上来说显然是不允许的。因此,我们主要在传授知识、分析课文、训练能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为学生拓宽阅读的时空。重视阅读实践活动,使阅读教学与生活相连,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一、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过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带领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20.
"大语文教育观"主张"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